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供給側改革對管理會計的作用及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供給側改革旨在調整企業產業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優化資本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趨勢下,對管理會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為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文深入分析了對管理會計的要求及影響,進一步提出了管理會計的有關創新策略,為企業可持續穩定地增長提供有價值的支撐。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管理會計的影響;創新研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通過供給端的改革,淘汰高耗能、有效化解過剩產能,發掘新的利潤增長點。既要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提升資本結構,又要降低企業成本,盤活存量資產,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隨著我國經濟體制逐漸步入“新常態”,供給端與需求端的不平衡現象越來越突出,需求端的結構不斷升級,逐漸向高科技、高品質靠攏。以前依靠“三駕馬車”的管理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求,相應地管理體系也要不斷完善,而管理會計作為我國微觀經濟的基礎,可以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有價值的數據支撐,幫助管理者作出精準的決策。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先后頒布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及相關文件,管理會計在我國逐步廣泛應用,并對推動我國企業管理會計理論,有效地應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供給與需求相匹配的風險管理問題已成為我國會計界的熱點課題之一。
1供給側改革對管理會計的要求
管理會計是會計系統中的分支機構,又有別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側重事前的預測,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分析和考核,為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并根據企業的發展形勢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企業的經營者作出更加準確地判斷。因此,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對管理會計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1.1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要求
供給側改革的目標是改變供給端與需求端不平衡不匹配的狀況,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去產能,減少無效供給;降低庫存,提高資金周轉率;去杠桿,適度降低資產負債率;降成本,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而管理會計可以有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生產效率,促進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升。
1.2為供給側改革提供管理信息的要求
在企業經營發展中,需在原有計劃目標的基礎上,根據消費需求,產業轉型升級,不斷調整現有的發展模式。為更好地適應供給側改革的需求,管理會計必須根據企業的發展形勢提供各方面的信息,管理層所選擇的適當的管理會計工具對現代企業的管理運營過程以及風險流程起著決定性作用。
1.3與企業戰略深度融合的要求
供給側改革只有與企業戰略有機結合,管理會計才有助于在供給側改革中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科學地預測,并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統,通過全面預算的精益化管理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控。
2供給側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
2.1供給側改革影響管理會計控制系統
供給側改革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消費模式逐漸從線上向線下與線上的結合轉移,個性化消費需求顛覆了傳統制造業的生產邏輯。新商業模式和傳統的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這就要求管理會計控制系統必須不斷根據供給側改革新政策對價值管理理念進行重新梳理。在供給側改革的新形勢下,管理會計控制系統應該加強優化產業結構,著眼于供給端,對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進行重新調整,根據供給側改革的形式來配置相關的價值鏈,從而實現傳統鏈式價值管理向互聯網價值管理模式轉變。
2.2供給側改革影響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
傳統工作模式中的管理會計信息主要通過財務會計獲得企業運營過程中產生的信息。缺乏靈活性,而且其相關性和前饋控制也嚴重缺乏,管理會計只能針對企業運營中已出現的問題進行彌補處理。但往往由于處理不及時,導致企業在經營中必然產生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與發展的需求,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對管理會計進行預測,根據供給側改革的目標,不斷改進管理會計中信息支持系統的功能和結構。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對管理會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積極收集和管理大量數據,對管理會計信息體系進行優化升級,促使管理會計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最大地功效,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2.3供給側改革影響管理會計價值增值
供給側改革給傳統的會計管理理念帶來了很大地沖擊。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保持穩定地快速發展,許多企業的核心技術仍依靠進口,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企業帶來了控制性風險。因此,管理會計應結合供給側改革,注重供給端建設,關注成本管理。根據不同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強企業的創新技術,并把生產創新科技的新產品作為發展目標。充分的利用如今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時機,轉變企業的管理會計價值增值的發展方式,不斷提升管理會計的創新能力,實現企業更好的價值增值。堅持以消費者價值創造經營為導向,使企業資源配置最優化,管理會計價值增值理念也應隨之更新,使其在創新企業價值主導地位和作用中創造價值增值達到最大化。
