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酒店管理專業教育的革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馮麗 單位:烏海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
一、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現狀分析
近幾年,中國旅游及酒店業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各項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入境旅游、國內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場均取得了長足發展,酒店業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但是與之相匹配的酒店管理人才卻嚴重短缺,成為制約中國酒店業發展的障礙之一。同樣,旅游行業的導游、景點服務人員和培訓主管等崗位的人才也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因此,培養高素質的酒店管理人才以及旅游管理人才迫在眉睫。烏海市毗鄰寧夏、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從烏海及周邊地區來看,近幾年經濟發展的勢頭強勁,第一、第二產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隨著烏海及周邊地區加強對旅游資源開發以及對加大對酒店餐飲業的發展力度,對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會呈現上升的態勢。
酒店管理專業建立以來,其教學改革工作一直沒有中斷。為了更好地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為社會輸送合格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對教學計劃進行了反復修訂。同時加大課程體系建設的力度,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更新也進行了細致的探討并付諸實踐,效果良好。經過多年的教改,酒店管理專業得到健康發展。但是由于專業教育時間短,底子薄,在專業建設思路及各種教學條件方面還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還不能很好的適應高職教育的新要求,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國家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居民對旅游消費的需求,旅游業和酒店業也將會隨之迎來發展的新高峰。目前酒店業的高速擴張引發的管理人才缺口主要是客戶部門主任、酒店業職業經理人以及餐飲經理人等崗位。根據預測,這幾類崗位平均缺口都在4萬人左右。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也同樣暴露出行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導游、景點服務人員和培訓主管等崗位的缺口也在3萬人左右。根據市場調研,烏海市各星級酒店管理及高級服務人員缺口在300人左右,旅游業服務及管理人員缺口在100人左右。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原則和思路
通過理論———實訓、理論———再實訓的教學過程,培養現代酒店(包括旅游涉外飯店)管理所需的具有較高文化基礎知識和職業道德素養、較高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較強專業技能及創新開拓能力的中高級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真正零試用期的高職酒店管理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達到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熟練掌握專業英語,既有酒店管理的堅實基礎,又有過硬的實際操作技能。此外,由于酒店行業與旅游行業的關聯度非常大,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有意識的向旅游行業傾斜,要求學生還應該具有旅游行業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具備從事該行業的一些主要能力。
逐步完善“校企互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德為先、能力為本、德能并重”為原則的課程體系,根據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設置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與教學內容;積極引進和培養高水平的專業教師,建成一支特色鮮明、專業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強化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依托地方酒店業,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學生頂崗實習、工學結合、師資校企崗位互換的有效機制,使本專業成為在烏海及周邊地區享有較高知名度,在國內高職院校同類專業及專業群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的示范專業。
采用“1.5+1.5”模式。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崗位。針對崗位分析能力模塊,根據能力模塊設置課程。課程設置本著“有用、夠用”的原則,更新舊的教學理念,采用先認識學習后理論學習的教學方式,1年的基礎理論教學+1學期的認識實習;1年的專業理論加深教學+1學期的畢業綜合實習。加強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的教學時數,整合與簡化數學教學模塊。增加旅游管理選修方向,開設相關理論及實踐教學課程。加大課內實踐的比例,選擇幾門專業核心課程,導入多種實踐教學法,力求教學手段多樣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就業指導。加強職業資格考證方面的要求,鼓勵多證畢業。完善與新建校內實訓設施,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三、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措施
(一)教學理念改革
