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海洋休閑漁業發展現狀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海洋休閑漁業是漁業產業轉型和升級的重要途徑。文章從自然資源、產業優勢和政策支持等角度闡述三亞發展海洋休閑漁業的條件,分析目前三亞海洋休閑漁業發展的現狀,總結出其存在如缺乏統籌規劃、專業休閑漁船不足,產業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基礎設施不配套等問題,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三亞;海洋休閑漁業;經營管理
1三亞發展海洋休閑漁業的條件
1.1自然環境優越
三亞市擁有總長258.6千米的海岸線,其中自然岸線188.4千米,重要海島10多個,如椰子洲島、蜈支洲島、西島等;主要港灣包括崖州灣、三亞灣、亞龍灣、海棠灣等,水域遼闊,地理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1.2海洋資源豐富
三亞市海洋生物物種多樣,水域自然資源豐富。三亞漁場是海南三大漁場之一,盛產石斑魚、馬鮫魚、龍蝦等適宜海釣的優質海產品;三亞地處熱帶,屬熱帶海洋季風氣候,長年無冬,風和日麗,有利于進行游覽垂釣等休閑漁業活動。
1.3產業優勢
海南以農業為主,其中三亞是重要的海產品養殖、捕撈和銷售基地,漁民較多;三亞是國內乃至國際聞名的熱帶濱海旅游目的地,酒店餐飲等服務業較發達、交通便利,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游客。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良好的發展基礎為海洋休閑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從業人員和穩定的客源。
1.4政策支持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將海南建設成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支持海南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新動能。海洋休閑漁業是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產業,能夠彌補傳統漁業大量消耗海洋資源、增長緩慢等方面的缺陷,為漁業的發展找到新的出路;能夠利用三亞旅游業發達的優勢,最大限度發揮產業融合的經濟效應,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旅游新業態的發展,符合國家對海南的戰略定位。海洋休閑漁業是三亞傳統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將會為三亞市整體經濟發展帶來良好契機。
2三亞海洋休閑漁業發展現狀分析
三亞市2011年編制完成《三亞市休閑漁業發展規劃》,用以指導全市發展海洋休閑漁業。規劃指出,在“十三五”期間,三亞市休閑漁業的發展目標是,重點建設完善“一線二島二街六大景區”,休閑漁業的吃、住、行、游、購、娛等環節基本完成硬件和軟件建設,生態優美、漁區經濟發達。經過各方努力,三亞市各類型海洋休閑漁業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海洋牧場建設初見成效
三亞市早在2011年已對海洋牧場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做了相應規劃,并于同年相繼啟動了紅塘灣、蜈支洲島和大東海海洋牧場的建設工作,建設投放2.3萬空立方米,鋼制船型礁10艘,在礁區投放價值200多萬元的礁棲性水產種苗。蜈支洲島海洋牧場是中國第一個熱帶海洋牧場,截至2017年6月,蜈支洲島周邊的千畝人工魚礁海域內共有各類水泥魚礁1418個、25690空立方米,船型礁21艘、11700空立方米,總投資金額達3832萬元,形成了珊瑚、魚蝦貝、藻類等海洋生物圈,海洋生態修復功效初步顯現(《中國海洋報》)。海洋牧場建設為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增殖海洋漁業資源、推進海洋休閑漁業和游艇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2.2海上游釣漁業前景樂觀
三亞面臨南海,資源豐富,魚類品種多達600多種。熱帶季候特點使三亞適合海上休閑娛樂的游釣期長達9個月。三亞游艇業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游釣漁業的發展,每年接待眾多國內外的海釣愛好者。與此同時,一些從事海洋休閑漁業及海洋保障服務的公司應運而生。發展較好的如三亞自由海休閑漁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海上活動專業保障及服務,致力于普及和推廣航海運動,其中也包括海釣。該公司投資建成了中國首家航海驛站、海洋釣場;成功組織了中國頂級海洋休閑文化釣魚賽事;成立了中國太平洋學會游釣分會。企業發展是產業發展的縮影,三亞海上游釣漁業發展空間巨大。
2.3漁港休閑漁業———崖州中心漁港建設初具規模
三亞崖州中心漁港是我國距南海南部漁場最近的國家一級漁港,是南海南部漁場作業船舶停泊、避風、卸漁、補給最便捷的基地,漁港的大型冷庫和交易大廳已完工投入使用,一些配套工程仍在建設中。根據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資料顯示,崖州中心漁港自2017年8月16日開漁至9月12日,累計進港卸魚漁船875艘次,累計卸魚量達1046.9噸。崖州中心漁港將通過市場化運作,豐富三亞海產品的種類,為發展休閑漁業、海上垂釣旅游、漁業體驗娛樂、海洋漁業文化展覽館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2.4漁村休閑漁業成績顯著
