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翻轉課堂下的基礎會計教學模式建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具有深透性、情感性、堅定性、主動性、專業性等特點,在校企合作、雙元育人模式下,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基礎會計教學中,利用課上、課下和企業實踐相結合,建構“以問題為中心的視頻制作”“以任務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和“以應用為中心的實踐探究”的高職基礎會計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要具有問題意識,通過增加互動交流,培養意志品質,強化學習動機,密切生活聯系等途徑提升學生的會計職業技能,讓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翻轉課堂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要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的教育模式,以滿足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的模式下,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增加課堂教學的實踐環節,將信息化教學用于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解放大量理論知識的教學時間,增加實踐教學,改變傳統課堂教學過于注重會計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會計操作能力的現狀。因此,可以將課上、課下和企業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運用于高職基礎會計的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會計職業技能。
一、高職基礎會計實施翻轉課堂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基礎會計的傳統課堂教學主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相對忽視實習、實訓環節的學習,但是在會計工作中只有具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知識,才能進行靈活的運用。在課時總數定量的情況下,如何增加課堂教學的實踐環節成為會計教學的關注點。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基礎會計教學中。
(一)會計知識的系統性需要變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的一門入門學科,具有基礎性、理論性和實踐性。在基礎會計中,只有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才能把所學知識進行實際的操作和應用。在理論知識的模塊學習中,主要學習會計的6大基本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之后是學會區分會計要素的屬性進而學習會計憑證的編制,然后根據記賬憑證進行會計賬薄的登記,最終將會計的六大要素反應到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表明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一系列的會計工作都需要前后連接的知識,但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難以理解時,不能重新進行課堂教學的系統學習,即便利用課余時間補習,也難以達到上課時的效果,造成知識之間的脫節,阻礙其之后的學習,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導致習得性無助感。
(二)傳統課堂教學內容的顛倒性難以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會計專業在高職院校中雖然以培養能夠處理中小型企業賬務問題的人才為主要目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學時間限制,會計理論知識的講解仍然是教師在教學中所占時間最多的部分,相對忽視學生實際運用會計知識和動手填制會計憑證及賬簿等操作能力。教師要高效的利用學生集中在一起的學習時間,在有限的45分鐘的課堂授課中,達到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最優化,要高效的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而不只是記憶性知識的教學。根據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知識的掌握是一個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過程,包括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新。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的教學重點是會計知識的理解、應用和分析即會計知識的實際運用、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的登記,而不是把記憶性的知識作為其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造成本末倒置的現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完成“較難的東西”,在高職會計教學中,應該注重的是對會計知識的應用、分析和評價,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而不僅僅是對會計理論知識的講解[1]。
(三)學生學習過程的分散性難以調動有意識的學習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動機、難以控制自身的學習行為,學習主動性弱[2],尤其在面對晦澀難懂的會計知識時,容易注意力分散,影響課堂知識的獲取和習得。但是,隨著社會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喜歡通過網絡設備來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尤其是中高職學生具有更強的動手和操作能力,他們更加喜歡通過觀看一些視屏和網頁來獲取信息并進行學習[3]。在教學中把晦澀難懂的會計知識,通過以觀看的形式進行學習,調動學生手腦并用的學習能力,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課程學習中,改變其因學習中注意力的分散導致的學習困難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二、高職基礎會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
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理實一體的會計知識,并且能夠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進行靈活的運用,而不僅僅是停留于知識掌握的淺是層面。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形成連貫的會計知識體系,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并且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恰當的評價,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在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的模式中,學校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讓學生掌握的理實一體的會計知識與企業的實際往來賬務相結合,具有能夠適應企業會計工作崗位的能力。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把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構建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基礎會計教學模式(如圖1)。
(一)課前:以問題為中心的視頻制作1.教師端。教師在課前制作視頻要以問題為中心。教師在制作視頻的過程中要避免傳統課堂教學的誤區,從教師的直接灌輸到其通過視頻進行灌輸[4],在視頻的制作過程中,要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只有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之后才能繼續學習。比如,在模塊化教學中,A企業收到一筆銀行存款,之后用這筆款項購買了一臺機器設備,以問題的形式拋出學生的站位是在A公司,公司收到這筆款項怎么填制賬務的憑證,當用這筆錢買了機器設備后怎么樣做會計分錄,可以以選擇題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回答。以“問題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教學,可以避免傳統教學的誤區,不僅僅是讓學生機械式的觀看視頻的講解,而是讓其主動的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2.學生端。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自定步調進行視頻的學習,記錄重要的會計內容,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回答視頻提出的問題。例如,學生在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時,若回答正確,說明對相應的知識點有了較好的理解,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否則,學生可以記錄下存在的疑惑和感到難以理解的地方,重新觀看本節視頻,給予其充足的思考時間,促進學生反省思維的發展,進而重新答題,直到對問題進行正確的解答,進入下一節的學習內容。學生經過一系列的獨立思考后獲得的經驗,更加有利于其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課中:以任務為中心的的課堂教學1.交流探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解決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時間大約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首先,根據學生課前預習的測試成績,對他們進行同質分組,實行分層教學[5]。學生將課前預習中遇到的困惑在小組間進行交流和探討,讓每一位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學習。