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轉化醫學下的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通過分析內蒙古某三甲醫院醫學研究生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研究生培養進行基于轉化醫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方法通過機構調查、問卷調查及導師訪談的研究方法,對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結果醫院醫療技術人才的學歷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碩士,分別是33.99%和37.73%,而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比較少,僅占9.52%。初級和中級職稱占比為34.18%和30.28%,表明青年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居多,人才梯隊配置合理。2015年—2019年該院研究生畢業論文總體質量不高且沒有數量的增加。調查230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表明,34.78%的研究生有閱讀文獻的習慣,但數量少,且閱讀中文文獻居多。有86名曾經參加過臨床科研方法的培訓,總體參與科研活動較少,主要集中在“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78.26%)與“協助導師負責項目的研究”(57.39%)。結論醫院應積極構建轉化醫學平臺和轉化醫學師資隊伍,從制度上進行調整與優化,從科研的長遠角度出發,將轉化醫學理念應用在研究生教育中。
【關鍵詞】教育;轉化醫學;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人才培養;基礎研究;臨床應用
轉化醫學是一種循環式科學,強調把基礎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轉化為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其實質是從“實驗臺到臨床”和從“臨床到實驗臺”的雙向過程,是建立在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間的雙向轉化通道,簡稱為“B-to-B或B2B”[1-5]。醫學理念的發展與醫學技術的革新在為醫學工作者指引方向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要求與挑戰。目前醫學研究生接受的是以學科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缺乏對于學科新技術、新知識的需求,導致科研成果不能延伸進展,理論與實踐相對獨立,無法將臨床中涉及的問題縱向連接[6]。對于承載著醫學衛生事業希望與未來的醫學研究生教育,培養具備臨床應用和基礎實驗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至關重要[7]。本文對內蒙古某三甲醫院研究生培養現狀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以期對培養具有轉化醫學理念的醫學研究生教育模式進行探索,提出合理方案。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5月—2019年8月內蒙古某三甲醫院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對2015—2019年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進行統計。發放調查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30份(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是否有文獻閱讀習慣、每日閱讀文獻數量等)。被調查人員年齡為23~29歲,其中男性104人,女性126人,均為內蒙古某三甲醫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根據準備好的提綱向有多年帶教經驗的碩士生導師進行訪談提問,對訪談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1.2研究方法
對內蒙古某三甲醫院的人才隊伍建設情況以及近5年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情況、230份在讀研究生有效問卷、碩士生導師訪談提問等進行統計、整理與分析,找出當前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
1.3評價方法
對醫院收集的人才隊伍建設以及畢業論文情況進行多次反復查驗,確保數據真實有效。對回收的所有問卷進行檢查,剔除空白、無效作答的問卷。對訪談收集到的到的各種信息進行整理檢查,保留有效內容,對其歸類整理[8]。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人才隊伍現狀
該醫院目前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236人,在讀學生2525名,研究生412人。從年齡層次來看該院55歲以下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占全院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87.33%;從學歷來看,該院博士學歷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只占9.52%,學歷層次比較集中在本科和碩士。從職稱來看,青年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居多,人才梯隊配置合理。見表1。
2.2研究生畢業論文情況
從2015年到2019年該醫院研究生畢業情況看(表2),論文質量不高而且沒有上升趨勢。
2.3研究生科研能力