漁村休閑漁業的發展定位是“度假型”休閑漁業,以海為景,以度假旅游為主,有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具有生態旅游、文化娛樂、垂釣、水上運動等多種功能。三亞市的休閑漁村建設中,西島漁村是最具代表性的。西島是海南省沿海的第二大島嶼,常住人口4512人,歸屬西島社區管轄。與西島社區毗鄰的是國家4A級景區———西島旅游度假區。2017年11月,西島漁村獲評農業部授予的“國家級最美漁村”休閑漁業品牌榮譽。2017年12月,西島景區與漁村之間實現鏈接,上島游客實現景區與漁村之間“一票通”。西島最美漁村建設中推出了一系列的亮點項目,如海上書房、西島文化創意館、西島漁村門戶廣場、島民之家等。這些特色項目的建設實現了文化交流、藝術創意、珊瑚科普、特色建筑等休閑漁業元素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實現全方位建設海洋休閑漁業。
2.5觀賞保健漁業
南海海域廣泛分布的熱帶海水觀賞魚為三亞發展觀賞漁業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因此觀賞漁業是三亞較為傳統和發展較早的休閑漁業類型。小丑魚是熱帶海水觀賞魚的主要品種,小丑魚人工繁殖研究的成功為保護海洋珊瑚礁、促進觀賞漁業的可持續發展解決了關鍵問題。另外,“魚療”是三亞保健漁業的重要類型。三亞市已成功培育出魚療新品種———“溫泉魚”。顧名思義,“溫泉魚”一般用于泡溫泉的過程中,對常見皮膚病、疤痕等都有療效,且無副作用,因此受到很多顧客的青睞。三亞目前年生產能力在1000萬尾以上,供應各個溫泉酒店及溫泉度假村,同時銷往全國各地。
2.6海洋漁業文化園萌芽起步
海洋漁業文化園旨在從三亞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海洋漁業文化元素出發,挖掘文化內涵,并通過人員表演、物體展示、微觀縮影、動漫和詩畫等藝術形式,表達三亞的海洋漁業文化及內涵。三亞海螺姑娘創意文化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洋漁業文化園的建設。該園區的海南省螺貝科技館,是國內首個瀕危保護動物、室內馴養與研究基地,設有螺貝館、淘貝館、螺貝宴餐廳和海螺姑娘雕塑廣場四個功能區域。螺貝館是“亞洲最大的室內活體螺貝馴養基地”,占地22畝,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該園區自開業至今,日接待人流量2000人次以上。由于海螺姑娘文化創意園中海洋漁業文化的表達內容和方式較單一,只能從側面反映三亞海洋漁業文化園的建設已經起步,所以該類型的海洋休閑漁業的發展需進一步加強。
3三亞海洋休閑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海洋休閑漁業依靠三亞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市場環境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問題。
3.1缺乏統籌規劃
當地政府及主管部門于2011年制定了《三亞市海洋休閑漁業發展規劃》,闡述了發展海洋休閑漁業的重點任務及項目建設規劃,但就如何整合資源及行業內統籌經營涉及較少,且也實際存在缺乏統籌規劃的現象。例如,海上游釣業是三亞海洋休閑漁業中可與旅游及游艇業聯系密切的項目,但由于缺乏專門的接待機構,一些零散的游釣愛好者無法形成規模經濟和品牌效應。依賴于海產品開展的海鮮排檔是海產品加工和餐飲的重要形式,但卻存在檔次較低、零散經營、缺乏統一管理等問題。
3.2專業休閑漁船投入不足
休閑漁船是開展海洋休閑漁業的基本物質條件。國家農業農村部頒布的《漁業捕撈許可管理規定》中指出非專業漁船為從事捕撈活動的教學、科研、資源調查特殊用途漁船,專業旅游觀光船等船舶。按此規定,制造、更新改造、購置、進口休閑漁船應當獲得船網工具指標。但是,絕大部分漁民開展的個體沿海休閑漁業船舶達不到船長12米、馬力73.5千瓦、噸位25噸的最低要求,而企業購買專業休閑漁船投資規模又過大,風險太高。基于安全監管問題的考慮,主管部門對海釣漁船等的審批控制較嚴格。多方面因素導致專業休閑漁船的投入不足,很多需要利用休閑漁船的海洋休閑項目無法開展,影響了漁民及企業發展海洋休閑漁業的積極性,制約了三亞海洋休閑漁業的發展。
3.3產業規模小,發展潛力不足
三亞海洋休閑漁業整體規模較小,產業產值占漁業經濟產值比重不大。休閑漁業基地普遍存在產品內容有限、形式單一、經濟附加值不高、游客參與性不強的問題。目前較多的休閑漁業項目以企業和個人自主開發為主,規模小、粗放經營、內容簡單,缺乏科學的產品定位及市場營銷,無法形成特色經營和規模經濟,發展潛力不足。尚未建成真正集觀賞、游釣、捕撈、餐飲、住宿、娛樂于一體的大型休閑場所,沒有“名、特、優”的品牌項目,發展層次不高。
3.4從業者經營管理水平不高
三亞海洋休閑漁業的從業者主要是漁民個體以及從事與漁業或旅游業相關的企業。在轉產轉業過程中選擇從事休閑漁業的漁民,由于自身知識水平和從業經驗有限,缺乏專業的管理知識,對項目的開發和經營簡單粗放,收益不高,效果不好,甚至存在破壞資源和環境的短期行為。相關企業由于經營內容的轉變,在產品策劃、員工培訓、營銷方式等方面缺乏經驗,經營管理水平不高。
3.5基礎設施不配套
海洋休閑漁業是三亞傳統漁業產業升級、建設國際旅游知名城市的重要內容,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光明,目前現有的漁港與漁區建設還遠遠無法滿足未來發展需求。休閑漁村及其周邊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服務水平跟不上。
