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設計中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建筑設計是工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有效指導工程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日常工作中,除提高設計水平,更好指導設計工作之外,還要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建筑設計中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為中心話題,探討了建筑設計的原則、理念和方法,并提出了建筑設計中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策略,希望能為類似工作開展提供啟示。
關鍵詞建筑設計;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0引言
隨著建筑工程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人們的生活環境也發生變化。建筑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對建筑項目各種設施進行的設計、優化和開發活動。為進一步推進工程建設,滿足人們的各項需求,在建筑設計中,彰顯當中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有效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運用相應的原則、方法和理念,采取相應的設計策略是必要的。
1建筑設計對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原則
建筑設計原則是對建筑設計各項工作起指導作用的各種規則總稱。建筑設計是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形成的,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的影響,建筑設計追求的是居住環境和自然環境和諧統一。因此,在建筑設計中要善于挖掘文化內涵,將古代優秀文化傳統思想與當代設計理念有機,促進建筑設計水平提高。
1.1保持傳統文化特色
不同地區的建筑,都有自身特色,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建筑設計時要保持這些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對其進行繼承,并進一步發揚光大。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對他們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景觀和風土人情,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對其進行有效利用,將這些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與當地實際有機結合起來[1]。此外,建筑設計時,要適當運用現代設計技術和高科技手段,考慮當地居民心理接受和認同感,防止破壞當地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保持建筑景觀特色,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觀。
1.2尊重歷史文化傳統
建筑景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在建筑景觀設計時要尊重歷史文化傳統。對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文化內容,設計時要采取措施對其進行保護,保護傳統文化,將其融入建筑設計當中,并進行獨立規劃和設計,有效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借鑒傳統建筑構件———斗拱,對傳統建筑元素優化,并與現代設計理念巧妙結合,取得良好的設計效果。
1.3傳承當地的傳統文化
建筑設計擔負著傳承當地文化的任務。不同時期形成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代表著形態各異的當地文化。建筑景觀在時間和地域上有著巨大差異,時間不同,建筑業的發展程度不一樣,形成內容不同、風格各異的建筑景觀[2]。地理位置的差異,也使得建筑景觀有著巨大差異,例如,江南村莊和北方村鎮,它們的景觀是截然不同的,設計中應該注重傳承當中文化,促進設計水平提高。
2建筑設計中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理念
在建筑設計中,需要運用相應的理念,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并在設計中貫徹落實,以達到最佳的設計效果。
2.1綠色環保。
進行建筑設計之前,要對當地的自然條件和傳統文化特征進行系統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文化內涵、文化的價值特征等。同時要對建筑設計進行分析與研究,熟練掌握自然環境情況和文化特征,并防止生態污染和環境破壞。在對建筑選址、建筑規模設計、建筑規劃、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等進行最終確定時,要考慮其與周圍自然環境的關系,堅持綠色環保理念,防止對生態環境破壞。如福建省方志館在響應國家號召下,利用福州市舊檔案館進行改造。地方志本身就是對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因此在考慮建筑外觀時,采用以下三個元素:一是志書的肌理,書卷的立面;二是窗花文理來源于書架;三是錯縫的石材,暗示方志的厚重,隱現歷史車輪的痕跡。
2.2整體規劃
建筑設計時要樹立整體規劃觀念,保證規劃體系的完整性,使居住區和無人居住區的建筑相互協調,保證建筑景觀的整體性。同時,制定有關建筑景觀保護的法律法規,引導建筑設計與周圍環境協調,落實傳統文化理念[3],促進建筑設計水平提高。
2.3生態節能
生態節能也是建筑設計必須樹立的理念,這是一項系統和復雜的工作,不僅在設計時需要樹立生態節能理念,進行科學合理設計。建設時更需要采取措施,做好建筑工程建設、采光、供水、供電等問題,在保證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的同時,做到生態節能,這也是符合傳統文化理念的要求的。
3建筑設計中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方法
建筑設計方法多種多樣,它們對設計效果產生的影響是直接的,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設計方法。
