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建設項目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第一篇:網絡工程中外合作辦學課程設置思考
北京大學李曉明教授在2009年7月4日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寧夏會議上提出,提高辦學水平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追求。提高辦學水平的一種途徑就是建立共同體,共同體包括校企合作、中外高校合作等。中外合作辦學共同體的建立,將會使一個專業的辦學得到國內外更多社會資源的關心,獲得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網絡工程專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一種新生事物。截至2015年5月,經教育部審批的本科合作辦學機構和合作辦學項目共有896個,而教育部審批和復核的網絡工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只有5所院校[1],見表1。濟南大學作為最早開設網絡工程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可以借鑒的信息和資源非常有限,針對網絡工程合作辦學的學生培養定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多個方面,都需要進行探索。
1培養方案的定位
我國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分為兩大類,具體為:(1)中外名校強強聯合和優勢互補建立的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合作辦學。例如,2013年設立的昆山杜克大學是武漢大學和杜克大學的合作,目標是建設成為“世界頂尖級”大學[2];2012年中山大學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合作,設立聯合工程學院,宗旨是培育工程領袖人才、創新工程教育、成為中國領先的工程學院。(2)地方院校與國外應用型大學建立的本科教育聯合培養辦學。這種辦學模式借鑒歐美國家先進的高等教育模式,結合地方院校的區域性和地方特色,促進應用型國際人才的培養。這種合作辦學模式又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擁有中方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和外方的學士學位證書的合作培養。如湖南文理學院與英國伍斯特大學合作的網絡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要求,項目內學生赴國外合作校學習1年者,外方才能授予網絡開發專業理學學士學位證書;對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與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合作舉辦的網絡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學生要獲得外方授予的理學學士學位證書,也需要有在國外合作校的學習經歷。第二類是授予中方證書。5所合作辦學項目中有3個屬于這一類。濟南大學與英國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亞大學合作的網絡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就是此類。學生在本科期間,如果沒有出國學習經歷,則畢業時授予中方證書。如果學生在本科就讀期間,英語能力水平合格,轉到英方繼續就讀,在英方大學畢業后由英方授予學士學位證書。這一類與第一類從本質上說是同種模式。第三類合作辦學是只授予外方證書而無中方證書,上述5個項目沒有此種模式。國家鼓勵在國家急需學科專業領域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圍繞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外向型、復合型和實用性人才[3]。濟南大學結合山東省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本校網絡工程專業的辦學理念,對培養方案進行理性分析,確定網絡工程的3個特色專業方向:網絡工程、網絡軟件、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目標為:“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與科學素養、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政府、軍隊、企事業單位從事網絡工程規劃設計與實施、網絡應用系統開發、網絡安全保衛等技術工作。”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亞大學的網絡專業隸屬于Computer,CommunicationsandInteractiveSystems(CCIS)系[4],CCIS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既具有21世紀電子領域的先進技能,又具有電子技術和數字媒體的設計創新性才能”。
2課程設置
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亞大學的課程設置與學生的就業密切相關,學校非常注重課程的實用性,而且學分和證書的獲得非常靈活。以網絡工程專業為例,學生學習1年、2年、3年或4年,都可以獲得一個相應的畢業證書,只是證書的含金量有區別。課程的設置保持內容逐年遞進深入,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既有連貫性,又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提早就業。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亞大學的網絡和安全(NetworkandSecurity)專業下有3個方向:網絡系統工程(NetworkedSystemsEngineering)、網絡安全和網絡(CyberSecurityandNetworks)以及數字安全取證和黑客防御(DigitalSecurityForensicsandEthicalHacking,EthicalHacking也稱為道德黑客、正派黑客)。由于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針對地方本科院校網絡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指導意見目前還在制訂中,因此各高校的網絡工程專業課程設置都是根據各校實際確定,濟南大學合作辦學的網絡工程專業課程設置體系如圖1所示。濟南大學網絡工程專業分為3個專業方向:網絡工程、網絡軟件、信息安全,分別與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亞大學對應方向的關系如圖2所示。濟南大學的網絡工程方向與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亞大學的網絡系統工程方向對應,另外兩個專業方向是交叉對應的。這種專業方向上的對應極好地促進了兩校之間真正的專業合作。表2是濟南大學網絡工程專業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設置列表,因為我們開設的選修課較多,在這里沒有一一列出。表3是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亞大學的網絡和安全工程專業4年課程設置列表[5]。
對兩校的課程設置分析如下:(1)課程設置時間的差異。中國高校的學生在第一年需要修高等數學、英語、政治、體育等課程,因此專業相關課程開設得很少,第二年學生才開始學習專業基礎課程;而英方是直接在第一年就開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授課。(2)中方的專業課程設置更注重基礎教育,而英方更注重實用教育。英方每年的項目課程可以有效地把學生當年學習的課程知識串接成一個項目,這樣學生即使不再上后幾年的知識,也可以走出校園開始工作。如學生只學習了第一年知識,他就掌握了計算機系統結構、網絡基本知識、數據庫基本知識,具備了基本的編程能力,可以方便學生求職,從事簡單的計算機或網絡相關工作,而無須進行其他學年的本科學習。這種靈活的課程設置是我們需要借鑒和學習的。(3)中英雙方核心課程相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相近。如英方的“路由基礎”對應中方的“網絡互聯與路由(A)”,英方的“高級路由”對應中方的“網絡互聯與路由(B)”,而且兩校都是采用的思科CCNA體系作為教學內容。這種相似性使學生能很好地實現從中方到英方課程的過渡和銜接。(4)英方開設的課程不分選修和必修,課程數量少,每門課程學分較高;而中方開設的課程分為選修和必修,必修課程固定,選修課程數量多,每門課程學分低。從表2、表3可以看出,英方大概一年開設6~8門課程,而中方在20門以上,學生可以選修(含必修)12門左右,每門課程大概在2~4個學分。經過與英方溝通得知,他們的課程設置少,但是內容較多,一門課程涉及我們開設的多門課程內容。至于課程數量與學分高低的設置沒有絕對的優劣,各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