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藥專業基礎教學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高職;基礎醫學概論;學習興趣;醫學科普知識;雨課堂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及醫療衛生事業迅猛發展,高等中醫藥院校為適應社會對復合型醫藥衛生人才的需求,開設一系列醫學專業[1]。廣西中醫藥大學于2001年成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目前設有針灸推拿、醫療美容技術、護理、護理(口腔護理方向)、口腔醫學、中醫骨傷、康復治療技術、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藥學、中藥學、藥品經營與管理、藥品生產技術等13個專業及專業方向。這些專業教育主要以培養中醫藥養生保健、醫療美容保健人才為特色,以就業為導向開展校企合作,為廣西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具有中醫藥養生保健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學生在畢業后的工作中需要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為更好地滿足21世紀對醫療衛生工作的要求,基礎醫學概論是這些專業的重要必修課程之一。該課程教材由劉黎青主編,分為上、中、下三篇,涵蓋了正常人體形態學、正常人體機能學、人體疾病學、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理學、遺傳學、病原生物學、免疫學和病理學等課程。由于本課程主要是針對高職大一學生,部分學生為缺乏生物學教育背景的文科生,醫學基礎知識薄弱,所以面對知識涵蓋廣、術語比較多、內容繁雜、綜合性強的基礎醫學概論,學生常常會出現望而生畏,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學習效率低下的現象,影響教學效果[2]。筆者在從事基礎醫學概論教學的2年時間里,發現在講授基礎知識的時候,如果融入一些醫學科普性內容的話,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更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甚至學以致用。因此筆者在此將基礎醫學概論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些實踐經驗以及成效總結如下。
1在基礎醫學概論教學中適當引入醫學科普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在中醫藥院校擔任基礎醫學概論課程教學的教師,面對高職大一學生,以往一般都是牢牢結合課本,把教材上的基礎知識、重點知識講解清楚,學生大體上能夠掌握這些知識點。但學生一般興致不高,覺得這些醫學知識偏向于理論,無法有效和實踐聯系起來。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發現在基礎醫學概論教學中,適當引入一些醫學科普常識性的知識,能夠極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能夠更好地獲得一定的醫學知識,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所以,結合基礎醫學概論教學的具體情況和筆者的知識背景,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一些醫學科普內容。例如,在講解第一章細胞與組織時,其中涉及到細胞膜與物質運輸,以往都是單獨進行講解,小分子通過跨膜進行運輸,分為被動運輸、主動運輸;大分子通過膜泡進行運輸,分為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然后分別介紹各種運輸方式的具體特點。學生聽起來就會覺得比較抽象。那么現在在講完這些內容之后,筆者會根據學生專業,如果是藥學或中藥學專業,會進一步介紹很多藥物必需進入細胞才能發揮它們的作用,通過與藥物跨膜運輸聯系講解,學生就會覺得具體形象一些。而講完這些內容之后,筆者又會拋出一個科普性的問題,如何煎藥?首先讓學生自己討論,因為這個和實際生活以及他們專業密切相關,學生興趣很高。然后筆者再聯系物質跨膜運輸講解為什么要這樣煎藥:大多數中藥都取材于動植物,利用存在于動植物體內的某些有機物,來達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這些有機物一般存在于動植物細胞內,外面有一層細胞膜,當用冷水煎藥或先冷水適當浸泡藥材時,這些有用的有機物很容易透過細胞膜的空隙進入外界溶液中。而如果用開水煎中藥,中藥材一接觸開水,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會受熱立即變性凝固,堵塞細胞膜空隙,使細胞內的有效成分無法進行跨膜運輸,從而無法有效發揮藥物性能[3]。然后筆者還會進一步展開,具體煎中藥的方法,以及服用儲存的基本注意事項,使學生能夠學會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具體應用聯系起來。再如,在講解第五章核苷酸分解代謝時,一般介紹嘌呤核苷酸的最終分解代謝終產物為尿酸,并詳細講解其具體的代謝途徑,當代謝異常時,會導致血中尿酸含量過高,形成尿酸鹽晶體沉積于關節、軟骨組織,導致痛風。這些內容講完,核苷酸分解代謝內容就基本結束了。現在,在講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筆者會進一步講解一些痛風相關的醫學科普知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各種高脂肪高嘌呤的食物不斷被人們攝入體內,在中國患痛風的人越來越多,患者痛苦不已,主要是因為體內嘌呤含量過高,導致其降解產物尿酸升高,形成尿酸鹽沉積在四肢關節,導致晶體相關性關節病。如果長時間無法緩解,還可能導致腎功能不全。那么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去預防和緩解痛風呢?在正常情況下,想要預防痛風,必須將尿酸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介紹在平時應該遠離哪些食物、平時應該怎么做來降低患痛風的概率以及緩解痛風[4]。除了這些章節之外,還有很多章節都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相關的醫學科普知識。如第十章常見致病真菌,在講到曲霉菌屬時,除了介紹其基本生物學性質、致病性,應多普及黃曲霉素的危害,可以結合播放相關視頻,讓同學們印象更加深刻。黃曲霉素是一種一級致癌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黃曲霉素廣泛存在于發霉食物中,食用可以誘發肝癌等嚴重疾病[5]。如發霉的花生、玉米等容易滋生黃曲霉素。所以食物發霉后一定要扔掉,不要覺得可惜,不要認為發霉的食物煮熟就沒事,其實它只有在200℃以上的高溫才能被徹底消除,平時烹飪的溫度無法完全有效清除。因此若是食物發霉,務必扔掉,避免損害身體健康。筆者發現,在課堂上融入這樣的醫學科普內容,學生興趣很高,也很容易理解,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并且只需短短幾分鐘,學生們就可以擴大知識面,激發學習熱情,樹立基本的醫學常識,且能更好地將醫學科普知識普及給身邊的人,提高民眾的健康意識。
