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學校綜合教學樓綠色建筑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學校綜合教學樓發揮著綜合功能,是全校師生學習、工作的公共建筑,教學樓的設計必須達到綠色、生態、環保的水平,這樣才能為師生打造出健康舒適的環境,才能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的目標。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綠色建筑設計的內涵與理念,然后具體分析了學校綜合教學樓綠色建筑設計的內容。
關鍵詞:學校綜合教學樓;綠色設計;方法
引言
隨著現代綠色環保理念的流行,建筑行業也正在適應全新的形勢,建筑物設計也逐步走向了綠色、節能、環保的方向,近年來國家及地方也制定了相關綠色建筑的政策和規范,按照不同規模和興建單位,新建民用建筑的綠色建筑等級都有了明確規定,而且由設計開始到投入運營各個環節都有相關的監管機制,因此,綠色建筑已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長期政策。學校建筑綜合樓作為重要的建筑群體,也必須進行綠色設計,這樣不僅能夠節省資源能源,也能為師生打造出綠色環保舒適的環境,滿足其學習工作需求,綠色建筑節能設計對于學校建筑綜合樓來說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1綠色建筑設計內涵
綠色建筑設計是在尊重自然環境、遵守生態規律的前提下對建筑工程進行綠色、生態、環保、節能的設計。所設計出的綠色建筑不僅能充分利用有限資源,也不會對自然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其中借助了多種現代科技、節能技術,而且融入了自然、社會以及人文等多重因素,從而規避了舊式建筑的高能耗、資源浪費等問題,創造了健康、宜人的居住環境。總體來看,綠色建筑設計屬于對自然環境、生態系統影響最小的安全、平穩、可持續的設計理念。
2學校綜合教學樓綠色設計的理念
2.1和諧共生理念
綠色建筑是同四周環境和諧共生,共同搭建成功能齊全、服務到位、環境優雅的系統,系統內部的自然、社會等多元素和諧共處、相互協作,打造出一個優良、美好、高效的生活環境。綠色建筑的設計涉及了多層范疇、多學科,更需要多重現代科技的支持,不同學科、技術之間的協作互補最終形成了建筑的綠色設計。
2.2保護生態,維護自然
綠色建筑設計最核心的理念就是“綠色”,其意味著對大自然的保護,遵守生態規律。所以,學校綜合樓綠色設計也要最大程度保護原始自然環境,維持其生態系統安全,盡可能地減少對自然生態的擾動,維持原始的地貌特征和生態植被,同時,還要強化對受損的生態環境的修復,及時補救被破壞的環境,并將綠色元素、生態文化注入綜合教學樓建筑系統。
2.3高效節能
綠色建筑設計最根本是要減少對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實際設計中必須緊密地圍繞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來設計,最大程度地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而且要盡量用有限的資源來創造出最理想的建筑空間結構,嚴格控制資源的浪費,嚴格對所使用的資源、材料等的檢查、監督,減少資源浪費現象,達到高效節能環保的目標。同時,也要注重能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因為能耗水平也是衡量建筑綠色設計水平的一大重要標準,綠色建筑設計要考慮到未來的建筑使用,要盡可能降低其能耗,項目設計階段就要照顧到一切高能耗環節,達到節能設計的目標。
2.4健康舒適
綠色建筑設計不僅從客觀環境出發,還要照顧到使用者的主觀感受,本著健康舒適的原則去設計綠色建筑,無論是室內的結構布局,還是室外環境的打造都要達到健康、舒適、宜人的效果,為使用者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3綠色建筑設計的內容
3.1建筑外形的節能化設計
