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回歸自然建筑設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環境問題一直環繞于我們的周圍,生態環境的優異對我們建筑的設計帶來怎樣的發展方式,社會發展經濟技術不斷突破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迅速壯大的,低碳與環保覺醒使之再次成為重大問題。從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角度來看建筑設計的方針發生新的變化。本文主要論述圍繞著什么是建設建筑與健康同在的建筑設計?為什么尋求建設建筑與健康同在的建筑設計?在堅持“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中得出現代建筑設計與健康發展方向的具體措施。建筑與健康同在既是建設回歸自然的建筑設計又是與時俱進多元融合利用科技進步建造更好滿足人們愿望的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健康的建筑。
關鍵詞:回歸自然;健康;融合;科技
當今世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命題,環境污染與人類健康相關,在建筑中尋求建筑與自然、人類和諧周兼顧發展的局面已經迫在眉睫。建筑健康與人類健康同樣重要,建筑的健康最終會應用到人類的身體健康上,建筑作為人類居住以及其他活動的空間是人們無法脫離的空間。建筑與健康同在就是堅持國務院提出的“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突出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保,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觀形象。【1】建筑的健康是寓于環境中的健康,建筑健康更關乎民生。現代人類健康這個課題日益被人們重視健康的生活健康的工作健康的學習健康的環境健康的居住等等都無一部圍繞著健康這一課題。今天建筑與健康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代表著健康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是重中之重的今天我們更要去追尋與健康同在的建筑設計。
1為什么要尋求與健康同在的建筑設計?
農田今天的世界是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時代各類新產品層出不窮各式建筑也各有各的特色經濟的高速發達也使我們的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高樓大廈層出不窮,不再似昨天一樣遠處是小山近處是村莊。高樓大廈源源不斷的出現節節比高像孩子們長個一樣你比我高我比你更高,總是在追尋第一。可隨著這個趨勢的不斷發展,我們生存空間的幸福感就不斷的降低了。建筑層數不斷變高人們顯得越近乎螞蟻般渺小,自由呼吸變得局促不安。同時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環境問題,也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綠色安全得不到保障經濟發展的再快,生活水平再高也不能取代綠色健康環境對人們的重要性。所以建筑與環境能否和諧發展,互利共贏,這就關系到的人民的民生問題,關系到人民幸福指數的上升與下降,建筑空間是人們無法脫離的空間我們無時無刻不處于空間之中,空間的或大或小那都是我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地方。可環境的健康,始終縈繞在我們的周圍。以住宅為例,住宅作為我們每天都休息的空間,我們對她的期許是無限期望著的。根據國外家庭問題專家的不斷分析得出每個人也就是任何一個家庭成員在住宅中要度過一生的三分之一時間。而一些家庭成員如家庭主婦和學齡前兒童在住宅中居住停留的時間更長,甚至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上學子女在住宅中消磨的時光也達到了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3】因此住宅作為人們使用率最高的建筑,如果連住宅都無法滿足自己需求,那他還有什么動力去生活工作學習為國家經濟發展做貢獻。不僅如此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新興事物層出不窮,人們對環境的要求也不斷變化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豐富,大多數人為追求現代化的生活,遠離了鄉村住進了城市里的高樓,隨著高樓愈加增多眼前的綠色被數不盡的高樓所遮蔽。