2利用雨課堂兼顧課前-課上-課后互動教學,充分調動高職學生學習興趣
2016年4月,雨課堂這款互聯網教學工具的出現,能很好地將上課課件(PPT)和微信融合起來,老師通過雨課堂建立班級課程,學生加入該課程,能將課前-課上-課后銜接起來,能更好地展開互動教學[6]。筆者每次上課前,都會提前將第二天要上課的重點內容、難點內容摘要在雨課堂推送,并實時監控督促,每個學生必須要瀏覽,否則平時成績就會受到影響。在課上,作者會推送一些案例,讓學生們分小組展開線上討論,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加入到課堂案例教學中,老師從傳統模式中的一個孤獨的表演者轉變為引導輔助學生自我思考、探索新知識的角色。學生們不再是簡單的拿著教材渾渾噩噩地來到教室聆聽老師慷慨激昂的教學,學生成為案例教學的重要參與者,他們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因而能夠極大激發學生去思考、交流和課后主動去學習,真正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并且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大案例筆者還會在課后通過雨課堂一些相關的案例或者視頻,供學生們進一步學習,拓展課堂教學內容。講授完一個章節,相關的習題都可以通過雨課堂,及時進行課后測試,使筆者能夠跟蹤了解到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從而及時對一些共性問題進行線上答疑。借助雨課堂平臺,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學習的難點、提出的問題都可以顯示出來,老師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教學,學生們對于學習也不再是枯燥、單純性地接受,而是需要自己積極主動去思考獲得知識。互動的教學模式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實踐成效
筆者發現在基礎醫學概論教學中引入醫學科普內容時,學生興趣高昂,氣氛活躍,為了更好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開始第一堂課時,筆者就會告知他們這個學期的形成性評價方案,其中平時作業只有一個,將自己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個現象或問題,嘗試用所學知識去解釋為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1000字以上。第15周的時候統一提交,可以是手寫,也可以是打印版。學生們完成情況非常好,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們的醫學科普意識。如有同學可能經常發燒,她就詳細地查了什么是發燒,人為什么會發燒,發燒之后怎么辦;還有同學寫過敏性皮炎,尤其是為什么有些人對化妝品過敏;還有同學對盧伽雷氏癥感興趣,詳細介紹了該疾病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病,是四大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有的同學介紹牙周炎,以及怎么預防;有的寫人睡覺的時候為何偶爾會突然抽搐,從科學的角度介紹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還有的同學寫人難過的時候為什么會流淚以及有什么好處。一百多個學生,每個學生都認真地結合自己的生活背景以及自身具體情況,進行了思考和寫作,并且大部分是通過手寫,極大地促進他們課后去了解更多的醫學科普知識,增強醫學科普意識,促進他們學習基礎醫學概論的熱情。并且科普知識的獲得,能為以后的生活、工作建立一個良好地習慣,知道如何去預防疾病發生,以及日常生活應該注意哪些事情。而借助雨課堂,師生之間的距離打破了時空的關系,通過該平臺,師生交流更多,學生們有什么課程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老師對學生們的學習狀況也更加了解,能更好地針對性地備課。學生們也變得越來越愛交流和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更有學習主動性,真正達到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目的。總之,中醫藥院校高職學生,尤其有些是文科生背景,基礎相對薄弱,對基礎醫學概論課程學習畏難,從而學習興趣不高。而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導入醫學科普的內容以及使用雨課堂將課前-課上-課后串起來,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再畏懼不懂,可以大膽地進行交流并且積極主動去學習,促進與學生的互動,提升了教學效果,達到了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彩麗,黃雙盛,李永泉,等.新形勢下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思考與探索——以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為例[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7(2):80-82.
[2]劉鵬,林江.中醫藥院校非醫學專業基礎醫學概論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21(3):89-91.
[3]不宜用開水煎中藥[J].黑龍江醫藥,2001,14(3):235.
[4]張家耀,肖麗娜.痛風患者飲食控制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6):192-196.
[5]苗伍陽.黃曲霉毒素介紹[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1975(1):58-69.
[6]周平,管俊昌,高淑嫻,等.雨課堂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5):399-402.
作者:劉鵬 彭岳 梁忠秀 蘭太進 岑妍慧 周祖亮 林江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