例如,有些學生在做會計分錄時,由于抽象的語言文字,自己定位不清,難以與對方企業的會計記錄進行區分,這時,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公司代表的角色扮演,讓其更加直觀地知道錯誤的原因,而且更容易理解所學知識。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給予一定的反饋和評價,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2.實際操作。學生的實際賬務處理能力是構成會計職業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在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后,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主要包括學生動手填制憑證、賬簿和財務報表。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和感知記賬憑證是根據什么填制、填制憑證的注意事項,填錯憑證的處理方法。比如,“紅字沖銷法”當學生具體進行實際操作時,就不僅僅停留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能更好的理解其應用。學生在進行記賬憑證填制過程中,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比如原始憑證粘貼的注意事項,當其過大時需要進行一定的裁剪或折疊的整理,保障其數量完整、字跡清楚、表面整潔美觀,這一系列的操練都能夠鍛煉學生的操作技巧,使其更容易適應之后的工作。會計工作是一項精細、瑣碎、復雜的工作,每一項工作都要求認真、仔細、細心的完成,如果忽視培養學生的賬務處理能力,當其踏入工作崗位中,難以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三)課后:以應用為中心的實踐探究1.實踐感知。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是面向中小型企業,在校企合作培養育人模式下,在進入企業工作前,需要讓學生對其生產工作流程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明確企業的運行模式,知道會計崗位的具體分工,具體工作任務以及擔負的相關責任,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比如,公司的財務崗位一般都會有出納、會計兩個崗位,但是在課堂教學中,這兩個崗位的工作任務沒有進行明確區分,導致學生在頭腦中對這兩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并沒有明確的概念界限。但是,學生通過在企業的實踐感知和實際的學習,會讓其更加清晰知道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教學中可以利用課后時間組織學生進入每個部門進行一定的學習,讓其知道未來從事某一崗位的任務和責任,同時也能讓其知道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完善自己,以適應未來工作的要求,具備勝任崗位的工作能力。2.實際應用。學習知識是為了能夠解決我們生產生活中不斷遇到和出現的新問題,能夠學以致用,運用到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會計知識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大到企業的財務運轉小到日常生活開支,都與會計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后的學習,讓他們注意在現實生活中的會計學問,會計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養。比如,引導學生當父母去銀行用現金轉賬1000元作為他們的生活費;他們在超市用銀行卡支付100元購買學習用品等要怎么做賬務處理。學生把學習到的知識和日常的生產生活相聯系,不僅可以讓其在學習期間合理規劃資金的使用而且拉近與會計知識之間的距離,會計知識不再被認為只是一種空洞的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得到了培養,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責任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會計意識和會計能力,能更快的適應會計崗位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會計職業技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解放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在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的模式下,通過課前觀看視頻的自主學習、課中的師生互動、課后的實際應用,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使其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適用于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服務于企業的發展需要。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解讀
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擺脫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束縛,突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主動意義的建構者,同時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交往和情感體驗。翻轉課堂翻的是課堂,轉的是時間。通過視頻把知識的直接講解移到課外,從而解放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于深層學習和有意義學習[6]。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一)學習內容的深透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對傳統課堂教學與課后學習進行翻轉,但是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教師在制作視頻時必須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突出授課內容的有趣性和深入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進一步的被激發出來。學生在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學習時,可以避免傳統課堂授課時間過長而抓不住學習重點,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停留在淺層層面。課中師生進行互動式的答疑,雙向式的互動,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和解答。課后為了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夠進行具體的運用,需要進行深刻的交流討論。同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也能夠習得更多有效的學習策略及方法,例如對重要知識點進行劃線、做筆記、畫流程圖等方式;在課堂學習中,用溝通、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學習,促進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及應用,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的發展。
(二)學習過程的情感性翻轉課堂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當中的情感變化,要求教師通曉并且能夠實際運用教育心里學的知識,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給予積極的情感關注。學生在學習中對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進行反復觀看,可以避免出現傳統課堂教學跟不上節奏的“掉隊”現象,讓其在觀看視頻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較高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學習的信心。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對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導,進行有差別的教學,關注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學生在寬松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對問題具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見解,讓其暢所欲言,進行“頭腦風暴”,不僅有助于對疑難問題的解決,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問題的深刻思考,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三)學習主體的堅定性翻轉課堂教學突破了學習過程中固定的時間和地點、狹窄的空間的局限,真正實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其有學習興趣并且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學習時,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具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性和可操作性,成為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改變了過去知識的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角色,變為教學資源的提供者,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學生在觀看視頻學習時,當碰到疑難問題可以進行反復學習,獨立思考,探究難題并且進行解決,避免傳統課堂對老師過渡依賴的心理,向其尋求答案,學生的意志品質在面對困難問題時進一步得到了鍛煉。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對經過獨立思考力難以解決的問題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
