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內化教育困阻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意義在于知行合一,而實現知行合一的關鍵在于內化教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教育面臨著許多現實困境,必須結合時代特征、教育境況、學生特點等現實問題,實事求是,剖析緣由。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內化教育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教育的內涵
(一)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新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含義、意義、基本原則、方法論、路徑及機制等相關問題的研究頗為豐富,眾多研究成果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個人之德也是國家之德,是新時期中華民族形成共識的價值目標,需要每一個公民的理解、認可并付諸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國家建設、改革發展、文明進步的產物,是中華民族文化結晶,它賦予國家意志、社會公德、個人品德新的內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信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文化基石,是黨和國家對人民的期許,更是每一位公民應當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著中華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認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的新成果,必將指引著黨和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昂首前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關鍵在于“內化于心”,這是一項極具挑戰的重大教育工程。如何在全社會中形成主流思想和行為文化,如何付諸實踐,讓每一位中國公民自愿、自覺、自主的學習、認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的教育者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教育
認知是人類探索主客觀世界的過程,實踐是認知的來源,更是認知的目的。一種價值觀的形成要經歷從抽象概括到具體行動,從理論文字到具體制度,從認知認同到付諸實踐,其實都經歷著從客觀到主觀,又見之于客觀的過程。黨的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的理論成果,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的智慧結晶,必須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衡量一種價值觀是否對現實指導意義,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看這個價值觀是否融入社會生活,是否轉化為人民的思想認同,是否內化為人們的行為習慣。換言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是內化問題。內化是社會價值觀念、道德準則融入個體的精神世界,并轉化為行為習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是指大學生在認知、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體系的基礎上,自覺將其作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的踐行過程。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和傳承的主要群體,學校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動化于為,知行合一”,是一項惠國惠民的重大工程,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覺悟和歷史責任感,切實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教育,推動國家教育工程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困阻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并非一蹴而就,在認知、認同和踐行的三大環節中存在許多現實的困阻問題,必須結合社會環境、教育境況、自身特點等因素,剖析緣由,方能化解困境。
(一)認知困阻
自我認知(self-cognition)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征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看不到自我的優點,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就會產生自卑,喪失信心,做事畏縮不前……相反,如果一個人過高地估計自己,也會驕傲自大、盲目樂觀,導致工作的失誤。因此,恰當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我國的大學生具備準確掌握社會核心價值觀基本內涵的文化素養,對于價值理念的認知需要大學生具備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但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缺乏國家主人翁精神的感受和體驗,國家意識淡薄,任性且容易情感用事,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認知僅停留在字面意思,比較模糊甚至是片面的,這也阻礙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
(二)認同困阻
人們為保持或提高自我概念,試圖影響他們投射于他人的認同。社會認同可分為定位認同(即與特定的他人進行特定相互作用的特殊認同)和混合認同(包含與不同人廣泛的社會相互作用的普遍認同)。大學生有許多定位認同,但只有一個混合認同。在試圖投射社會認同的方式上存在著個別差異。有些大學生對相互交往有較多的自我意識,有些大學生對社會情景和創造的印象較為敏感,有些大學生對社會贊同有較大的需要,另有些人更善于給他人造成對自己的某種印象,等等。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表現為將所學價值觀知識融入到個人主觀精神世界,并指導自身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大學生對于24字價值觀的認識不難,但是認知到認同的過程還存在的諸多困阻。高校德育教育機制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抓手,成效甚微。這些問題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的難點。
(三)踐行困阻
