•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綠色建筑設計淺述(3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建筑設計淺述(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綠色建筑設計淺述(3篇)

        第一篇:建筑設計與綠色建筑技術優化結合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社會環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資源匱乏和生態條件惡化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導致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進一步下降。建筑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行業,不合理的施工設計方法會引發嚴重的環境問題。需要將綠色建筑技術融入到建筑設計中來,創新建筑設計方法,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本文主要是針對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結合進行分析,為建筑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建筑設計;綠色建筑技術;優化組合

        綠色建筑理念作為一項新的建筑理念,被廣泛的應用于建筑設計中,將以人為本作為重要的建筑理念,實現了對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強了環境保護效果,促進了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明確建筑設計和綠色建筑技術之間的關系,找尋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在保證室內環境美觀的基礎上,加大對室內環境合理性和適應性建設,與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相適應,促進建筑形式和性能相結合,確保建筑內部資源的有效運用。

        1綠色建筑技術分析

        綠色建筑是近年來被提出來的一項建筑設計方法,主要是指在綠色理念的引導下,確保建筑施工的合理開展,促進了建筑施工損耗和污染的進一步降低,有助于促進建筑工程內部各項工作的良性循環。從客觀角度對綠色建筑技術進行分析可知,綠色建筑技術在現階段的應用過程中,與目前社會的發展趨勢相適應,促進綠色建筑走上了專業化的發展道路,主要是針對不同的建筑類型,對建筑進行拆分處理,結合項目的內容及實施特點,提升了綠色建筑成果。綠色建筑技術與其他建筑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特點:第一,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能夠很快的適應各個地區的不同地理條件、人文條件及自然條件等,綠色建筑的實施不是一成不變的模式,注重追求建筑的最終效果,建筑技術的執行目的明確,有助于促進建筑施工企業經濟收益的提升。第二,綠色建筑技術與其他建筑技術具有較強的共通性,都是為了使建筑工程行業走向更高的發展層次。但是應用方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傳統建筑技術具有彌補作用,為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服務職能[1]。

        2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化結合

        2.1規劃階段技術的優化結合

        規劃階段是建筑工程設計階段的重要內容,占有重要地位,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解決方法,強化了對建筑場地的深刻理解,促進了建筑技術性能及優勢的充分發揮,強化了建筑設計效果,確保了建筑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避免了設計過程存在的瑕疵。在運用綠色建筑技術時,需要結合以往的設計經驗,做好建筑規劃階段的優化設計,從以下幾方面出發:首先,必須對建筑工程項目的基礎資料進行深度分析,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光、電和聲等,加大對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力度,確保建筑技術與能源之間的良性循環,在根源上減少建筑材料浪費現象,將建筑資金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2]。其次,對綠色建筑總平面進行合理設置,結合不同的設計內容,確保設計內容的優化完成。明確影響建筑規劃的因素,明確在不同的建筑階段,設計內容存在的差異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設計圖紙上的內容開展各項平面設計工作,確保平面設計工作的深度優化,與項目施工階段保持密切的聯系,避免受外界各項因素影響,影響綠色建筑施工效果。例如,遵義市的某科技館,為了展現出建筑的地域特色,需要充分利用計算機模擬,運用圍護結構來進行遮陽和隔熱,充分采用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等技術措施,減少建筑物產生的能耗,滿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提高室內的舒適度。外圍護主要是采用非透明實體維護結構,有助于減少強烈的太陽輻射。

        2.2氣候適應性的優化結合

        對氣候適應性進行優化結合分析時,需要建立在經典綠色建筑的基礎上,加大對不同氣候區建筑設計的合理研究,明確建筑設計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建筑基本屬性。首先,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運用性價比高和污染小的建筑施工材料,優化整體施工效果,以便能夠更好的應對極端天氣所造成的影響。其次,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綠色建筑技術內容,綠色建筑設計并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需要建立在規范化的基礎上實施,促進基礎設計與綠色建筑技術相結合,提高與周邊氣候的適應能力,并且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預留出設計時間,提高保護性建筑設計成果。最后,促進形態設計與節能的優化組合,綠色建筑設計需要從長遠化角度考慮,不要僅僅局限于解決當下問題。將建筑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是建筑在發展中必須要解決的難題,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是目前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加大對不同建筑功能、氣候適應性和文化進行研究,展現出了綠色建筑顯著性的氣候適應性[3]。