3供給側改革下管理會計的創新
3.1不斷完善管理會計控制系統創新
在供給側改革過程中,管理會計需要完善相應地管理制度,依據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制定相關會計管理制度,拓展企業管理渠道,創新會計管理方式。首先,建立規范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框架,防范重大風險。企業只有守法經營、合規管理,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其次,制訂《員工手冊》,規范員工的行為準則,并納入企業績效考核中。最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育積極向上的道德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倡導愛崗敬業、開拓進取、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的企業文化氛圍,樹立風險意識和法制觀念。企業高管層應在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中樹立典范。管理會計控制系統應結合企業戰略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合理整合與創新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強化管理會計功能結構供給端管理。在企業實踐管理中,管理會計當中的管理控制系統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供給側改革的趨勢下,企業要改變傳統的成本控制思維,充分應用標準成本法、目標成本法、作業成本法等對產品實現全生命周期管控。加強企業間的設計信息、成本信息共享,形成一個創新的產業鏈條。
3.2健全信息支持系統的創新
企業的管理離不開完善的信息系統的支撐,科學地制訂戰略發展目標需要高質量的信息系統為基礎,并通過信息的比對,找準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補齊自身的短板。所以企業需要將現有信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將內部控制信息系統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及各業務系統進行集成,實現內部控制信息系統與其他系統的有機結合。根據供給側改革的實際情況,借助“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創新型管理工具把準入供應商的相關數據嵌入管理信息系統中,建立與供應商對接的供應鏈系統,實現業務與財務的有機融合。企業應建立信息系統應急機制和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理能力,加強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范措施,禁止未授權人員接觸關鍵信息設備。
3.3實現價值增值的創新
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企業應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從政策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積極探索市場的需求,把握市場的風向標。攜手上下游企業互動融合,發揮產業整合的規模效應和疊加效應,實現企業互利共贏。企業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水平,“以顧客為中心”更多考慮消費者的需求,注重消費者的價值取向。在運用管理會計的過程中,企業應關注內部管理理念,改變以毛利潤和收入等相關指標的做法,從企業持續經營發展的角度正確科學地進行戰略部署。也就是企業應重視價值的創造與創新,轉變傳統的單純以創造價值為主要任務的運營模式。
4結語
管理會計應把全面預算管理和內部控制作為基礎,根據內外部環境并結合企業戰略目標,通過預測、決策,將預算指標層層分解,按季度滾動,實現對市場、建立跨期綜合平衡,并結合產業鏈和上下游一體化的業務結構,在全過程、全要素、全員預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內涵并結合自身的行業環境、發展階段、經營規模、業務特點制訂內部控制評價與審計機制,內部控制還應與風險管理有機地整合。與內部控制相比,全面風險管理對應的是企業的所有風險,當企業經過目標設定、風險評估并制定風險應對策略時,應根據內外部環境,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和目標,確定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風險管理的有效標準,有針對性選擇風險應對策略,不同的風險應對策略對應不同的內部控制措施。完善內部控制評價與審計,為企業良性地發展保駕護航。通過關鍵績效指標法、平衡計分卡、經濟增加值指標等進行績效評價,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此外,風險管理制度應與業務制度高度融合,避免“兩張皮”。以管理會計應用為指引,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實際,全面實施精準管理變革,大力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積極應用數據和平臺資源,增加高附加值服務,提升價值鏈與業務鏈的整合,實現業財深度融合,進一步推進管理會計轉型升級。為適應供給側改革的需求,我國大多數大中型國有企業正面臨結構與機制轉型的復雜時期,經營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同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基于政府推動型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還處在完善階段,現代信息技術與工具的持續創新已經成為推動企業發展和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選擇。未來的管理會計是智能化的管理會計,會計人員也應隨著新時期新形勢的管理會計轉型,做既精業務又懂管理與分析的綜合型人才?!豆芾頃嫽局敢返牟粩嗤晟?,有助于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促進企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逐步使供給端與需求端趨于相對平衡,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葉陳云,石睿,王雨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管理會計工具選擇及運用[J].會計之友,2019(17).
[2]劉殷君,王潤博.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管理會計創新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8).
[3]廖書佳,李楚.如何發揮管理會計在企業供給側改革中的作用——以建筑業企業為例[J].經濟師,2017(1).
[4]馮巧根.經濟新常態下的管理會計發展思路[J].會計之友,2015(19).
作者:李惠 單位: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梅州梅縣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