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青年積極社會心態中核心價值觀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青年積極社會心態培育是黨的報告提出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我國加強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目標。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青年社會心態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泛娛樂化心態凸顯、消極社會情緒激增、主流價值觀存在認知偏差等。有鑒于此,必須要厘清青年消極社會心態的表征與成因,找準著力點以確保精準施測。通過強化網絡監管、增強主流價值觀網絡傳播實效、加強網絡空間立法等,破解實踐難題,實現青年積極社會心態培育范式創新。
【關鍵詞】青年;社會心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青年積極社會心態的必要性
青年是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新人,其積極社會心態的培育尤為重要。他們的社會心態關涉“國家的未來走向和發展”[2],青年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極易受到異質社會思潮和不良網絡信息的消極影響,抓住這一關鍵時期涵育青年積極社會心態是促進青年健康全面發展的前提。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中國價值領域的最大公約數,能夠幫助青年研判各種社會思潮和社會現象,疏導和調解消極社會情緒,幫助他們形成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具體而言:一是引導青年形成正確的價值定位。當前,隨著自媒體平臺的不斷發展,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潛移默化地沖擊和影響青年,磨損他們對主流價值觀的情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價值層面的規范要求,同青年積極社會心態培育內容具有內在契合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以之涵育青年積極社會心態,可以進一步增強青年對我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從心靈上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真正從心靈深處構筑情感認同。二是提升青年心理素質,堅定文化自信的現實需要。當代中國,夾雜在社會空間特別是自媒體場域的各種錯誤社會思潮,正在悄無聲息地撕裂青年群體傳統的價值觀念,引發青年價值觀選擇困惑,焦慮、悲觀的社會情緒悄然增長。面對這種情況,迫切需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引領作用,以有效回應青年在價值領域的困惑和訴求。青年大學生擁有積極的社會心態,國家和民族才有前途和希望。
二、青年典型的消極社會心態分析
社會心態是群體的表征,是大部分社會成員所表現出的“普遍的、一致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模式”。當前,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文化交流日益多元,青年社會心態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要特別注意其中的不良傾向。
(一)泛娛樂化心態凸顯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開始進入“實時互動、自由言說”的微媒體時代。自媒體平臺的迅猛發展,為青年積極社會心態培育帶來不可言喻的機遇,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引發青年社會心態泛娛樂化的現象。微媒體空間具有虛擬性和交互性,參與者可以通過“復制、轉發、點贊、分享、鏈接、評論”等方式“自由言說”,且無需用真實身份去承擔責任,既有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對網絡行為的約束力大為弱化。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普及,將每一個參與其中的青年帶入“微空間”場域。媒體“把關人”的缺失,為各種各樣不良信息的肆意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不免對青年群體產生消極影響,沖擊和磨損他們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情感認同。據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網民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網民的73%。[3]微信、QQ、微博等即時通訊軟件與青年群體的日常生活已血肉相連。通過自媒體平臺,青年可以自由的“曬幸福”、“秀恩愛”、“罵娘”,通過點贊、復制、轉發、評論等方式自由呈現個體的觀點、情感態度、情緒體驗和生活態度。自媒體使原先碎片化的無效時間,變成了充滿喜悅和回報的獎勵時間,青年的情緒表達都帶有明顯的娛樂化特征。
(二)主流價值觀弱化
毋庸置疑,青年的社會價值觀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希望得到成年人的認可并盡快進入成年人社會。特別是自媒體的興起,推動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效傳播,青年群體在不斷了解和認識中國文化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但各種錯誤社會思潮和不良網絡信息也在自媒體空間肆意傳播,并以各種娛樂化和新奇化的符碼吸引青年的關注。受錯誤社會思潮的影響,青年群體的主體意識和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不再迷信權威,他們崇尚自由、平等和獨立,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產生疏離之感,一部分青年甚至認為紅色文化是空洞的與現實無關的說教[4]。更有甚者,在虛擬網絡空間言辭激烈、大放厥詞,無端指責和隨意抨擊黨和政府。一旦有人發表客觀言論,就將其污為“五毛”。在互聯網平臺,部分人對娛樂明星極力追捧,對網絡熱點事件不加甄別的“跟風”、“盲從”評論,言語偏激、攻擊他人的不理智行為時有發生。更有甚者為追求“標新立異”,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博、QQ群等平臺,大肆污蔑英雄、抹黑歷史、調侃揶揄領袖。可見,青年主流價值觀的認知偏差已十分明顯。
(三)消極社會情緒激增
