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漢語言文學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逐漸發生了變化,高校教育不僅要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技能應用水平,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綜合素養。所以漢語言文學教學的作用,和高校教育當前的教學目標有著諸多共通之處。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就應該將漢語言文學教學作為切入點,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發揮其教學作用。
關鍵詞:人文素質;漢語言文學教學;教學策略
1我國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現狀
雖然目前部分高校針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開設了相應的教學課程,但是教師、學生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教師對人文素質相關的教學課程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漢語言文學教學課程缺課的人數較多,相應的考核評價機制也不完善。大學生對社會現象處于“人云亦云、盲目跟風”的現象,容易受到社會不良信息的影響,知識面窄、審美能力差、思想道德水平低是目前大學生的普遍情況。
2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2.1可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高校中開設漢語言文學教學課程,符合當前社會對大學生素質的要求,面對社會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社會企業不僅要求大學生有較強的理論重視、技能基礎,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著相應的要求。目前大多數社會企業對大學生都抱有或多或少的“偏見”,認為大學生交流能力差、適應能力差。通過漢語言文學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知識的學習拓展大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提升大學生的交流能力、人文素質,提高大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同時,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學習,對大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也有著鍛煉作用,學生在圍繞教學主題進行寫作、閱讀、分析的過程中,還能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1]。
2.2可培養大學生的人文情懷、陶冶道德情操
在漢語言文學知識中,有著豐富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加深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還能通過優秀傳統文化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漢語言文學知識中還有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自己的閱讀量,這對學生將來的生活、工作有著深刻的影響。優秀文化、優秀作品中無一不透露出“美”的元素,所以漢語言文學課程,對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學生處于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優秀文化、優秀作品進行學習,能夠讓大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念[2]。
3.1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民族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漢語言文學知識和愛國精神、社會文化息息相關,而民族、國家則是大學生日后工作、學習的立身之本。漢語言文學知識中的詩詞、近代文學都對愛國、社會相關的文化有所滲透,作者在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了自身對國家、民族的情懷。在高校教育中融入漢語言文學教學,這不僅是素質教育下的硬性要求,也是高校提升自身教學質量的內在訴求。漢語言文學知識的教學并不是一個“由上至下”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是通過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知識內容在大學生心中進行內在消化。優秀文學作品,為大學生的思維提供了廣闊的進步空間,大學生通過優秀作品、優秀傳統文化的引導,能夠走向更為廣闊的思想境地,這也是大學生成長必然會經歷的過程。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尋找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答案,而漢語言文學知識恰如其分的能為學生提供指引,大學生在對周遭的事物有正確認知后,就能夠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3]。
3.2有助于大學生樹立高尚的情操
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會用到大量的經典文學作品,這能夠教導學生用什么方式進行生活、學習,學生的認知觀念在教學活動中會進行重構,對人生、世界就有更為全面的認知。在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除去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教學,還會通過一些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強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理論知識就能得以應用,通過全身心的投入,其心靈就會被漢語言文學知識的藝術魅力所熏陶,進而促使大學生樹立高尚的情操。
3.3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
漢語言文學知識和中學階段的語文知識有著緊密聯系,漢語言的基礎知識以及文化內容,都以文字的方式為載體。但是二者之間不同之處在于漢語言文學知識給學生創造的是一個知識框架,學生在其中能夠充分的思考,而語文知識更多是知識的傳授。在漢語言知識所創造的知識框架內,學生能發揮自身的思維能力,將知識內容和自身的思想情感進行結合,進而體會到優秀文學作品中的思想與精神,培養自身的思想品德。
3.4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個人氣質
常言道“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漢語言文學知識中的文字、文章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元素、高尚的思想情操。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知識進行學習,能夠對其個人氣質、行為習慣的提升產生促進作用,通過閱讀漢語言文學中的優秀作品,能夠促使大學生形成大方、優雅的個人氣質,這和高校素質教育也有著諸多共通之處。
4應用漢語言文學優化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策略
4.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意識是行為的主導,想要讓漢語言文學教學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師首先要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對漢語言文學教育的作用進行充分的分析。漢語言文學教學和其他科目的教學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只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同時也要促使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內在消化,教師要將主導教學地位轉變為引導,將互動、交流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題,進而將知識傳授的過程轉變為知識生成。針對目前高校教師教學觀念落后的情況,高校可以定期對教師展開培訓工作,讓高校教師對漢語言文學教育有充分的認識,轉變其教學觀念[4]。
4.2更新教學內容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所以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以學生為重心,為了全面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不僅要跟隨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新,還要確保教學內容符合大學生的個性特征,這樣才能激發大學生對漢語言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被教學內容中的文學魅力、思想感情所感染。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要做到有針對性,通過結合社會時事,體現出知識中的思想、文化。
4.3營造課堂氛圍
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響,所以教學氛圍的營造對漢語言文學教學有著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用優秀的文學作品、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為大學生營造一個積極的課堂氛圍。學校要以正面的文化氛圍,抵消當今社會通貨膨脹、房價上漲、就業困難等信息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以此最大限度地發揮漢語言文學教育的作用。
4.4轉變教學方式
文化內涵、文化素質的教育是漢語言教育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要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教學經驗,為學生創建出相應的教學情境,進而加深學生對漢語言文化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情境中更容易體會文學知識中的意境、語言、文字,進而增強學生對漢語言文化知識的鑒賞能力以及接受水平,促使漢語言教育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效果進一步提升。
4.5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教學實踐活動對漢語言文學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漢語言文學知識“理論性”較強,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就能加強對漢語言文化知識的了解。針對這一點,教師要在課堂中積極地為學生創建實踐的機會。為了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大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教師可以將大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讓大學生通過合作對漢語言知識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在課外,學校要積極為學生組織以漢語言文學為主題的校園活動,如文學寫作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通過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溝通、交流,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
4.6以人文知識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人文知識是人類關于人文領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領域)的基本知識,如歷史知識、文學知識、政治知識、法律知識、藝術知識、哲學知識、宗教知識、道德知識、語言知識等。在課堂上,教師要結合當前的社會事件、自身經驗,對知識進行全方位的講解。學校方面要積極利用新媒體傳播渠道,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定期向學生推送人文知識,同時以互聯網為基礎,為學生創造一個線上的溝通平臺,進而為學生在校園中構建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深化學生漢語言知識的學習成果。綜上所述,文學知識是構建社會認知的橋梁,在高校漢語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自身的文學素養,促使其以更為廣闊的視角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用人文知識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為大學生將來的工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國宋.淺析漢語言文學教學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12):69-71.
[2]何春梅.我國漢語言文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58.
[3]陳龍國.漢語言文學教育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9):00271.
[4]左大志.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提升作用[J].中國西部,2017(5):25-26.
作者:歐陽晶 單位:成都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