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牌坊設計論文:校門牌坊建筑要點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姜磊、張文英、趙建華、潘建非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
本工程建筑面積為89m2,周邊道路及人行道等達3000m2;結構層數為地上一層;樁基選用管樁規格為PHC-A型D400(95)型樁;基礎承臺采用標號C30砼;柱、梁、飄板采用標號C25砼;鋼筋采用Φ8~Φ25的圓鋼和螺紋鋼;干掛石材厚度為50mm,骨架采用鍍鋅角鋼,掛件采用不銹鋼;石材干掛后,在結構與石材縫中還需水泥砂漿灌漿;所有雕刻石材都是整石打造并采用吊裝,精雕細琢,雄偉壯觀。
設計時,考慮到經濟原則和施工方便,石材飾面內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部分外露構件也可用混凝土支模澆筑。按結構施工圖先澆鑄鋼筋混凝土主體骨架,根據牌坊柱截面,混凝土柱澆成亞字形。屋面板底支模澆出方椽條和博風板,并澆鑄梁頭以方便安置石構件,用PVC管預留管線及鋼筋穿孔位。在各個分項工程中,有監理人員、質監人員嚴格把關,在施工完成靜壓樁和主體結構后,便做靜壓試驗和抽蕊回彈等試驗,以保證工程質量。
石材面裝飾工程是本工程的重要內容,主體采用鋼骨架干掛,局部有系掛,甚至貼石,有些復雜處噴石漆。柱采用干掛石材,為厚50mm、長1500mm的淺黃色花崗巖,這比厚25mm的一般掛石要大,從轉角就可看到石材的拼接厚度,使柱有厚實感。用1:2的白水泥砂漿比例灌縫和聚氨酯膠嵌縫(圖4)。梁為砼梁,頂面貼30厚花崗石,20厚1:2白水泥砂漿結合層;其它三面栓掛30厚淺黃色花崗巖,1:2的白水泥砂漿比例灌縫和聚氨酯膠嵌縫(圖5)。屋面板底采用灰白色石漆。屋面板也是仿石效果,但現澆的屋面板下桷板及側面博封板形式復雜,無法再貼石,考慮到距離地面較遠的施工操作和理想的視線效果,最后采用噴石漆,石漆色澤接近掛石(圖6)。石雕要求比較高的石構件,基本采用整石打造,如柱頭、雀替、抱鼓石、梁頭卷花、柱礎等。其中柱頭根據形式分上下兩段,之間有榫口,并與混凝土柱卯口相連(圖7)。柱礎分四塊,安于四角,左右用石膠填縫,前后縫由抱鼓石遮擋(圖4)。抱鼓石分上下兩端,與混凝土柱連接處用膨脹螺絲和鋼筋焊接。雀替則用Φ25螺紋鋼穿孔與混凝土構架拉結,保證結構牢固。穿孔處補石塊用石膠填縫(圖8)。石雕、抱鼓石、柱頭、雀替等石作,按圖紙上已提供大樣及工藝做法施工,細節處理由施工方按傳統做法,提出施工方案,繪制草圖、提供材料樣板,經設計方或建設方審定后,先做出樣板,確認后方可全面施工。石縫拼接是施工設計的重要內容,總的原則是盡量避免通縫、長縫的出現,把石縫適當隱藏。亞字型柱貼石面時,保證正立面的石材完整,拼接縫出現在側面。過梁掛石同樣處理,將完整面留于正立面,拼接縫出現在上下面。精確計算石材完成后的尺寸,干掛系掛及貼石的預留尺寸不一樣,盡量減少完成面后的縫隙,如有縫隙可用石膠填縫。
瓦面采用傳統琉璃瓦,瓦的排列方式參考傳統作法,由于屋面斜度較大,要采用鋼釘、扎線及灰漿座砌固定瓦面[2]。瓦面層由上而下排列為:a筒板瓦蓋六留四底鋪1:3水泥砂漿臥瓦最薄處20厚,使用直徑3~3.5mm鋼釘穿過瓦,插入砂漿中;b配Φ6@500X500鋼筋;c20厚1:2.5水泥砂漿找平層;d混凝土屋面板。
一些與國立中山大學有關的校區,不少都建有類似的牌坊的校門,佳作不少,華農新校門牌坊也自不遜色,亮點有三:
1設計上的繼承與創新
設計師有比較專業的傳統建筑修養,對老中大南門牌坊研究透徹。對校門牌坊的整體比例把握到位,特別是總高與面闊的比例及各開間的比例關系。并對細部周詳仔細設計,取其他牌坊細部之精華。綠色琉璃屋面是設計的創新之處,這種組合既體現了傳統形制,又加強了學校民國建筑的歷史特色。
2用料講究
主校門工程是華南農業大學的一個標志性建筑,是百年校慶的重點工程,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對建筑的設計及施工要求很高,監管到位,用料盡量配合設計要求,舍得用大料好料。
3施工到位
仿古建筑施工是關鍵,施工人員認真做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質量檢查,嚴格把關。在隱蔽施工前,各分項工程都必須經監理人員檢查驗收合格后,才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設計人員也常現場指導。特別是石雕,還請了專門的石雕公司做深化設計,保證細部效果。
悠久的人文歷史是無數華農人的驕傲,如今校門牌坊又成為校園的一個標志,錦上添花,增添了華農人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