        2.3形態設計與節能的優化結合

        綠色建筑設計與一般建筑設計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主要是采用量化分析方法代替感性認知進行設計,綠色建筑設計建立在定量化分析的基礎上實施。綠色建筑設計需要建立在形態設計與節能優化結合的基礎上,需要采用形態設計與節能的優化結合,運用計算模擬手段對設計策略對建筑能耗的影響進行分析,優化綠色建筑設計效果。所有的形態設計方法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配合綠色建筑技術。由于我國的人口較為龐大,對建筑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做好建筑形態設計與節能的優化組合,給綠色建筑設計提供更多的參考,確保建筑后續工作的高效開展。

        2.4采光遮陽設計的優化結合

        采光遮陽建筑設計被廣泛的應用于火車站建筑設計中,由于火車站建筑規模較大,建筑進深大,側面采光度不好,受冬季日照率低和夏季太陽輻射特點影響較大,陽光照射呈現出不均勻情況。為了能夠滿足節能要求,在白天不需要大量的人工照明,需要在建筑內大面積設置采光通風這樣天窗和玻璃幕墻措施,確保候車廳內部有較強的采光,能夠滿足日間自然光均勻的亮度需求。同時,還需要在候車廳的不同位置的環境平均輻射溫度控制在27℃以下,確保候車廳的整體溫度處于人體能夠接受的舒適性范圍,降低空調的能耗。因此,需要在火車站的天窗和玻璃幕墻處采用遮陽措施,加大對百葉遮陽措施的應用,大幅度減少太陽光對室內的輻射,改善夏季室內溫度較高的現狀,有效降低空調的能耗量[4]。

        3結論

        綠色建筑設計以可持續的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為出發點,確保了建筑整體設計的合理性,構建了優良的室內環境,實現了對成本的控制。需要加大對綠色建筑設計各專業技術之間合理性進行探究,將建筑與綠色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大對高技術手段的應用,降低綠色建筑成本,確保綠色建筑具有較好的收益,促進資源使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促進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黨宏偉.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與結合[J].建材與裝飾,2015(47):85.

        [2]荊可歆.解析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優化結合[J].建筑設計管理,2016(03):92-96.

        [3]張文麗.探究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與結合[J].經營管理者,2016(29):474.

        [4]馮雅,高慶龍,鐘輝智.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與結合[J].南方建筑,2015(02):16-20.

        作者:劉倩

        第二篇:綠色建筑設計的實踐

        【摘要】隨著《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與實施,綠色建筑的設計在實際項目中更具有指導性與實踐性。以公交站場項目為實例設計分析,展示在設計階段選用的一些適宜和創新的技術措施,為同類型的設計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

        【關鍵詞】綠色建筑;評價與等級劃分;健康、適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適用

        引言

        什么建筑是綠色建筑?節能的,環保的!什么技術是綠色技術?高技術的,高投入的!什么時候才有綠色建筑?最前沿的,最響亮的!陌生、高不可攀、遙不可及這些是建設方和設計師對綠色建筑的常態反應。無論是業務咨詢還是技術交流,對于綠色建筑始終是存在一個這樣的誤區。綠色建筑是一個比較難以實現的空中閣樓。或者節能設計就是綠色建筑。比較有代表的綠色建筑都是在某某大師的實驗性作品里,或者某某雜志里面的案例分析。這些確實是綠色建筑設計的一部分,但是相對比較局限、狹隘。綠色建筑在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是這樣定義: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成為綠色建筑。而且綠色建筑的評價與等級劃分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由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六類指標組成。根據此標準的實施與執行,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綠色建筑的實施,高技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因地制宜,高效的達到節約,舒適,自然的目的才是綠色建筑的最終目標。以在某公交站場的項目設計為例,闡述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準則的綠色一星級建筑設計的實際措施與技術應用。項目概況:位于長沙市湘江新區洋湖垸片區,地處二環線,平塘大道和瀟湘大道及洋湖大道相組合的區域內,貼鄰二環線。目前基地東側、西側和南側均為規劃道路,且都未實施。場地形狀呈矩形,地勢較為平整。距地鐵3號線陽光站660m,周邊多路公交線路經過,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項目總用地面積31758.04m2,凈用地面積19965.08m2,總建筑面積38248.10m2。包括綜合管理服務樓、站務用房、地下室以及配套輔助用房,其中綜合管理服務樓面積35720.45m2,站務用房面積2527.68m2,地下室建筑(不計容部分)面積10932m2。項目功能主要包括公交停車場、綜合管理辦公、培訓、倒班房、配套的餐飲用房,以及公交站務調度管理用房三部分。項目設計建設過程中秉承綠色建筑因地制宜、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設計理念,主要通過采取適宜的被動式綠色建筑技術措施,最終營造一個綠色低碳宜人的公交調度管理項目,同時帶動同類項目的技術發展。

