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運籌學課程合作學習教學效果測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對運籌學課程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測量研究,選擇物流管理專業2017級和2016級大三學生分別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結果表明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為進一步優化運籌學教學效果提供實證經驗。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效果;運籌學
運籌學是運用分析、試驗、量化的方法,對管理系統中的人財物等有限資源進行統籌安排,為管理人員在做決策時提供科學的依據,隨著計算機的發展,運籌學已經從專業人員獨享的研究工具轉變為廣大管理人員必須掌握的普遍工具。目前傳統教育形式在運籌學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扮演的角色是接受知識的一個個獨立個體。通過實施合作學習,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充分地發揮出來,而教師則從中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合作學習具有積極的相互依賴,促進性的互動,個體責任,合作社交技能四大特點,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通過對合作學習在運籌學教學效果測量研究,為進一步優化運籌學教學效果提供實證經驗。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分別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2016級和2017級物流管理專業大學二年級(下學期)本科生,共178人,其中2016級90人,2017級88人。
1.2研究方法
1.2.1分組方法。將2016級和2017級物流管理專業大學二年級(下學期)本科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為2017級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對照組為2016級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學期初均對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論進行測試,成績差異性不大,且出勤率基本一致,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具有可比性。
1.2.2教學方法。實驗組的研究主要采用合作學習實驗法,實驗周期為16周,每周4節課,前14周為理論課,后2周為實驗課。講授內容包括緒論、線性規劃圖解法、線性規劃問題的計算機求解、線性規劃在工商管理中的應用、運輸問題、整數規劃、圖與網絡模型、排序與統籌方法、存儲論和決策分析,除了緒論部分,其它內容全部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流程。使用的教材為韓伯棠主編的《管理運籌學》。對照組的研究主要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
1.2.3效果測量方法。效果測量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階段性測試。對學期初和學期末進行學習效果評估。數據收集過程為,結合2016級教學過程中采集到的數據,在2017級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收集了對應時段的數據。包括以下三類數據:2016級和2017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學習運籌學課程,對運籌學基礎知識了解情況的測量數據;對照組和實驗組皆在學期末采用五級量表對班里的學生進行學生體驗測量,測量所用的量表為學生體驗量表(LASSI量表);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運籌學理論性知識、前沿知識以及應用性知識3個模塊進行測驗。第二部分是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效果分析與評價。包括: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看法,對課前預習準備的看法和對課堂中安排大量討論環節的看法。數據收集過程為對采用了合作學習模式的2017級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兩周后分發調查問卷,并按照學生該門課程最終成績,將班級學生按照成績前50%(記為A組)和成績后50%(記為B組)分為兩組進行問卷調查。
1.2.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軟件SPSS20.0進行數據整合和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的整體成績比較
經過16周的學習后,理論知識、應用性知識和前沿知識模塊,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的成績高于傳統教學模式,且兩者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前沿性知識和應用性知識方面效果較好。而對于強調知識和概念的理論知識學習方面,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仍然要優于傳統教學模式,見表1。
2.2兩組在學習體驗上的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學習體驗的測量結果比較,實驗組學生在學會從多個角度來理解所學內容,學會利用本課程知識來提升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與課程密切相關的專業技巧和能力及獲得與他人合作的技能方面都有提升,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
2.3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效果分析與評價
B組學生有36.4%表現出了非常喜歡和喜歡,A組高達53.8%的學生表現出非常喜歡和喜歡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B組有56.00%的學認為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下課前預習準備負擔很重或較重,A組有35.32%的學生認為課業負擔很重或較重。B組有37.21%的學生認為不能適應課堂中的討論環節,而A組學生只有13.45%認為不適應。通過對A組和B組學生的問卷調查,B組學生中有較多的學生不能適應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相比而言,A組學生更能夠適應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3結論
通過對教學效果的測量發現,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排名靠后的學生中有較多的學生不能適應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相比而言,排名靠前的學生更能夠適應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施冰.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測量與評估[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3(3):279-280.
[2]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培養計劃[Z].2016.
[3](美)約翰遜.合作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宋巧娜 單位: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