(1)閱讀文獻的習慣。根據調查結果,在被調查的230名研究生中,有80名表示自己有閱讀文獻的習慣,每月閱讀文獻數1~6篇,可以看出只有34.78%的研究生有閱讀文獻的習慣,而且閱讀篇數較少,閱讀中文文獻居多,說明研究生的閱讀習慣較差。(2)科研方法的培訓。根據統計結果,在被調查的230名研究生中有86名曾經參加過臨床科研方法的培訓,以是否參加過臨床科研方法培訓為分組條件,比較對醫學科研方法學的熟悉情況。可以看到是否參加過臨床科研方法學培訓對研究生熟悉科研方法具有影響(P<0.05),見表3。(3)研究生科研活動參與情況。通過統計分析230名在校研究生讀研期間參加過哪些科研活動,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研究生普遍參加過的科研活動較少,只有“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與“協助導師負責項目的研究”超過了50%。見表4。
2.4專家訪談
本次訪談對象為該醫院資深碩士研究生導師5名,工作年限都大于15年,且為正高級職稱。結合訪談提綱對訪談對象談話內容進行整理如下:(1)研究生在校期間有輪轉任務,講座和科研時間不夠充分,后期工作、規培或讀博不定向,成果轉化有限。(2)研究生應向臨床科研復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注重科研思維的鍛煉。(3)醫院領導者應轉變觀念,改革人事、科研相關政策,積極利用醫學院校附屬醫院現有資源,借助學校平臺發展轉化醫學。
3討論
本研究從該院近五年研究生畢業論文情況、參與科研活動情況等可以看出,研究生科研轉化意識欠缺,缺乏總結臨床問題的能力。而研究生導師也因為自身學歷、擔負諸多臨床任務而精力受限等原因未能將科研成果進一步深入研究,并轉化為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有效成果。轉化醫學作為一種強調實驗室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研究雙向轉化的醫學研究新模式,不僅僅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同時也需要扎實的基礎科研能力。傳統的教育模式下,研究生多以學習、模仿科研方法以達到按照導師要求完成論文畢業的目的。尚未養成從臨床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并帶著問題進行基礎科研實驗的意識[9]。無論對導師還是研究生而言,將科研實驗的結論深入研究,并把研究結果實踐于臨床都是最有意義的研究。如何調動研究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熱情,培養學生從臨床中獲得基礎實驗的靈感和運用基礎知識解釋臨床問題,實現醫學轉化的良性循環,促使基礎指導臨床、臨床尋找實驗室證據,密切溝通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努力培養學生創新型思維意識,使其成為具有轉化醫學意識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實現拓展轉化醫學根本性變化[10-11],是當下擺在研究生教育的一道門檻。轉化醫學研究涉及基礎研究、臨床研究、開發研究,往往需要跨部門、跨單位、跨專業甚至跨行業合作[12],作為大型綜合三甲醫院應該建立自己的中心實驗室,為醫院的科學研究提供高水平、現代化、體系完善的科研基地,醫院應積極加入并響應轉化醫學平臺的構建[13],尤其是我們所屬的西部地區,轉化醫學平臺構建還不夠完善,應向中心沿海城市看齊,提升對轉化醫學平臺的重視程度,共同促進轉化醫學的發展。醫院與醫院之間也應建立良好的溝通共享通道,加快轉化醫學事業的發展。一方面,可以對導師采取定期培訓的方式,深化理解轉化醫學的內涵,重視轉化醫學理念的培養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在構建以研究課題為中心的轉化型團隊中,加強研究生對問題的思考部分,培養其轉化理念,使其對課題的設計、實施與后續進展有一定了解,最終實現臨床醫生不僅是醫學成果的應用者,也是醫學問題的發現者和研究者[14-15]。在醫學技術日益更新不斷發展的今天,社會迫切需要新型復合型醫學人才,而轉化醫學理念下的醫學研究生教育與培養就顯得頗為重要。構建良好的轉化醫學模式培養醫學研究生,必將給未來醫學科學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3]張華,詹啟敏.實施醫學創新驅動促進轉化醫學發展[J].中國研究型醫院,2015,2(12):9-15.
[4]高月明,蔣天裕.轉化醫學為主導的康復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8):30-32.
[7]萬志紅.轉化醫學理念下臨床專業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初探[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2):169-170.
[8]富卉.轉化醫學視角下醫院臨床科研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研究[D].南京:南京醫科大學,2017,82
[9]彭寧福,楊宇峰,廖迎陽,等.基于轉化醫學理念臨床醫學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3,13(3):262-264.
[10]李孝龍,杜鵑,范新炯.醫學院校酶工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11):875-877.
[11]吳惠涓,程朝霞,孫光霞,等.論轉化醫學在神經病學專科培訓中的實踐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23):39-41.
[12]申艷偉,楊謹.精準醫學時代背景下轉化醫學教育模式在腫瘤學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5(3):385-388.
[13]趙強元,榮揚,李艷君,等.關于轉化醫學的思考[J].轉化醫學雜志,2016,5(3):140-144,148.
[14]高玉艷.現代醫學背景下加強醫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J].醫學教育管理,2017,3(6):461-464.
[15]崔銀河,姜海.我國轉化醫學科研模式運行管理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6,34(5):25-27,39.
作者:魯浩 李婧 漢迪 李鵬 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