        1節地與室外環境

        關于選址、用地指標、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室外環境(聲、光、熱)、出入口與公共交通、景觀綠化、透水地面、舊建筑利用、地下空間利用等。公交站場的設計有其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場地聲環境、風環境在此次項目設計中沒有特殊的地方。但是地下空間利用及停車位配建,場地交通組織及公共交通。這兩項根據項目的特點,都能十分容易達到高分。地下空間利用及停車位配建。項目整體區域內合理、充分地開發了地下空間,功能為地下車庫與設備用房,地下建筑面積與用地面積之比達到了54.75%。同時,項目場地區域內進行了整體的停車位規劃,滿足《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停車配置要求,且項目場地內停車主要為地下停車,地下停車位共262個,占總停車位(370個)的比例為70.81%。場地交通組織及公共交通。①步行交通系統:公交車停車場內主要的步行人流為公交車乘客人流與綜合管理服務的人流。乘客流線集中在乘客候車區,候乘區通過地面鋪設以及較少的地面高差與公交車停車場區分開,順其自然的界定乘客流線,不容易進入公交車行車區。綜合管理服務大樓的內部管理辦公人員,需要通過場地的西側道路進入管理辦公去,主要活動的區域集中在場地南側,與公交車停車場獨立分區。②車行交通系統:車行系統結合城市道路條件,本項目設置兩個車行出入口,基地西側規劃道路設置公交車、小車得入口,基地北側二環線設置公交車、小車出口與。公交車在基地內部停車場內可以循環,掉頭。小車從西側入口,進入綜合管理服務的地下停車庫。辦綜合管理服務樓大樓首層架空,地下兩層均為停車場,同時考慮部分非機動車停車位及無障礙停車位。綜合管理服務樓地面有少量地面停車。③停車系統:地面為公交車停車場,和地下小車停車場。其中,公交車停車位104輛,地下小車停車位262輛,地面小車停車位4輛。同時,項目周邊公共交通十分便利。主要出入口500m范圍內,現有三個公交車站,有八條公交線路以及在建長沙地鐵3號線陽光站。隨著區域的開發建設,項目公共交通系統還將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十分便利。

        2節能與能源利用

        節能與能源利用包括內容為建筑節能設計、高效能設備和系統、節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統、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這個項目中重點做的兩項技術:(1)種植屋面。項目分別在綜合服務管理樓、站務用房兩棟建筑屋面設置了屋頂綠化,其中綜合服務管理樓可綠化屋頂面積約為1726m2,綠化面積約為1506m2,綠化面積占可綠化屋頂面積的比例為87.28%;站務用房可綠化屋頂面積約為1133m2,綠化面積約為911m2,綠化面積占可綠化屋頂面積的比例為80.38%,屋頂綠化面積占可綠化屋頂面積比例均超過了75%。(2)太陽能熱水+空氣源熱泵系統。規劃設計在綜合管理服務樓屋面。其中太陽能集熱器集熱面積共324m2,以充分利用太陽能這一清潔能源滿足生活熱水需求。同時結合項目特點,在公交停車區域相應設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太陽能電池組件868塊,裝機功率為230kWp,用于公交車充電使用。在圍護結構體系,供配電系統,照明系統節能,等都采用了高效節能的體系。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包括水系統規劃設計、節水措施、非傳統水源利用、綠化節水灌溉、雨水回滲與集蓄利用等情況。①雨水規劃利用。②節水灌溉。③用水分項、分戶計量。

        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1)高強度鋼利用。(2)可再循環材料利用。(3)靈活隔斷。項目公交站務用房屬于公交車綜合管理、調度、控制及維保等專用生產調度用房,使用功能明確,不適合采用靈活隔斷。綜合管理服務樓1~7層部分主要用于管理辦公,在保證室內工作環境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將走廊、樓梯、電梯井、衛生間、設備機房、公共管井等配套輔助功能用房集中布置在平面中心位置,靠近核心筒區域集約設置。辦公區域靠外墻設置,均采用大開間靈活辦公分隔,以減少空間重新布置時重復裝修對建筑構件的破壞,節約材料。經計算,項目辦公區域標準層采用靈活隔斷的面積比例為61.20%,大于50%的設置比例要求。