社會情緒是構成社會心態的核心要素。青年的總體社會情緒是積極向上的,但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就業、房價、醫療、食品安全等突出社會問題,給青年的社會情緒帶來不同程度的沖突,加之自媒體的影響,容易產生恐慌、焦慮、壓抑、郁悶、迷茫、浮躁、激憤、冷漠等社會心態。這種消極社會情緒在自媒體時代是分化的,更容易相互感染。社會情緒的感染是一個交互循環的過程,個體情緒可以影響他人,而在自媒體時代這一影響過程可以在任意一個網絡節點交互產生并不斷增強。例如“河南大學生掏鳥獲刑”事件、上海外灘踩踏事件、江蘇連云港建設核廢料處理廠事件、“搶鹽”風波等等,皆是如此。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青年積極社會心態的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不可或缺的社會整合和規范功能,它可以引導青年形成正確的社會認知和價值判斷、調解不良社會情緒、規范社會行為。就目前來說,必須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功能,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全方位的教育方式,涵育青年積極社會心態。
(一)為青年積極社會心態培育營造風清氣朗的網絡環境
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代表的自媒體,為傳播主流價值觀帶來了便利,但也因其低門檻和匿名性為錯誤社會思潮和不良網絡信息打開輿論傳播的大門。青年積極社會心態的培育,需要構建科學有效的網絡監管體制,營造風清氣朗的網絡環境。一是國家要進一步推動網絡空間立法工作,引導青年自覺提升網絡文明素養。完善的網絡空間法律規范體系的建立,不僅可以為依法治理網絡空間提供法律保障,還可以通過對不良網絡行為的打擊引導青年提升網絡文明素養,自覺抵制錯誤社會思潮和腐朽落后思想。同時,國家、社會要形成青年網絡文明素養培育的專門機制,從政策、資金、教育等多個方面為青年網絡文明素養的提升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5]。二是加強互聯網空間技術的研發,建立網絡監督預警機制。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實時收集、分析、研判青年社會心態的走向和規律,及時發現不穩定因素,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局性預警監督機制,為青年群體提供一個“風清氣朗”的網絡環境。
(二)增強主流價值觀網絡傳播實效
自媒體時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青年積極社會心態需要運用多維視角[6],必須結合媒介傳播特性,運用微傳播方式,增強主流價值觀的網絡傳播有效性。一是要用活細小敘事的生活話語,推動主流價值觀表達方式更加契合青年新期待。自媒體時代,青年群體更期待生活化的話語表達方式,對“單向度”言說的高高在上的傳播話語日益產生疏離之感。為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青年積極社會心態,必須要改變嚴肅刻板的話語表達方式,用活用好細小敘事的生活話語,使青年有感同身受的理解。二是整合傳播優勢,提升傳播廣度和深度。自媒體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發揮思想引領作用,必須要解決傳播的深度和廣度問題。要堅持多媒體手段深度融合,為受眾提供集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感官的新體驗,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加深對主流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
(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調解青年消極社會情緒
自媒體傳播方式的匿名性和裂變性,使當前青年消極社會心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明顯,且傳播速度、廣度、深度和容度也超越任何歷史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基本價值遵循,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幫助青年調適消極社會心態,引導其理性表達自己的訴求,增強他們的情緒調控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體現了國家、社會和個人最本質的價值追求,對個體心態的發展具有指引、激勵和調解的功能,對青年積極社會心態的培育具有最深沉的影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青年積極社會心態,可以進一步增強青年對我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從心靈上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真正從心靈深處構筑情感認同并自覺入耳、入腦、入心、入行。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中國價值領域的最大公約數,能夠幫助青年研判各種社會思潮和社會現象,疏導和調解消極社會情緒,幫助他們形成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青年大學生擁有高尚的網絡道德和規范的網絡行為,不信謠、不傳謠,國家和民族才有前途和希望。為此,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全過程,發揮其對國民教育的引領作用,引導青年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和疏導,不斷在自我調節和控制中調適社會心態。此外,還應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青年日常行為的規范和引領作用,消除因社會心態失衡而引發的網絡泄憤等偏激行為。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
[2]胡潔.當代中國青年社會心態的變遷、現狀與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7,(12):85-89.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4]林于良,劉廣登.以紅色文化為青年人補足精神之鈣[J].人民論壇,2018,(05):126-127.
[5]王昊.新形勢下大學生的網絡文明素養提升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1):139-143.
[6]林于良,等.網絡謠言傳播與青年積極社會心態培育[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8,(05):34-36.
作者:邱靜文 單位:蘇州科技大學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