3.1使用藝術化設計。
建筑設計是外在形象的一種表現,給人們的視覺以最直觀的印象。所以,建筑設計需要運用藝術化方法,考慮居民審美感和審美意識,尊重他們的美學觀念和藝術理念,遵循傳統文化的要求,使建筑設計具有美感和藝術感。
3.2注重人性化設計
建筑設計中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運用人性化設計方法,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加強環境保護,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筑設計運用人性化的方法,體現“以人為本”理念,是一種新型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模式,有利于建筑工程生態化,也有利于建筑設計可持續發展。
3.3協調各方面關系
主要是指在建筑設計時,要協調好土地利用和建筑布局之間的關系,根據協調原則,從整體入手,在建筑設計的同時,要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建筑設計中將當地的文化內涵、景觀美學藝術、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創造出適合人類居住的景觀。同時建立評價體系,對建筑工程布局進行分析和評價,既保持當地景觀特色,又增加多元化的景觀因素,促進建筑設計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
4建筑設計中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為應對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有效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結合建筑設計的實際情況,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4.1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
建筑設計要充分考慮當地條件,包括地形、地貌、基礎設施布局、建筑項目布局、傳統文化因素等。對建筑設計進行科學合理布局,有效融入傳統文化因素,節約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4]。例如,上海金茂大廈是其中的代表,它在建筑設計時,將古代佛塔建筑符號與現代材料、現代技術巧妙結合。
4.2應用傳統文化理念,改善周圍環境
綠地對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能保護環境、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美化建筑景觀。因此,建筑設計時要重視綠地的規劃和建設,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布置綠地,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此外還要增加各種形式的綠地面積,提高綠化覆蓋率,選擇合適的綠化物種,提高綠化程度,改善生態環境。
4.3提倡節約型的設計理念,促進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
建筑設計中要樹立節約型設計理念,引導節約資源,并付諸于實踐,反對資源浪費。一方面,制定與完善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人們的行為。另一方面,加強對設計人員節能意識的引導,嚴格執行節能方案,推廣節約型建筑設計理念,促進建筑設計可持續發展。
4.4重視與當地實際結合,彰顯傳統文化魅力
建筑設計中不能照搬某種模式,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實際采取設計策略,繼承與發展傳統文化。準確把握時間、地區、產業等方面的差異,制定設計方案,確定工作思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做到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5]。例如,蘇州博物館就是其中的典型,它在設計中,將中國江南民居粉墻黛瓦的建筑意象與山水畫意境完美結合,將傳統文化和當地實際巧妙結合。
4.5完善相應的保障措施,促進設計水平提高
建筑設計是一項系統和復雜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也非一朝一夕,因此,必須建立與完善相應的保障措施。第一、資金保障。建筑設計離不開資金使用,必須在資金上給予保證。保證專項資金按時按量投入,資金使用全部落到實處,為建筑設計提供物質保障,促進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傳承和發展。第二、協調各方行動。建立與健全協調機制,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密切各方配合,充分發揮各部門的優勢,保障建筑設計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5結束語
總之,整個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綜合采取有效對策,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使其彰顯時代價值和藝術魅力。另外還要善于總結設計經驗,提高設計人員的素質,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將其有效融入建筑設計當中,促進建筑設計水平提高,為人們營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陳高明,董雅.從歷史中建構未來———論中國傳統建筑設計文化的傳承與再生[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217-220.
[2]劉爽,于雪.我國傳統工藝設計對民族文化的體現與傳承[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156-158.
[3]楊謙益.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傳承[J].福建建材,2015(9),23-25.
[4]劉思源.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中華建設,2016(2),78-80.
[5]錢坤.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建設科技,2016(6),89.
作者:林晨 單位:福建建工集團總公司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