        5室內環境質量

        包括日照、采光、通風、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室溫控制、可調節外遮陽、通風換氣裝置等情況。

        6提高與創新

        (包含技術、產品選用和管理方式上進行性能提高與創新等)加分項:

        6.1可再生能源技術

        充分考慮場地稟賦條件,因地制宜,結合建筑功能特點,合理規劃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大大減少項目運營成本,符合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設計理念。項目分別設計采用了太陽能熱水系統及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兩種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項目規劃設計在綜合管理服務樓屋面設置太陽能熱水+空氣源熱泵系統,其中太陽能集熱器集熱面積共324m2,以充分利用太陽能這一清潔能源滿足生活熱水需求。同時結合項目特點,在公交停車區域相應設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太陽能電池組件868塊,裝機功率為230kWp,用于公交車充電使用。

        6.2充電樁技術

        按照市政府的相關規劃,即將在長沙市多條路線上推廣1000輛左右的純電動城市公交大巴,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站將為純電動大巴的正常運營提供必要的條件。根據交通局提供的電動大巴的運行方式,電動大巴的運營方式為白天全天投入運行,夜間進行充電。結合項目特點綜合考慮場地規劃布局,靠近公交車停車場相應就近設置公共車充電樁系統,充電樁擬采用交直流一體化充電樁位,共計65個,而總停車位數量370個,充電樁配建比例為17.57%,滿足電動公交車的日常充電需求,實現公共交通綠色出行新模式。

        7結束語

        通過公交站場項目設計的實踐與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每個項目都是其自身的特點,做為設計師,應該對其進行挖掘、整理、以及學習。綠色建筑不僅僅是高技術,高資本運作,同時要是健康、適用、與自然和諧共生。投射到設計中,關乎建筑的選址,布局,單體的設計,材料的選擇,室內外環境的調節與利用,甚至是建成后的運作管理,拆除后的廢舊回收等等。

        參考文獻

        [1]《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

        作者:齊雙姐 單位:湖南省建筑設計院

        第三篇:綠色理念下的高層建筑設計策略優缺點

        【摘要】為了解決我國高層建筑環保性差,能源消耗高的問題,引入綠色環保理念,開展高層建筑設計方案中綠色技術策略的優缺點分析,為我國高層建筑可持續性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綠色理念;高層建筑;設計方案;優缺點

        隨著人口數量與社會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用地資源緊張成為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國加大了高層建筑建設力度,用以解決這一社會問題。但是當前高層建筑設計依然存在較多問題,特別是其能源消耗較大、環保性能差等,嚴重影響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環保理念的實現。針對這一問題,建筑設計研究工作者利用綠色設計理念,開展了高層建筑設計方案的完善,將綠色環保理念落實到建筑設計方案體系中。其研究的重點在于如何在建筑設計中,落實幕墻、采光方位、制冷供熱系統、建筑材料、水資源再利用系統以及光伏建筑一體化等節能環保設計重點因素,確保達到綠色建筑設計要求。

        1高層建筑設計中綠色理念發揮的作用與特征研究

        1.1綠色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作用

        將綠色理念融入高層建筑設計中,對于建筑整體質量以及社會功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可概括為以下幾點:①提高建筑節能環保效果。綠色理念引導下的建筑設計,首先具備較為清晰的節能環保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建筑水、電、暖等各項資源消耗的降低;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減少建筑對城市整體環境的影響。如高層建筑外立面采用吸熱性較強的采光玻璃,就可以在減少建筑室內環境電、暖資源的同時,很好地降低建筑外立面反光性,減少了建筑二次形成的光污染。②改善建筑使用者居住環境。在綠色高層建筑設計中,采用屋頂綠化、自然通風等技術,使建筑居住與使用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同時由于綠色建筑很好地減少了光、熱需求,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進而造成了其周邊住戶生活質量的提升。③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綠色高層建筑設計在提高建筑環保性能的同時,還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如智能水系統的使用,一方面為建筑使用者提供了多樣化用水服務;另一方面很好地降低了使用者的生活成本。

