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文化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為更好地推進綠色文化的發展,通過對綠色文化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與總結,找到綠色文化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為贛州綠色文化的建設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力求發揮綠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綠色文化漢語言文學影響
近年來,綠色食品、綠色出行、綠色建筑、綠色文化等綠色思想被很多人接受,并成為時髦話題,綠色文化建設的大浪潮成為了許多城市文化建設的品牌。在綠色文化發展過程中,與之相關的漢語言文學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綠色文化的興起,帶動了綠色、文明、生態等語言文化的發展;綠色文化的沒落,也引起了相應漢語詞匯的沒落。
一、綠色文化和漢語言文學
綠色文化是指人類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而創造的以綠色植物為標志,注重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文化。這種文化以人和綠色植物為研究對象,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理念,是以綠色行為為表象的所有文化的綜合。綠色文化作為我國現當代極具民族特色、重點發展的一種文化元素,其發展歷程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同時,綠色文化也是漢語言文學研究的范疇,是中華民族在物質文明發展至一定程度時必然產生的智慧結晶。
二、綠色文化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
(一)綠色文化的發展推動了漢語詞匯的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綠色文化在不斷推陳出新的歷程中,促進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從物質發展來看,綠色植物的品種、培育、精加工及相關器具,在現代科技和工藝的發展下不斷發生著新的變化,而這也促使了與之相關的漢語詞匯的變化,如出現了桑文化、根雕文化、古樹名木文化等。這些新型綠色文化的出現,使漢語詞匯日益豐富。從精神角度來看,綠色文化涉及的生態哲學、生態藝術、環境美學等,也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言文學的內容。為了能更加生動形象、準確精煉地描述綠色文化的內容,傳達綠色文化深沉的意蘊,人們又創造了生態文明、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等詞匯.
(二)綠色文化的沒落導致漢語詞匯的沒落
在文化發展的歷程中,存在著普遍現象:新文化元素的興起必然導致舊文元素化的沒落。在漢語言文學發展歷程中,文言文由于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等時代特征,與現代漢語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和改變。而這些區別與改變也充分體現在綠色文化的發展歷程中。如古代常用道法自然一詞來表達遵循自然節律的意思,現在已完全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新文化元素所取代。所以,綠色文化舊元素的沒落,也將必然引起對應的漢語言文學詞匯的沒落。
(三)綠色文化的發展促進漢語詞義的發展
隨著綠色文化的發展,許多對應的漢語詞義的范圍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以綠色文化中的茶文化為例,在古代,茶主要是指茶樹、茶葉、茶水,而在現代將詞義范圍擴大為指以茶為原料制成的飲品,比如碧螺春可以稱為茶,冰紅茶也可以稱為茶,甚至由玫瑰泡制的玫瑰花茶也屬于廣義的茶的范疇。許多詞語也隨著人們的綠色生活習慣和綠色思想的變化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以大紅袍為例,在古代通常指官服或者紅色的外袍,而現在又新增了品質優異的特種名茶的含義。
三、結語
在這個開放、多元、復雜的社會環境下,綠色文化已逐步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綠色文化的發展與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其中可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角度看出綠色文化對漢語詞匯的影響,也可以從綠色文化的發展中看出漢語言文學新文化元素的豐富和舊文化元素的沒落;甚至還可以從綠色文化的發展中看到漢語言文學詞義的變化。
參考文獻
鐘喜林、羅玲2017《贛州綠色文化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安徽農業科學》第7期。
王坤、夏冰2017《淺析茶文化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時代教育》第21期。
作者:羅玲 單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