本專業學生高考平均成績不高,英語和數學的成績一般都不夠好,不少學生不但沒有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甚至連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形成,遇到難題缺乏迎難而上的精神等等。為此,如何把這樣的學生培養成社會和國家的有用之才,這是我們經常思考和不斷探索的難題。在教改過程中我們感到:基礎課程的過分鋪墊,不僅背離應用性人才培養的要求,而且會使相當多的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為了實現應用性人才培養的目標,也為了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了“基礎理論”以“夠用”為尺度,并且賦予教學內容實踐性要求,為后續的職業技能課服務;同時,在傳授知識和技能時,注意將基本的思考方法、觀察方法通過日常教學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課程體系改革
課程體系以職業技能的訓練為主線,增設專業實務和專業實訓課程,并對一些課程的內容作了較大調整,先后刪去了一些實用性比較差的如VisualFoxPro、現代飯店規劃與建筑設計、高等數學等課程。將前廳、客房兩部分專業核心內容合并為《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并且由原來的56課時調增為64課時,理論授課40課時,實踐授課24課時,其中校內實訓8課時,實訓基地現場教學16課時。為了符合市場對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增設課程和《宴會設計與實務》課程。《酒吧經營與管理》課時56,理論課時48,課內實訓8課時,由任課教師配合校外實習指導教師全部在實訓基地完成。《宴會設計與實務》課時56,理論教學40課時,課內實訓16課時。為了加強學生對主題宴會設計的能力,增設1周單列實訓。增加旅游課程的模塊,開設了《導游業務》(56課時,1周單列實訓)、《中國旅游地理》專業核心課,專業任選課增加了旅游方向,開設《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英語》課程。變以往的先講后練為先練后講,第3學期安排學生進行8周的《酒店認知實習》,加上學生4周的寒期專業實踐,共需要在實訓基地完成12周的專業實踐,專業實踐以餐飲服務與管理為主,客房服務與管理為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專業綜合素質。為下一學期開設的《餐飲管理》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實踐基礎,學生和老師普遍反映其后在這門課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理解更深刻。專業英語教學也進行了改革,即加強了口語訓練。英語教學貼近專業,循序漸進。同時,加大《飯店英語》的(或《旅游英語》)課時量,推行實用性教學,因需施教。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避免“滿堂灌”,實行“精講多練”。要求任課教師把核心內容講解透徹,同時結合多種教學方法,給學生更多的理論聯系實踐的機會,達到“弄懂會做”的目標。專業核心課程《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管理》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模擬練習、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給定的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完成專業實踐活動。通過“活生生”的練習和案例的剖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寓理論于實踐教學之中。《導游業務》、《社交禮儀》將學生帶出課堂,進行情景教學、現場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堅持實行“教學互動”,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努力創造輕松、熱烈的實踐教學情境。根據本專業的需要,要求專業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采用情景展示、音像播放、圖示等多種教學手段,加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四)考核方法改革
對考核方法的改革主要表現在實訓操作上。對于課內實訓,要求任課教師按照實訓任務的每一項均評定成績,并對實訓過程中的表現給予評價。分組作業要求每一位學生寫明自己的任務,按照完成情況分別作出評判。對于校外實訓,則要求專業任課教師會同實訓單位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訓表現,綜合給出成績。凡是按照學院的提前就業政策在第5學期離校提前就業的學生,由指定的實踐指導老師告知實訓任務,要求學生在就業單位完成,定期向指導老師匯報完成情況,并形成書面材料。在學生完成12周實訓之后,聯合實訓基地在第4學期開展酒店管理專業的職業技能大賽,由基地實踐指導教師和專業認可教師組成評審小組,對每一位學生從理論、實踐考核其專業綜合素質,展示其職業風采,增強學生的職業自豪感。
(五)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
為了更加全面考核教學質量,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原有教學評價體系進行了改革;運用模糊評價法重新構建學生評教指標。教學質量評價一級指標有教師風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5項。每一項一級指標又根據評判的重點內容分解出3到4個二級評價指標,針對各項指標的重要性分配權重,以定量打分的形式采用百分制打分。該指標體系比較全面地評價了教師的理論教學質量,使大家能夠根據學生評價結果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一個客觀認識,對下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
增加學生自評環節。原有的評價體系由學生評教和教師評學兩部分組成,這種互評的評價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僅僅站在老師的角度去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顯然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只有學生自己最清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究竟達到什么樣的程度。為此,我們設計了學生自我評價表,通過每學期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一方面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老師從另外一個視角審視自己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