        1.2綠色理念高層建筑設計的主要特征

        在綠色理念高層建筑設計實踐中,其主要特征概括為以下三點。①技術性。綠色環保理念建筑設計需要的新型技術包括了智能控制技術、資源再利用技術、環保材料技術、新型施工技術等多種技術內容。②節能環保性。節能環保是綠色建筑理念的基礎與主要目標。設計者必須將節能環保理念始終貫穿于設計過程中。如在設計方案制定中,必須對各類備選方案進行權衡,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選擇最為環保節能的設計方案。③人文性。綠色設計理念還重視建筑使用者的感受,因此在設計中要貫徹人文性特點。重視屋頂、圍墻以及建筑周邊的綠化設計,進而為建筑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環境,體現人文性特征。

        2高層建筑設計綠色技術策略優缺點分析

        在綠色高層建筑設計中,設計者需要根據建筑使用需求(如居住、商業、辦公等)、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理等因素)以及客戶需求,制定合理的設計方案。下面針對設計中幾個綠色環保技術展開其優缺點分析。

        2.1玻璃幕墻設計策略分析

        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玻璃幕墻結構是其主要的設計環節。其設計質量對于建筑室內光熱聲環境及能耗都有著較大影響。由于傳統的單片玻璃保溫與隔音效果較差,因此并不適宜在高層建筑玻璃幕墻中使用。當前的建筑幕墻設計中,通常采用以下四種技術手段:①真空玻璃幕墻。真空玻璃相當于無氣體狀態的中空玻璃,成本較低,同時抗噪音效果較強,節能效果較好,但會產生一定的光污染問題。②鍍膜玻璃幕墻。通過在玻璃表面鍍金屬化學膜的方式,改變玻璃的透射系數和反射系數。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鍍膜低輻射玻璃,不僅可以提高室內能見度,降低室內耗電量,還可以提高室內紅外光反射率,起到良好的節能保溫效果。但是鍍膜低輻射玻璃價格較高,而且這一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隔音效果低于真空玻璃技術。③綠化幕墻。綠化幕墻是在玻璃幕墻外種植綠色植物,起到降低噪音、保持空氣暢通與調節室內溫度的作用,符合綠色環保理念。但是這項技術也存在兩個問題。a.其采光性能有所降低;b.綠色植物生長受到季節與生長規律因素制約,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高層建筑物整體幕墻的覆蓋。④復合式幕墻結構設計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結合以上幕墻設計優勢,根據建筑實際特點進行組合,起到最好的設計效果,以保證建筑的舒適性和環保綠色理念的實現。

        2.2建筑采光方位設計策略分析

        建筑采光方位是否合理,決定了高層建筑節能效果。因此在方案設計中,設計者應注意以下問題:①確定合理的采光方位。高層建筑一般應保證南北朝向設計,避免建筑出現東照西曬情況,影響建筑采光。②針對氣候條件調整采光方位。我國氣候條件較為復雜,因而在設計中需要根據地區氣候特點,調節采光方位。如我國南方地區氣候較為炎熱,陽光照射強烈,應避免夏季光照過強,導致室內溫度上升過快,進而造成空調用電量過大的情況。③合理布置高層建筑空間。設計者應合理布置建筑與環境,避免建筑間相互遮擋、反光等問題,影響建筑節能。

        2.3高層建筑制冷、供熱節能模式分析

        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制冷與供熱系統設計是節能環保理念實現的重要因素。需要結合建筑使用特點做好制冷與供熱系統設計。在實際的系統設計中包括了以下內容:①選擇合理的空調系統。空調系統是當前高層建筑制冷與供熱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筑節能研究的重要內容。a.分散式空調系統,由于分散式空調能效低且影響建筑立面效果,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很少使用。b.集中式空調系統。集中式空調系統包括了全空氣系統、空氣-水系統以及制冷劑系統三種模式。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建筑功能需求和后期運營維護等各方面綜合考慮選擇合適的集中空調系統。②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能源系統技術的采用。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采用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能源系統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整體耗能,目前我國冷熱電三聯供技術所采用的能源系統包括了燃氣渦輪機、燃氣內燃機以及燃料電池系統等類型,設計者要對建筑系統整體要求進行全面研究,根據建筑負荷情況,合理選擇能源系統。為了保障系統運行達到設計效果,應遵守以熱(冷)定電的原則。同時燃氣內燃機在使用中的節能效果要好于燃氣渦輪機。

