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用綠色建筑機電工程風險管理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綠色建筑的實際使用能耗、水耗、室內環境質量常常偏離其預期目標,為項目實現其綠色目標帶來風險。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綠色建筑機電系統的運行效果出現偏差。本文在現有風險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從風險規避、風險減輕、風險轉移三個角度提出了一套風險管理應對的具體管理措施方案。
[關鍵詞]綠色建筑;機電工程;風險管理
1.1風險規避
綠色建筑中機電工程最主要的風險來自于能力風險。對綠色建筑機電工程的風險規避主要應從項目管理單位自身的能力提升入手。項目管理單位應通過制度化的方式明確自身建造綠色建筑的目標,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主要參與人員始終秉承著“高效運營”的理念。在項目決策階段,應對自身的能力進行評估,及時建立項目管理團隊,使得項目的綠色建筑機電工程管理水平可以達到基本的要求。
1.2風險減輕
在綠色建筑機電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貫徹全面質量管理,以減輕機電工程中的潛在風險。設置設別運行目標——運行——檢查——糾偏,時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證綠色建筑的機電系統持續高效地運行。在不斷進行迭代的系統中,機電系統的動態性和靈活性使之較項目的其他部分更容易進行調整,達到完善的狀態。
1.3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通常是指將風險轉嫁給其他主體處理方式。建筑的綠色性與預期的目標相比產生了偏移是綠色建筑項目的主要風險。其中資源消耗增多,這部分風險會直接通過能源費用、水費、項目的建造于養護費用的增加直接體現在項目管理單位的積極利益上,其直接危害對象既是社會的環境、資源和公共資源,也是項目管理單位的經濟利益;室內環境質量下降就直接影響了項目管理單位的使用體驗,會給使用人員帶來工作效率的下降,也會對使用者造成直接的損失。因為綠色建筑的風險所對應的不是一種遠期單次大額損失,所以經常會被項目的主體所忽略。若可以通過合理的機制設計,將項目的能源表現和室內環境質量表現與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協作單位發生關聯,即可以對這一部分風險進行轉移。在機制設計方式上可以參考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可以分為節能效益保障型、節能收益分享型和能源服務商等多種合作模式[2],借用到綠色建筑機電工程風險管理中則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與項目的運管團隊訂立合同。
2民用綠色建筑機電工程風險管理原則管理措施
在明確風險管理整體思路的基礎上,針對前文已識別出的公共風險類別和關鍵風險因素,提出較為具體的管理措施。
2.1能力風險管理措施
作為項目的管理單位,一方面要管理自身能力風險,另一方面要對各個供應商的能力風險進行管理。在自身能力管理方面,要對綠色建筑機電工程的工程特點有足夠的了解,盡早地確定項目的綠色建筑目標,確定項目的技術路線,圍繞項目的技術路線確定項目的預算與工期。另外應建立針對綠色風險的獎懲制度,對自身所面臨的風險進行轉移。針對參與項目的各方能力不足的問題,一方面在合作方引入的過程中,就要對其綠色建筑機電工程方面的能力進行綜合考量。
2.2技術風險管理措施
在實際項目管理中,針對本類風險中的關鍵風險“采用新技術自身不成熟帶來的風險”項目管理單位應組織具有相應能力的單位對技術路線進行考察和論證,對與項目本身情況契合效果不好的技術應予以摒棄,以規避技術風險。對已經確立技術路線的項目,應盡早確立機電系統的風險減輕的思路,在設計階段通過精細測算、仿真模擬等手段確定項目的運行指標,以便項目在運行階段即進行糾偏,以減輕運營階段的風險。
2.3監控風險管理措施
綠色建筑機電工程的監控風險會對工程的其他類型風險產生較強的影響。根據綠色建筑機電工程風險減輕應用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的原則,監測系統反饋回的數據是項目管理團隊管理項目的基礎和依據。大部分綠色建筑項目都能按照標準的要求進行能耗、水耗的分項計量。而為了使得項目的監測數據可以及時反饋于項目,保證項目的運營效果則需要。建設能耗監測平臺,分項計量能耗,若項目用能情況與預計產生偏差,應及時進行診斷。
2.4信息及協同風險管理措施
針對信息傳遞障礙的問題,應對的措施可以包括技術和管理等多個方面的解決方案。比較理想的技術手段是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從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統籌項目的信息,避免信息的疏漏。建筑信息建模(BIM)是建筑,工程和建造(AEC)行業最有希望的最新發展之一。它幫助建筑師,工程師和施工人員可視化在模擬環境中構建的內容,以確定任何潛在的設計,施工或操作問題,可以有效地規避項目在信息和協同方面的風險[3]。
2.5組織風險管理措施
在管理過程中,持續關注綠色建筑機電工程中的相關指標。對組織風險中的關鍵因素,“施工過程中未按照綠色建材的要求采購材料”應通過過程與目標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予以規避。在設計階段,對機電系統的運行效果,采用仿真模擬的手段進行預估和優化,降低設計階段的風險。在施工階段,在采購與安裝合同中應明確綠色建筑機電設備系統的綠色性相關指標,在施工過程中,綠色性能合格的設備方進場[4];調試階段若不能達到設計階段的性能指標,落實綠色性能偏差的責任,應進行診斷和分析,性能達標后方可移交。必要時,要求合作單位將建筑的綠色指標納入人員考核的范疇,并與其經濟利益相掛鉤,規避組織管理類風險。
3結語
本文提出了針對綠色建筑機電工程風險管理的管理思路。具體可以概括為:在思路上,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取技術路線規避綠色建筑機電工程的風險;借鑒全面質量管理的地思路減輕綠色建筑機電工程的風險;采用類似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轉移項目綠色建筑機電工程的風險;并對實際工程中的綠色建筑機電工程風險管理提出了具體措施,降低綠色建筑項目風險,實現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高能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北京,2014:2006/03/07.
[2]何立華,楊然然,馬芳麗.基于Shapley值的綠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收益分配[J].工程管理學報,2016(06):12-16.
作者:張晨曦 單位:中國建筑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濱海新區建筑設計研究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