4發展三亞海洋休閑漁業的對策建議
4.1做好統籌規劃,整體布局
以《三亞市休閑漁業發展規劃(2011—2020)》中提到的重點規劃建設項目為參考依據,統籌考慮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人文發展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為出發點,找出各地區不同的發展特點,有選擇地開發活動項目,設計多種類型、多種層次的海洋休閑漁業產品。例如,可以利用三亞崖州中心漁港及蜈支洲島豐富的漁業資源,發展以海釣及水上運動為主的海洋休閑漁業項目,并與海產品加工、餐飲、住宿及旅游相結合,形成大型綜合性休閑漁業場所,實現與旅游業的有效融合;也可以在漁村開展灘涂挖蛤、民俗表演、烹飪海鮮等項目;還可以建設海洋館,開展科普宣傳及海洋生物觀賞等活動,形成形式多樣、有品位的休閑產品體系。
4.2加大對專業休閑漁船的投入
首先,根據國家相關法規對休閑漁船的要求,排查市場中不符合要求的休閑漁船,掌握休閑漁船的需求數量。其次,與上級主管部門溝通,制定符合三亞實際情況的休閑漁船審批制度,簡化相關程序。最后,政府應對休閑漁船資金支出提供支持,解決企業或個體發展海洋休閑漁業項目的資金需求問題。例如,政府可以將不達標的休閑漁船統一回收處置,以處置所得資金為基礎,加入財政支持,成立休閑漁船專項基金,按照三亞市休閑漁船運營標準,為購置符合標準休閑漁船的企業或個人提供補貼。除了資金支持外,加強對休閑漁船的安全監管是必要的配套措施。多部門分工合作,建立休閑漁船安全監控平臺,對漁船出海時間、范圍、人數等進行記錄及監控,也有利于掌握海洋休閑漁業的運營情況。
4.3創新經營模式,打造規模經濟
海洋休閑漁業是新興產業形式,企業或漁民個體單獨經營的傳統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海洋休閑漁業規模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應探索符合三亞特點的經營模式。企業擁有資金和管理能力,漁民熟練掌握漁業技術和漁文化,可以采取“企業+漁戶”的形式,將資金與技術結合起來,企業負責產品開發及營銷,漁戶從事休閑項目運營,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資源及環境保護,維護三亞海洋休閑漁業的發展潛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4.4提高從業者的經營管理水平
三亞漁業生產主管部門應根據崗位需求對轉產從事海洋休閑漁業的漁民進行有針對性的崗前培訓,包括安全、服務、禮儀等方面的內容。同時企業應重視對從事海洋休閑漁業管理工作人員的后續教育,安排經營管理人員學習與海洋休閑漁業相關的產品研發、營銷推廣、財務管理等專業知識。應特別強調的是,加強對三亞海洋休閑漁業的理論研究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內容。當地主管部門應聯合企業與高?;蜓芯繖C構合作,推動三亞海洋休閑漁業領域的相關研究。例如,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是位于三亞的公辦熱帶海洋院校,該校的生物技術、旅游管理、市場營銷等學科都能為三亞海洋休閑漁業提供理論研究支持,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經營管理活動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和水平。與此同時,可成立休閑漁業行業協會,促進企業間交流協作,強化行業自律,有助于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競爭能力,促進海洋休閑漁業健康發展。
4.5完善配套設施
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建設便利高效的交通網絡,提高營業場所的網絡覆蓋率。在海洋休閑漁業的營業場所,提高救生設備及醫療設備的數量及質量,并對救生員實施不間斷的考核與培訓,提升專業技能。應以政府為主導,吸引資金投入建設綜合型海洋科技體驗館,集科普展覽、海洋生物表演、海洋科技體驗于一體的綜合型海洋科技體驗館能夠豐富三亞海洋休閑漁業的內容和形式,提升配套設施建設的水平,為海洋休閑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季芳.我國海洋休閑漁業發展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35-38.
[2]符芳霞,王紅勇.海南省休閑漁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建議[J].中國水產,2013(3):23-25.
[3]楊道,江紅義.瓊海市潭門鎮休閑漁業發展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15):306-309.
[4]孫英杰.基于RMP理論的海洋休閑漁業旅游產品的開發研究———以秦皇島市為例[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5(9):96-98.
[5]胡恒,徐偉,方春洪,等.海南省昌江縣休閑漁業發展策略[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6(8):17-20.
[6]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三亞市休閑漁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Z].2011(8)
作者:金俠鸞 蓋玉潔 單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