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生物醫學工程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物醫學工程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生物醫學工程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摘要:圍繞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設10年來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學習狀況、社會需求,結合教育部2018年的《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中對于生物醫學工程類專業的辦學要求,從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等幾個方面探索具有特色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生物醫學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

        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是一門運用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解決生物醫學問題、具有多學科融合和特定內涵特質的綜合性學科。20世紀50年代已形成獨立學科,而我國則是在1978年正式確立該學科,該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良好工程技術、扎實醫學基礎知識,且能將醫學與工程技術進行良好結合的生物醫學工程高級技術人才。目前,醫療事業發展中涉及的醫學儀器、醫學材料等世界上發展迅速的支柱型產業,需要大量該專業人才。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有124所高校設有該專業,年招生6332人,專科層次相關的專業有4個[1]。我校是目前廣東省獨立學院中唯一開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本科院校,本專業開設于2009年,隸屬于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目前已招收10屆學生,截至2019年6月,設有醫學儀器、醫療裝備與信息管理、醫學物理與技術、醫學影像應用技術四個方向。本文圍繞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設10年來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學習狀況、社會需求,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具有特色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大學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從社會需求和近幾年就業反饋的情況來看,我們將培養方向主要定位于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專業領域包括醫療儀器、醫用耗材管理、腫瘤放療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即培養大型醫療設備的操作、維修及管理人員和醫院放療科及影像科技師。為了實現本專業制定的培養目標,拓寬就業渠道,從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出發,我們要求學生畢業時能掌握生物醫學工程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能在醫療器械企業、醫院、醫療衛生機構等相關行業從事醫學工程技術的開發、服務、管理等工作,具備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近年來,我院通過走訪國內開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高校,結合實際情況,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進一步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根據我院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看,畢業生的就業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及周邊醫院和醫療器械相關企業,這與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定位相匹配,就業質量普遍較高,人才培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其合理與否直接影響畢業生的質量[2]。合理的課程體系應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和科技發展的變化,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更新授課內容,使學生能接受到最新的知識和技術。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下設不同的專業培養方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已形成了“前期基礎課趨同,后期專業課分流”和“寬口徑、厚基礎”的教學模式。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個模塊構成。通過整合我校基礎課的優勢教學資源,建設相近學科的課程互通平臺,實現基礎課教學資源共享;利用優質的實習基地教學資源以及專業實驗教學平臺,加強專業課程的特色化教學、實習教學、專業技能訓練和畢業設計,實現“強特色、重應用”教學。在實施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我們歷年來重視醫學課程與工程技術課程知識的相互滲透,以培養“醫、工融合”的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在課程設置和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突出以培養社會需求的特色人才為主線。強調基礎課,彰顯厚基礎,拓寬專業面,注重應用型,加大基礎課所占比重,拓展基礎學科的范圍,整合相關學科聯系,不斷優化知識體系、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實踐體系。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在重視專業基礎課學習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盡可能擴大其對專業外延的了解。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本專業采用開設注重基礎醫學知識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具有醫學特色的電子學、工程學相關課程以及專業主干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醫工融合。既重視基礎知識課程,包括專業基礎知識課程和醫學知識課程,又開設了一批突出各專業方向特色的課程,包括醫學影像設備學、醫學影像技術學、放射治療技術學、放射腫瘤學、醫用耗材管理、醫院信息管理學、醫學電子儀器原理與設計、醫學圖像處理、信號處理等專業課程。總體來說,本專業的課程設置較為科學合理,但仍需加強實踐教學和醫學基礎知識的教育。

        2.1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強化實踐教學

        以2018版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儀器方向)為例,該專業方向的實驗教學有27學分,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有12.5學分,實驗實踐教學占課程總學分比例達到23.51%,比例較為合理,對照《國標》要求,還需進一步加強實驗實踐教學。

        2.2重視醫學基礎知識教育

        通過調研學生畢業3~5年內專業知識對崗位的支撐情況和學生在實習(主要指在醫院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本專業除了加強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還應重視醫學基礎知識如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等課程的教學,改革此類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等。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目前有專職教師12人,高級職稱教師3人,占專職教師的比例為25%;從中山大學各附屬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等校外臨床實習基地聘請17名兼職教師,采用“學院專職專業基礎教師與臨床實習基地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模式,形成了一支由院長、專業主任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組成的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符合學校目標定位要求,適應本專業發展需要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在教師隊伍的培養過程中,我們積極創造條件鼓勵青年教師開展教學和科學研究,拓展專業研究和應用領域,并鼓勵教師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本科教學工作中,最終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同時,結合專業建設,我們聘請了社會上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教師來校任教,指導教學科研,開展講座。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師特長,組建不同類別課程教學小組,一門課程由多名青年教師共同承擔,在學院院長的帶領下實行分段教學、課程負責人制,由課程負責人主持課程的集體備課、討論、集體命題等環節,給青年教師提供合作、探討、實踐的途徑,促使教師拓展教學方法與思路,進一步總結、提升和更新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教學個性,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能力。

        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課程實驗、實習(創新性實踐)、畢業設計三個教學環節,學生畢業前需經歷基本技能訓練到獨立完成課題的全過程訓練,畢業時才能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實踐是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有效方式,因此,我們要求實驗課教師授課時應將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此來有效地減少實驗的盲目性和因循性,提高科學性及功效性[3]。為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們嘗試了不斷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減少重復性、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注重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真實性、實用性,加強實習過程中的實際操作能力訓練,如現代醫學電子儀器原理與設計開設“心電圖機的維修與維護”實驗,著重訓練了學生的儀器維修技能。為給學生提供科學探索和科研創新的途徑,我院開放教學實驗平臺供學生課余時間使用;組建創新科研興趣小組,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藍橋杯”等與本專業相關的專業技能大賽等。實踐表明,通過上述多種途徑給學生創造基礎科研條件,提高其專業技能,能使學生畢業后迅速適應工作崗位。

        5努力探索優生優培教學模式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隨著近年來招生人數的增加,大班教學已無法滿足本專業對教學質量的要求,為保證教學質量,我們從2017級開始探索實行優生優培分班教學模式。公共基礎課仍采用大班教學,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則采用按成績分班教學的模式,且每學期初進行動態調整。以2018~2019學年為例,2017級兩個學期動態調整的學生占比為11.11%,2018級兩個學期動態調整的學生占比為13.82%,比例較為合理,且按成績按學期動態調整學生班級,對學生有較強的激勵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后續我們將繼續探索實踐該教學模式,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多的特色途徑。

        6結語

        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自2009年開設以來,已培養了7屆畢業生,就業情況普遍較好,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也較高。今后,我們將不斷調整和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加強課程建設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繼續探索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更多具備大型醫療設備使用、維護、管理及維修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S].2018.

        [2]劉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大學教育,2013(22):19-21.

        [3]張歲霞,杜守洪.生物醫學工程(臨床工程方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40(9):1248-1250.

        作者:李惠娟 陳仲本 單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多 | 色综久久综合桃花网 | 亚洲国产小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