為了達到生態、節能、環保的效果,學校教學樓的外形設計必須參考其四周環境、光照條件、氣候特征等因素,在全面衡量、綜合權衡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選擇,特別是要對其整體的外形做出科學規劃,因為外形結構影響著建筑物的采光以及通風和材料的使用等。外形設計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數字化模型,通過三維模擬教學樓所處環境,自動計算得出一系列數據,再經精密地運算,最后得出設計結論。BIM也可以服務外形設計,本著節能環保的思路來控制建筑整體的外形系數,控制建筑外部結構凸凹不平的問題,從而有效地控制能耗。建筑物外立面造型設計盡量簡潔大方,避免裝飾性構件的大量使用,在降低建筑物造價的同時也提高教學樓的綠色節能水平。
3.2朝向的設計與規劃
教學樓的朝向設計將影響到其日后的采光、通風等,甚至還會影響到師生的學習、工作效率,要想有效地控制能耗,達到節能的目的,就要在合理規劃建筑物形態的基礎上做好朝向設計,同樣要根據日照特點、四周環境、交通運輸條件等來決定教學樓的朝向,確保教學樓能充分地借助自然光、獲取自然風,這樣就間接地控制了建筑物對照明設備、取暖設備等,達到了節能的目的,最終實現綠色設計的目標。
3.3立面的綠色設計
教學樓立面的綠色設計也是綠色建筑設計的一大舉措,通過在教學樓屋頂種植綠色植物,添加小品設施等形成綠色景觀,打造出屋頂花園,不僅能夠綠化環境,還能降溫隔熱,減少了夏季對空調的依賴,節省能源。同時,屋頂綠色植被與土壤系統還能發揮保溫功能,兼具局部氣候調節功能,能夠調控溫差2~3℃。最主要的是屋頂綠植系統能滲透雨水,一方面實現了雨水的再循環利用,另一方面也保護了建筑物頂部的防水層,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此外,立面綠色植物以及屋頂植被等也具有吸收噪音、吸煙滯塵等功能,從而達到綠色環保的目的。
3.4綠色通風采光設計
通風透氣也是建筑物所必需的功能之一,教學樓的通風透氣水平直接影響到室內空氣的流動,關系到室內師生的生活感受,甚至影響到師生的工作與學習效率。同樣要本著“綠色、節能”的理念進行通風設計,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最核心的思路就是要充分地利用自然風,提高自然風的使用效率,可以根據地區常年的盛行風向來合理規劃、設置通風口,減少人工通風造成的能源損耗,盡量讓教學樓內獲得舒適宜人的自然風。同時,也要做好采光設計,盡可能地獲取自然光,科學地權衡自然光和人工照明之間的關系,以自然光控制人工照明的使用量,也能達到生態節能的設計目標。
3.5舊材料與可再生材料的運用
學校建筑綜合樓的綠色設計不僅體現在建筑結構設計與空間布局,也體現在施工材料方面,為了達到節能環保的目標,要注重材料的選配,應盡量就地取材,降低運輸成本。本著循環利用的思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可以使用舊建筑物材料,這樣不僅能夠達到預期的功能,也能控制材料方面的成本。事實證明,來自于舊建筑物的材料大多并不存在任何質量問題,幾乎具備同新材料相同的質地、性能,將其運用于教學樓新建筑施工中,能夠減少資源的浪費。實際施工中必須控制廢棄物的產生,而且要對廢氣垃圾進行妥善處理,以此來營造一個綠色環保環境。此外,綠色教學樓設計也要注重新型環保材料的使用,盡量選擇可再生建筑材料,而且所選材料要確保不會對人體帶來不良危害,要為未來的師生學習工作創造健康、綠色的環境。
4結語
綠色建筑設計是建筑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因為綠色節能是時展的要求,也是人類健康生存的必然需要。學校教學綜合樓的設計必須本著綠色、節能的原則,利用全新的生態環保理念來實現高水平的設計,這樣才能打造出綠色的學習空間,才能提高綠色建筑設計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周波.建筑設計原理[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2]褚智勇.建筑設計的材料語言[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3]焦燕.建筑外觀色彩的表現與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4]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中國綠色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作者:郭進樂 單位:廣東蓬江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