原來鳥兒鳴叫的歡愉被川流不息的車流所掩蓋,偶爾出現一只鳥墮入窗臺那都是奇聞異事更令人們無法忽視的是人心理上的恐慌與精神上的壓迫。人們在試圖沖出這煩悶的壓迫四出沖撞之下逃離城市現象不斷顯現。回歸自然這一命題也廣泛地被拿來引用。當下一個非常火爆的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在鄉下建一個小房子,體驗勞動生活,走出房門便能看盡滿山綠意盎然。這是否是當代人所說的回歸自然?鄉村的小房子遍地都是鄉村的美景也可以是滿是綠意但也有的,是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寸草不生、河流污濁不堪還散發惡臭。這還是人們所向往的回歸自然嗎?對于建筑設計而言回歸自然的建筑顯然不是在鄉村隨便建一間小屋子,回歸自然融于環境,不為自然界帶來負擔,不為原有生態帶來負面影響,也就是說最重要的是對于建筑本身而言它所建造的這所房子是否綠色環保,是否可持續?雖然說炊煙裊裊令我們憶往昔靜謐歲月,但燃燒所產生的濃煙是對大自然造成污染的。回歸自然的建筑應是符合建筑方針中的“綠色”在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給出明確的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2】健康建筑是綠色的,綠色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的提前綠色才能帶來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建筑與健康同在,人們只有在健康的環境中才能更好的生存發展下去。建筑是人們賴以生存發展的空間,建筑的健康與否關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試想即使生活在鄉下,屋頂濃煙滾滾、樹木風景傷痕累累人們還怎能安逸的居住下去。健康是代表著以人為本,滿足人們生活需求。回歸自然的建筑是不用擔心周圍會有有毒氣體排放、有毒物質侵襲及不可控地質災害傷害的。使人們真正意義上得到居住的滿足,身心的愉悅。就此看來建筑的健康是必然的。
2現代建筑設計與健康發展方向同在的具體措施
建筑與健康同在,應該怎樣設計建筑才能符合這一命題?首先建筑回歸于自然,使建筑與環境相融合相適應。中國地大物博景色各異,社會人文歷史環境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將自然環境與人文特色相融合于建筑之中。中國的南方與北方地域環境自然景觀各異,生活習慣,風俗面貌,生活方式不盡相同,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所以北方建筑與南方建筑就各有其特點。北方的建筑風格比較莊重嚴肅,像是北京的故宮,黃色和青綠色的琉璃瓦將莊重嚴肅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僅如此北方普通的住宅,居民也喜歡用紅色去點綴,其次北方的地形比較平坦所以建筑材料也比較單一,多使用磚、石為材料。在建筑造型方面比較強調樸實、厚重。而南方的建筑則以清雅見長,建筑大多是白墻黛瓦的組合屋頂坡度陡峻,翼角起翹,體現出輕盈細膩質感在建筑材料上用的多是淺色的涂料、木結構、仿木結構、鋼結構等強調清新通透。所以健康與建筑同在應當盡最大可能的尊重地方特色。尊重地方特色,保留地方文化,運用地方材料,避免大規模的從全國各地區采購建筑材料學會融合當地的建筑特色,這樣不僅避免了運輸過程中的環境污染,更加自如的顯現建筑與地方特色。順應自然地理條件和環境形態,巧妙地利用地勢因地制宜,保護自然的生態資源,不易為了建筑而去破壞原有的生態穩定系統。加強環境保護意識,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以廣西龍州縣金鄉中山村建筑規劃為例,村落的位置選在一個船型的山崗上,為了順應自然的地形條件,保護其周圍的樹木花草等資源,村落的總體布局也是采用了穿的造型船造型的中心是街道廣場中間最寬處盡二十米,兩端最窄初盡八米左右廣場的東西總長為一百五十米用作集市節日活動,南北兩側沿船型的兩邊排列著整齊的民居商店每戶開間約五到八米,前高后地盡量保留山崗周邊大量林木,為了保護樹木還做出許多類似的例子。正如有些企業建筑公司為了研究如何進行保存一棵樹,開始發展考慮如何將建筑與樹木共存的方式來實現既保留原有的樹木,又不影響建筑的使用,將樹木建在建筑之中,設有庭院,可以遮擋樹木,或者讓他們通過屋頂繼續生長。所以說合理利用資源使建筑真正有地域特色使之更具有地域文化精神而不是像現在的某些新農村改造都是同樣的白墻黛瓦突出整齊劃一的整體性缺乏地域特色,不要顯得處處是我鄉。
3建筑與健康同在也應體現在建造建筑的表現手法上
