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酒店管理課程優化與重組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酒店業在新常態下發生一系列顯著變革,本文主要以本院的實踐探索為例,探討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為滿足行業的發展和需求如何調整和優化課程體系,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詞:新常態;酒店管理;課程體系
酒店管理專業是職業院校開設的熱門專業,從行業來說,市場對本專業學生一直保持強大的需求,預計到2020年,高級酒店管理人才將成為職場上炙手可熱的高薪階層,酒店專業熱度有增無減。從宏觀層面來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也影響到酒店業的發展,酒店業的產業升級和產業跨界發展以及互聯網+等發展變化對酒店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行業高速井噴的發展和調整過程中,為行業培養重要人力資源的很多高職院校,在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方面卻缺乏有效的動態調整機制,來適應產業發展的要求。因此,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優化與重組勢在必行。酒店管理人才的培養落實到專業上,體現在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專業課程的教學實施等工作中。具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的調整,注重層次劃分
課程體系的構建,首先是對人才培養規格的界定。中國酒店業在新常態下出現的第一個顯著變化就是:由高星級酒店向中端非星級酒店的“結構調整”;由會務接待型酒店向旅游度假型酒店的類型轉變;服務目標由滿足客人共性需求為主的酒店轉向以滿足客人個性需求為主;分布結構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發展;酒店內部結構也將由原來的“大客房大餐飲”向“大客房小餐飲”、“小客房無餐飲”方向轉變。結合酒店行業的這些變化,以及國際一流酒店管理院校和本土本科的競爭,作者認為高等職業院校開設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能再一味只針對國際高星級酒店培養人才,也應轉向為有發展前景,利潤率保持良好的中高端連鎖型酒店輸送高質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課程設置與調整,注重素質培養
近期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以及《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中都提到了加強文化基礎教育以及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具體要求。同時學院在企業調研時,也了解到酒店人力資源部門在招聘時不再只強調技能,他們認為技能可以在入職培訓中很快實現提升。他們最看重的就是應聘者是否具備基本的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而這方面的養成不是短期培訓就能完成的,需要院校教育的強力配合。無論是政策文件還是行業需求都散發著同一個信息就是要開設有利于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課程,加大職業基礎課課時比例和研究。職業素養是人的綜合素質重要體現,是指勞動者從事職業活動時表現出的基本品質。酒店員工的職業素質是酒店服務業的從業人員通過后天的教育培訓、學習、實踐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所具有的酒店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服務意識、溝通交流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良好的職業素質是一個人從事職業活動,事業取得成功的基礎。因此,院校教育需要結合實際研究增設有助于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相關課程。再具體實施中首先以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引導為抓手,對于教育部規定了的思想政治類課程,引導教師將注意素質教育與學生專業相結合,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啟發和引導學生養成自尊、自愛、愛祖國、愛企業、愛本職工作的道德品質。對于拓展職業素養的寫作、人際交流、文化素養課程,我們開設了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大學語文、經濟數學、中國傳統文化等四門職業基礎選修課。為學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和職業生涯更好發展奠定基礎。對于職業能力模塊課程設置,降低理論基礎課的課時,加大與崗位職業能力養成相關課程的比例。我院在改革中就降低了《管理學基礎》、《旅游概論》的課時,增設了茶藝師職業資格證考試對接的《茶藝師基礎知識》。以《酒店服務與管理課程》為突破口,改革課程標準,結合行業操作實際,更新教學內容,劃分模塊,校企合作實施教學。對于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必備的外語能力,我們進一步細化酒店英語教學模塊,突出口語聽力教學,多教師分模塊實施教學,切實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對于新常態中突出的互聯網+理念的培養,開設辦公自動化、電子商務等課程,在相關課程實施中強化互聯網思維的培訓與教育。對于職業能力拓展模塊課程,結合旅游度假、定制服務、綠色環保、文化塑造等酒店發展的新常態以及學生崗位需求和素質能力提高,我院酒店管理專業選擇了營養學、電子商務、中國旅游地理、會計電算化、服飾與化妝、會展節事策劃六門選修課程與專業講座、專項實訓相結合拓展學生職業能力。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調整
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最能體現“工學結合,職業導向”高職教育特色理念就是實踐教學,也是院校實施“校企合作”最容易切入的領域。但在具體實施中,一個可以落實、有實際效果實踐教學體系是值得探究的。我院酒店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經過多年探索形成了一個階梯遞進式的體系具體包含課程實訓、專項技能實訓、專業綜合實訓三個層級。第一學期為了培養優雅的服務姿態與禮儀;和會議服務技能,設置會議服務技能實訓;第二學期強化酒店服務技能,設置酒店服務基本技能實訓(前廳、餐飲、客房);第三學期,為獲取茶藝師、調酒師等酒店服務相關技能證書,設置資格證考試專項培訓;第四學期,提高專業服務水平設置專業技能競賽實訓,專業綜合實訓包括第五學期安排專業頂崗實訓,第六學期安排畢業綜合能力考核。此外還安排了對實踐教學入學軍訓社會實踐等等。由此通過實踐教學達到對理論教學的良好補充。
四、教學實施的調整
對于基礎理論型課程,要求教師在實施中,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優化課程教學內容,與行業現狀相結合,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進行教學。對于技術技能型課程實施校企合作教學,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比如我院將原有的核心技能課《前廳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整合為《酒店服務與管理》課程。理論模塊在校內實施,實踐模塊與該學期專項技能實訓相結合,進入校企合作企業實施教學。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就是目前酒店實際運行中所采用的,做到真正的無縫對接。再具體操作中,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我們對有意愿的實施教學的企業進行選擇。綜合考慮企業的培訓能力以及在行業內的地位,以及薪資福利、發展前景還有地緣等方面對學生的吸引力。在此基礎上我們選擇了陜西旅游集團旗下的管理培訓生基地唐城賓館作為課程實施合作企業。其次,我們與企業溝通課程實施標準,保證學生進入企業教學模塊的完整度,學生在主要實習崗位有指定的導師指導培訓之余,由企業中層和培訓師進行其他崗位的培訓與介紹,短期參觀觀摩等活動作為補充幫助學生了解整個飯店的企業文化、經營管理與服務模式。最后,校內保證有教師全程跟進實習過程。通過三年的實踐與磨合,企業與學校、學生達到了共贏局面,第一批進入企業進行綜合實訓的同學有八名在畢業實習時主動選擇在唐城賓館實習,占到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并有兩名進入賓館管培生培訓計劃。此門課程的成功實施為我們下一步探索現代學徒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具體實施中應注意的事項
1.程體系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一定要與時俱進,與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相協調。
2.面對新形勢,校內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項目的選擇上要結合行業實際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的組織上,要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程設計中增加與提高與專業核心技能相關知識的訓練時間,提高學生相關技能水平。
3.在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選擇實踐教學校企合作單位,其中企業的培訓能力及意愿是考量的第一因素。
4.一套科學的課程體系需要兼顧社會、行業、學校、學生四方的需求與利益。提高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才是硬道理。新常態,新變化,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旅游業仍是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支柱產業,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酒店業仍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人力資源需求。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應該適時的做出變革與探索。不斷更新和優化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打造專業特色和品牌,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才能滿足產業發展變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莉.基于職業素質培養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4).
[2]王美玉,傅生生,王壽良,等.企業全程參與式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與實踐———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
[3]孫建中.2015年中國酒店業六大“新常態”[EB/OL].邁點網,2014-12-2.
作者:萬苗苗 單位:陜西青年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