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基礎會計課程在會計教學中是專業基礎課,是學生認識會計、接觸會計的入門課,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基礎會計教材的內容包括會計的概論、會計的帳戶、復式記帳、帳戶和復式記帳法的運用、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核算形式、財產清查、財產會計報告、會計工作的組織等內容.而且這些內容的編排順序基本都是一樣的,即先講原理,再介紹具體原理的應用,最紅講會計實務中的賬戶、憑證等內容.這些內容體系在我們的基礎會計教材中基本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異,將理論和實踐徹底分開.
2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
2.1會計原理較多,內容不容易理解
基礎會計中的會計假設、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計量原則、復式記賬原理都是非常抽象的理論,對于初次接觸的人來說非常難理解.從初學者介入會計行業學習來看,有大量的初學者因為入門較困難,過多會計科目要記憶,往往對學習會計失去興趣.
2.2會計專業詞匯多,晦澀難懂
固定資產、金融資產、折舊、轉出、轉入、減值準備等等都這些專業詞匯是會計所特有的,也是很常用的,但是非常不容易理解,講授的人往往自己覺得很容易理解.但是,初學者會覺得這些詞語很深奧.
2.3經濟業務的描述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
會計教學中經濟業務是用文字描述的,而實際工作中絕大多數業務發生產生各種憑證,會計能看到的就是各種憑證,需根據憑證再詮釋經濟業務是什么,然后再做具體的賬務處理.
2.4實訓內容過于理論化,單一化
實訓內容通常安排在理論內容介紹之后進行,在具體實訓課堂操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一方面,實訓時間較短,長為一個月左右短則一周左右時間;另一方面,實訓內容幾乎是購買相應教學軟件進行理想化操作來完成實訓教學.這些實訓內容與實踐脫節嚴重,不能讓學生切身接觸到企業的真實場景.
2.5會計職業道德過于獨立,與實務不匹配
在基礎會計課程中,基本沒有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而是把職業道德單獨作為一門課來開設,使得職業道德與實務脫節.
3應用型人才改革下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構建策略
3.1徹底改變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習慣,改革課程內容編排
從引入案例開始講述基礎會計,先實務后理論把內容循序漸進地展開,例如,講述會計等式前,可以先假設自己要開一個飯館,那么資金如何籌集,以此引入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資金籌集到后購買必要的設備,這是資產,資金的來源與資金的去向應該是相等的,所以得出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無論是從抽象到具體還是從具體到抽象,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是一樣的,但是效果不同,從具體到抽象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并在循序漸進地學到應該掌握的知識.
3.2把會計假設、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職業道德等很抽象的會計內容融入到每個知識點的實務中去
教學中應逐步從實務實實在在的憑證與賬簿中讀懂經濟業務的實質和各賬戶之間相互的勾稽關系,由此過渡到會計含義、職能、對象、要素、賬戶、記賬方法、會計假設、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等基本理論知識的介紹,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體現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相關內容.例如,在講授憑證那一章的內容時,通過講憑證的特征,把真實性和相關的會計職業道德融入到講課內容中.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這些比較難懂的會計術語.
3.3改革傳統會計實訓場景,構建會計真賬實訓模式
真賬會計實訓側重傳授業務流程和規范,由在職實務專家傳授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和技巧,學生通過會計云平臺可以進行學習演練.還可以通過與業界的企業合作,讓學生接觸真正的會計賬務,創建實習基地,組織安排會計專家指導、審核學生所做的會計業務,保證業務質量,鍛煉學生會計實際業務處理能力.在實習實訓中將企業的人才崗位尋求融入到日常的會計實訓和實習內容中,是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到不同行業的會計實務工作,積累相應的工作經驗.
3.4注重學生明辨性思維的培養
在教學內容中應不斷設計學生停下來思考的內容,在講授會計原理內容時,應該溯本求源,把會計原理產生的背景介紹給學生,并在此基礎上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明白會計準則的變化與社會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著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這樣學生到實務中不至于遇到相同的業務卻不知道如何處理.通過學生明辨性思維的培養,使學生能在實務工作中創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5在課程內容中加入真實的企業案例
案例教學是效果很好的教學方法之一,但是案例的選擇至關重要,國外很多會計教材的例題均來源于企業最新的實際資料.例如由美國揚伯翰大學弗瑞德•斯考森(K•rFedSkousen)教授等編寫的(中級財務會計》,便引用了世界上許多著名公司的實際資料,如微軟公司、可口可樂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等都在其中.有人對此的評價是“內容充實,實例生動,……資料來源十分廣泛”.除案例以外,教材內容安排也要豐富多彩.一般都包括以下內容:
(1)學習目標.這是每章結束后應達到的結果.
(2)思考.每當講完一個重要問題時,都安排一個思考性的問題,要求讀者暫停閱讀并思考會計的具體應用問題,在這里可以引入明辨性思維.
(3)圖表.安排圖表,其目的是讓學生更容易地了解會計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使讀者直觀地理解會計原則、程序和方法.
(4)案例.這里的案例不同于一般的例題,而是用真實的情況闡明會計在企業實務中的應用.
(5)主要名詞解釋.每章正文之后都附有主要名詞解釋,以便讀者掌握重點.
(6)章后測試.每章之后都有小結和測試題,以便讀者復習.這種全新的安排非常有助于讀者迅速地掌握會計的概念和原理,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張笑蕾 李銀玉 單位:赤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