建筑在展現特色的基礎上還應博采眾長,在多元化的時代,建筑藝術已不單單是一種手法就能將美,發揮到極致的時代了。現代建筑在融入某一特色建筑表現手法的同時還運用其它地域表現手法技巧如在建筑設計某一住宅時除了運用某一地方特色風格還融入中國園林、日本枯山水、歐洲極簡主義使其容積率變得可觀。實踐告訴我們,任何設計的出現都不是一種表現手法就能完成的正如我們認識的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看到的內容是不同的像是一座觀音像,印度的觀音像傳到中國經歷了幾個朝代的同化和演變在唐代形成了中國的觀世音像從普通人眼中要注重的是它的功能性,他是用來做祭拜的神明,藝術家感受到的是它的造型和藝術色彩,而建筑師就更厲害了,融合所有人的看法從新的角度去創造一個新的作品出來。正所謂依舊是一就是一但追其本源最終形成的一是融合了不同方面的新的產物。就其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形式只能用隱喻的美觀來表現,正如電影中的蒙太奇除了模糊空間外,在設計語義和符號上,模糊的蒙太奇則能夠把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空間、不同的秩序的鏡頭按著導演所要表現的主題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現在很多建筑師就是要體現這種隱喻。多種元素的混合多種方法的融合運用體現的是新時代下的不斷發展前進,當然同時也包含著建筑設計的不斷前進與發展。
4建筑與健康同在更應利用科技進步及新材料開發為健康環保生態的環境做貢獻
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一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世界,對于建筑設計而言新興技術更能給建筑設計注入新的活力。健康與建筑同在遵循綠色可持續發展原則,利用科技的力量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高效的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太陽能技術的利用,地熱環保資源的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充分展現建筑與健康同在的人文與建筑、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運用科技的力量達到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及綜合措施有效的節能、廢棄物的排放減量無害滿足對環境的最小沖擊。拿樓宇的生活系統來舉例,結合用戶需求采用一系列先進的技術污水處理循環系統在為用戶提供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大大減少能耗、水耗以及處理廢水的運營成本。科技的進步,運用于建筑給建筑帶來健康。同時新型材料的不斷被研發及應用,用于建筑上的新材料不斷增多更加突出了建筑與健康同在的理念,“節能減排”這個詞更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設計中。以挪威的能源大樓設計為例,挪威Brattrkaia能源大樓,讓這所建筑在其使用期限內所產生的能源遠大于消耗,作為能源積極性建筑它力圖制定一個未來建筑的新標準。在設計表現上能發現其中一側的的里面向內傾斜形成一個光的天井給大樓的室內提供光照,天井中心又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空間為員工提供休閑場所的同時減少了人工光源。科技新產品“液體光”即樓內的人工照明系統根據內部人員活動的差異柔和的調節光照亮度,這樣一來又減少了能源的消耗。又利用通風和供熱技術在以用戶使用舒適度為第一前提的情況下,運用科技手段在不使用電能的情況下調樓內的溫度。新型材料的應用為現代建筑設計增加了新的活力,“透光水泥”一種能夠在建筑外部與內部之間形成半透明的界面,且不會影響建筑內部的使用要求。諸如此類的新材料、新科技的產生不斷推進著建筑設計的前進與發展,建筑與健康這個理念也不斷的被推廣,同時為建設健康綠色建筑不斷激發新的活力。總之建筑與健康同人類生存發展的地位處于同等重要地位,構建建筑與健康同在的設計是使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得到最好保護的保證,同時是提高人類幸福感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
[2]閻俊愛,張所地,綠色住宅的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房地產,2008(5):43-45.
[3]《了解住宅設計的重要性》(企業教科書大眾版)
作者:滕欣欣 單位:山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