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基礎醫學實驗課的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高職教育基礎醫學實驗課應針對存在的實驗室建設滯后、實驗教學理念陳舊、缺乏有效的實驗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各基礎醫學課程間缺乏聯系等進行深入的改革,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高職教育 基礎醫學 實驗教學 教學理念
為了構建新的醫學實驗教學體系,順應醫藥科學的發展的需要,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理念,培養適應時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很多國家的醫學教育一直將醫學實驗教學納入整個教學過程,并隨著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不斷改革實驗教學的方式方法,構建新型醫學基礎實驗教學課程體系。
一、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驗室建設滯后
實驗室建設滯后,已經嚴重影響高職醫學基礎課程的實驗教學質量。實驗室建設不能滿足實驗教學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是:
(1)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人數劇增,對實驗設備的需求量不斷增大;
(2)實驗設備的更新速度加快;
(3)專業數量不斷增加,導致實驗室基礎設施條件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實驗教學質量,影響學生的基礎醫學知識水平[1]。
2.實驗教學理念陳舊
傳統醫學實驗課程的設置實際上是理論課程的延續,實驗過程僅僅是對學科的理論驗證和重復演示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和實驗課程,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偏低,不能使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有機結合,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操作問題,使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使學生忽視實驗課在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得不到強化。
3.缺乏有效的實驗教學質量評價方法
教學質量的評價是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我國高職醫學教育實驗教學一直缺乏系統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實驗教學的考試只注重結果忽視過程的評價,只注重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和實驗操作技術的熟練程度,忽視學生要掌握實驗操作技術要領,要注重運用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2]。
4.各基礎醫學課程間缺乏聯系
盡管基礎醫學的教學內容不斷更新,但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主要“從屬學科、以科設室、封閉管理”,學科之間缺乏有機聯系,教學內容陳舊、單一、重復和對基礎醫學理論的簡單驗證的實驗多,知識交叉滲透少,并與臨床醫學實踐嚴重脫節,整個基礎醫學實驗的內容安排缺乏系統性,學生得不到運用多學科知識進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訓練。簡單地重復和模仿禁錮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個性發展的要求。
二、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改革的改進方法
1.加強實驗室建設
針對近年不斷增加的學生人數,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增加各基礎醫學實驗室的數量。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實驗儀器,使每個學生都有親自動手的機會,及時淘汰陳舊破損的儀器,更新先進儀器。運用現代化技術及先進的實驗教學手段,促進虛擬、仿真實驗與實際實驗相結合。
2.更新實驗教學理念
實驗課不是理論課課程的延續,更不是理論知識的復習課。為了提高師生對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切實把實驗教學放到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心將實驗教學從基礎醫學學科原有的理論教學中分離出來。然后,以實驗技術歸類為依據,打破學科界限和現行課程框架,對分屬不同學科但內容有較強內在聯系的基礎實驗課程進行整合。我們將基礎醫學類實驗課程按模塊設置,構建解剖學實驗模塊(人體解剖學、局部解剖學、斷層解剖學)、顯微形態學實驗模塊(組織胚胎學、病理解剖學、細胞生物、醫學遺傳學)、機能學實驗模塊(生理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現代醫學與生命科學技術模塊(生化和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同時開設選修課程模塊(醫學機能學實驗技術、顯微形態學實驗技術、臨床解剖學實驗、超聲成像與診斷等)。通過實驗課程整合,改變傳統教學中實驗課程對理論課程的依附,使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既有機結合又相對獨立。實現機能與形態、微觀與宏觀、生理與病理、基礎與臨床、理論與實踐等多種綜合,使醫學生在短時期內接觸到各層面的醫學內容,系統和直觀地掌握醫學知識,為以后進入臨床工作奠定基礎。
3.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
實驗教學中心充分利用現代化實驗教學手段和實驗教學軟件,如人體解剖學智能在線學習考試系統、數字顯微鏡圖像處理系統軟件、VBL-10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形態學數字切片庫等,以及圖像資料開展教學活動,并進行完善的計算機局域網設置。通過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PBL教學方法及“拼圖式”教學方法,我們在顯微形態學科采用教師示教與網絡互動相結合;在機能學科采用虛擬實驗與真實實驗相結合;在大體形態學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相結合,積極應用課件、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實驗教學更形象化、規范化。
4.改革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考核方法
實驗課程考核方法改革是當前實驗教學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與實踐的問題,其主要目的是公正、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實驗課成績,讓學生通過改革后的考試方法既能獲取實驗知識,又能鍛煉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考核體系由平時成績、操作技能考試、探索實驗設計和理論考試四部分組成,其平時成績主要考核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是否態度認真、動手積極、操作規范、討論積極,實驗報告是否書寫認真、格式規范,實驗結果及分析是否正確等;操作技能考試考核學生對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評估學生的綜合能力;探索實驗設計考查和鍛煉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理論考試考查學生對實驗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針對臨床醫學本科生的培養目標,可在考核體系中增加探索實驗設計的比重,降低理論課考試比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收集資料、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實驗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適應現代社會對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需求[3]。
參考文獻:
[1]曹景華.高職教育中生理學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進.中國民族民間醫藥,1007-8517(2011)07-0061-01.
[2]涂開峰.高職教育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新西部,2014(02).
[3]王愛梅,王琴.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高校醫學教學研究,2014.6,4(2):19-22.
作者:李廣智 張冬梅 單位:江蘇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