        2.4建筑材料選擇分析

        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設計方案中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綠色環保理念設計中,建筑材料的選擇與應用,對于能否完成設計方案要求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設計中應秉承以下原則:①采用環保材料。為了實現綠色環保設計理念,應盡可能采用綠色環保建材,如環保涂料、可循環使用的鋼材等建筑材料。同時應避免使用不可降解以及有毒有害的材料。②盡量采用本地化建筑材料。綠色建筑理念不僅應存在于建筑使用過程中,還應貫徹在建設整體過程中。設計者在確保建筑質量的情況下,應盡量采用本地化建筑材料,以降低因材料運輸過程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設計者必須對工程周邊地區建筑材料生產情況有所了解,確保設計符合實際情況。③合理采用高性能建筑材料,確保建筑壽命。高層建筑設計中,建筑壽命與質量是體現建筑環保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建筑設計壽命的實現讓建設資源得到很好的保障。如設計者采用強度較高的鋼材,就是可行的方法。

        2.5水資源再利用系統分析

        水資源保護是當前環保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層建筑設計中應落實各項水資源再利用系統,降低水資源消耗。設計者一般會采用以下技術方案:①雨水再利用技術。雨水再利用系統是當前較為常見的水資源再利用技術,雨水經過回收、過濾過程后,可以為建筑綠化、水環境以及景觀建設提供水資源。②中水系統的應用。中水是當前水資源再利用中最為常見的技術手段。當前的中水資源利用技術可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建筑內部的中水系統建設。其設計內容包括了廢水收集系統、中水處理系統、儲存系統以及中水使用系統。第二種是公共中水管線接入系統。即由公共中水管線接入中水,用于建筑中水系統使用。獨立的中水系統需要較多的資源投入,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其實用性與節能性低于接入公共管線的中水使用。

        2.6光伏建筑一體化分析

        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是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板集成到建筑上的技術,既能產生電能,還承擔起建筑外圍護結構的功能,實現了建筑的完整性,是太陽能光伏系統與現代建筑的完美結合,其主要特點如下:①為建筑美學要求提供一種選擇。作為一種新型建筑材料,即能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侵蝕,同時光伏組件鋪設在建筑結構外表面與屋頂、天窗、幕墻等建筑構件融為一體,其多樣的形式成為建筑師營造建筑外觀的手段。②能滿足建筑物的采光要求。光伏發電板由超白玻璃和太陽能電池片構成,調整電池片的排布或采用穿孔硅電池片可實現部分透光。③安裝方便,安全性能高。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采用各異的安裝方式,用光伏組件取代普通鋼化玻璃,結構形式與傳統玻璃幕墻相通,能達到建筑物的安全要求。④高效、經濟、綠色環保。不需要另占土地,無噪聲,能為自身建筑直接提供電力,減少了電力輸送能耗,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但光伏建筑一體化目前仍未走入尋常老百姓家庭,這是因為其還存在建筑物造價高、太陽能發電成本高、發電穩定性受天氣影響大等缺點,解決發電的波動性以及如何儲電等科研技術都有待提升。

        3結語

        在綠色理念引導下,設計者應整合幕墻技術、采光方位、制冷供熱系統、建筑材料選擇、水資源再利用、光伏建筑一體化等節能環保技術,形成完善、系統的綠色高層建筑設計方案。在設計過程中應從建設地區實際情況出發,合理選擇與構建各項節能環保相關技術手段,將綠色理念貫穿于高層建筑設計的整個過程,使建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

        參考文獻

        [1]梁吶,戴復東.高層建筑的生態設計策略研究[J].建筑科學,2005,21(1):6~13.

        [2]王梓,尹寶泉.綠色超高層建筑被動式設計策略[J].城市住宅,2016(11):16~20.

        [3]杜蕭翔.綠色建筑設計的技術選擇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18):8~9.

        [4]黃世華.昆明超高層辦公樓綠色建筑設計策略研究———以云南省機械行業協會辦公樓設計為例[D].昆明理工大學,2015.

        [5]宋芳.淺談綠色建筑設計在高層民用建筑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12):18~19.

        [6]李寶鑫,劉軍.基于可持續理念的超高層綠色建筑實踐方法探討[J].綠色建筑,2014(06):22~25.

        [7]徐進,羅智星.超高層建筑的綠色設計對策初探———以廣州及其周邊地區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6(01):65~67.

        [8]何清,許武毅.光伏建筑一體化[J].城市住宅,2009(08):58~59.

        [9]莊大建,何清.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J].城市住宅,2009(03):88~89.

        作者:傅誠 單位:湖北省建筑設計院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色 | 最新国产精品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