(四)學習行為的主動性在翻轉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更大的主動性,控制其學習的進度,教師由課堂教學的控制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監督者的角色。教師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對其學習和預習情況進行監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接受水平,自己控制學習的進度,不受傳統班級授課制教學步調一致的限制,避免教學中的“一刀切”現象,使教學進度適合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水平。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及學習情況給予其適當的強化學習,學生根據其自身情況,自主進行學習,如在小組或同伴之間對疑難問題的探討;對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法;在工作中遇到類似問題的實際處理;探討學習中的感想與收獲,正確認識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促使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實現人人都能參與的建構式課堂。
(五)教學主體的專業性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在視頻制作中,教師不僅要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獨特理解,更要能用簡潔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授課時要加強與實際生活聯系的密切性,學生被學習的內容所吸引,引起學習的興趣。所以,翻轉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育專業知識、語言表達能力、知識實際運用的解說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在課堂的上課中,教師要從講臺走進學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更多的關注,對需要幫助的學生及時予以幫助和指導,要求教師具有更好的課堂觀察和引導能力。翻轉課堂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教師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要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全面提升其教學技能。
四、實施高職基礎會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途徑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讓教師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的觀念,具有終生學習的能力,才能具有適應教學崗位的能力。教師為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好的運用于高職基礎會計教學中,可以運用以下教學策略。
(一)具有問題意識以強化學習的深透性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避免由傳統課堂的直接灌輸到通過視頻的直接灌輸,教師在制作視頻時,要具有問題意識,教師在教學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基礎會計知識并不是固定的理論知識,而是需要進行活學活用的知識,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會計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比如與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稅費改革,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具有問題意識,這樣在才能更加深透會計知識與企業、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性,更新已有的知識,提升教學質量。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帶著腦袋”進入視頻學習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通過收看視頻的講解,記錄學習收獲,并且在之后的課堂學習中進行一定分享,加深對所學內容的深刻理解。
(二)增加互動交流以體驗學習的情感性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要增加互動交流,構建一種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習會計知識的熱情。例如,教師在制作視頻過程中,可以適當進行穿插溝通的語言,讓學生獲得一種老師在與其進行溝通的親切感,激發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構建一種民主平等課堂氛圍,創造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并對學生的學習給予一定的指導。
(三)培養意志品質以增強學習的堅定性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在學中遇到困難問題時能夠堅持學習的意志品質較弱,而且學習的持久性較短。例如,當企業提前收到公司的“預付款項”的賬務處理,應該作為公司的資產還是負債的問題時,學生由于弄不清楚“預付賬款”的賬戶性質,導致在做賬務處理時不知所措,最后可能會放棄之后的學習。但是,高職學生在通過視頻的學習中,可以進行反復的觀看,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最終能夠對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應用,在反復的學習過程中,克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意志薄弱問題。在課后的企業實習學習中,面對企業賬務處理中的實際問題時,為學生積極獨立的思考創造了條件并且可以提升學生利用所學會計知識進行賬務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日后在工作中面對困難時的堅強的意志品質,獲得學習獲得感的體驗。
(四)強化學習動機以提升學習的主動性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為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提供一定的基礎,更好的指導實踐工作的開展,所以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表現出的良好的學習行為,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強化,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教師對學生在會計理論學習中的表現進行一定的記錄,并且固定時間比如兩周或者一個月進行一定的匯總,并進行結果的公開,讓學生及時了解近期在知識學習中的表現,并對良好行為的表現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在進行校企合作的實踐實習過程中,學生會將理論知識進行具體的實踐運用,在實踐實習過程中,企業可以對表現良好,具有崗位勝任能力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工資報酬,這樣不僅能減輕學生學習中的經濟負擔,讓其更好的投入到實習崗位的學習中,而且能讓企業減少人才流失的損失,給企業預先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減少工作崗位中人才培養培訓的周期。
(五)密切生活聯系以豐富課程的生動性學生的學習只有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才能更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具有一技之長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傳統的授課過程中,學生缺少實際操作、親自實踐的機會[7],所以教師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把教材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強化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例如,在舉例說明相關賬戶的性質,進行記賬憑證的填制時,不要照舉書本中的例子,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進行舉例說明,在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的學習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在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去企業進行實踐感知、實習交流,學生在進入到企業的實際學習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強化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運用,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其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基礎會計知識的學習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盛強.基于“崗證課訓賽”五位一體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11):32-35.
[2]陳燕.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及管理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3,14(02):256-257.
[3]喬納森.伯格曼.翻轉課堂與深度學習[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19-23
[4]朱文輝,李世霆.從“程序重置”到“深度學習”——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深化路徑[J].教育學報,2019,15(02):41-47.
[5]殷匯溪.基于微課的中職會計專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生產成本》課程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32):48-50.
[6]郭建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式與統一[J].中國高教研究,2019(06):8-14.
[7]高莉.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J].河北職業教育,2017,1(05):46-48+52.
作者:劉美玲 呂永麗 張博聞 單位:南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