我國大學生主流意識一直是積極向上的,大部分學生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中能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要求轉化為思想引導,在學習和生活中對自己嚴格要求。但是,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知性與理性脫節的問題,以自我為中心,以利益需求為評判尺度,功利化現象普遍,并未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個人的價值取向。只做表面文章,表里不一,敷衍了事,內外脫節,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教育只會前功盡棄。新時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競爭力角逐中承擔著及其重要的使命,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文化自信不可或缺,大學生必須提高認識、增強認同,投身實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動化與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以此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注入個人的點滴能量。積沙成塔,百川入海,“中國夢”方能實現。
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困阻的原因分析
(一)個人自身原因
近年來大學生在無私奉獻、吃苦耐勞、深入鉆研、團隊活動、遵守紀律等方面表現顯著不佳。成長于純潔的校園環境之中,大學生社會閱歷不足、生活經驗短缺,對真善假惡的鑒別力不強,心理自然不夠成熟,價值觀念也容易動搖,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現況,對政治時局缺乏關注,多方面因素導致大學生在價值判斷上出現偏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中消極觀念占據主導,領悟限于文字層面,不能與實際行動相結合,自我教育陷入被動,嚴重阻礙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
(二)學校教育原因
理論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于實踐。目前,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諸多問題,思想政治課教師及輔導員教師的實際狀況與社會發展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現在:教師數量與日益增長的招生數量相比明顯不足;教師的整體素質與大學生革命精神教育難度日益加大的實際相比顯得較為薄弱,許多教師由于沒有經過嚴格規范的黨內政治生活鍛煉與教育實踐歷練,理論水平、思想覺悟、邏輯思維、綜合表達能力等方面都顯得不足,不能很好地適應革命精神教育工作。比如:教師教學方式落后,課上多以理論灌輸為主,講課內容脫離實際生活,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學生學習起來枯燥乏味,毫無興趣。學校開展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相當一部分學生參與活動的目的就是想拿幾個實踐學分而已,被動參與,表面應付,主題教育活動再多也難以獲得實質性的收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教育必然受阻。
(三)家庭教育原因
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但被作為一種學科進行研究,在我國也就是近年來的事情。這是時代的發展、人才的需求,是國民整體素質提高所必須涉及的問題。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及時性和連續性,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家庭教育還具有感染性和權威性特點。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系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子女在倫理道德和物質生活的需求方面對父母長輩有很大的依賴性,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是很有益處的中國的家長們承擔著較重的經濟負擔,工作壓力大,一些家長由于自身文化素質不高,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當,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父母過于寵愛,導致學生抗挫能力、適應能力差。于是很多家長只能把孩子交給學校,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處于缺失狀態,學生的心理脆弱得不到及時的關注和疏導,且應試教育讓學生在成長中產生較多的壓抑情緒,進入大學后,思想扭曲,偏激任性問題暴露、爆發。
(四)社會環境原因
1.社會環境
大學生對國際形勢、政治格局了解不深,在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等西方觀念的沖擊下,理想信念不堅定,甚至對國家提出的核心價值觀持懷疑態度,加之受市場經濟雙重效應的影響,價值取向功利化問題嚴重,導致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社會公德心和責任感缺乏,重利輕義的消極觀念滋生盛行。
2.網絡環境
互聯網科技正在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一些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空間和游戲世界,與他人交往減少,與家人缺乏溝通聯系,道德意識弱化,人際關系淡化,孤僻冷漠,無心學習,然后自暴自棄,導致學業困難、心理問題,甚至一些極端事件的發展。還有一些大學生缺乏法制觀念,誤入歧途,故意散布負面新聞,傳播虛假信息等,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破壞。
四、結語
提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既受到學生個體價值觀念、知識構成、實踐經歷、家庭背景、認知水平、心理需求的影響,同時也受思想政治課教師及輔導員教師的業務素質、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以及人格魅力的影響,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大學生革命精神教育實際上是將革命精神內化為學生心理需要,然后外化為學生實踐活動的過程。忽視學生成長過程的復雜性,高高在上的、簡單生硬的教育是不會收到好效果的。
【參考文獻】
[1]鐘瑞添,江玲.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有效性探索[J].廣西社會科學,2018(12):217-221.
[2]白曉梅.當代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和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3):287-288.
[3]周劉波,蔣經緯.從“認同”到“自覺”——淺論家國情懷教育的內化機制[J].中學歷史教學,2019(3):33-35.
作者:武傳鐘 單位:江蘇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