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湘西自治州鋅錳循環經濟的產業園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電解錳、電解鋅生產工藝仍然采用濕法電解,生產工藝缺乏創新,生產綜合成本居高不下,“三廢”排放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環境污染治理粗放,運轉成本高,治理設施正常運轉的可行性沒有與治理工藝選擇同步考慮,危險工業廢渣大量堆存,“三廢”綜合利用率低,加上市場長期疲軟,導致鋅錳經濟長期低迷,鋅錳企業生產難以為繼。因此,要建設鋅錳循環產業園,延長鋅錳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轉型升級,振興鋅錳經濟。
關鍵詞:電解鋅電解錳;難以為繼;轉型升級;循環產業園
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湖南湘西自治州陸續在花垣、吉首、瀘溪、保靖開工建設電解錳和電解鋅企業,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錳礦和鉛鋅礦資源,采用酸浸壓濾制液,濕法電解工藝生產錳片和鋅錠,歷經幾次價格上揚的驅動,該行業生產規模由當初的幾百噸、上千噸,發展到現在的52萬噸/年電解錳、41萬噸/年電解鋅,生產廠家由原來的幾家國有或集體所有的,發展到56家電解錳、13家電解鋅企業,產業布局由傳統的三個縣,發展到六個縣,由于原始礦品位高,產品利潤空間大,環境容量大,環保成本低,該產業迅速成為相關縣市,甚至湘西自治州的支柱產業。時間是見證歷史的老人,昔日輝煌的錳鋅行業,走到今天,有的步履艱難,有的關門歇業,有的破產倒閉;走到今天,它們面臨資源、環境和市場的三重考驗。如何讓鋅錳經濟可持續發展?如何讓鋅錳經濟再現昔日的輝煌?如何讓鋅錳經濟在經濟新常態下轉型升級?
一、湘西自治州鋅錳產業現狀
湘西自治州鋅錳經濟經過30多年的發展,當前的狀況是“資源枯竭貧乏、國內產能過剩、市場需求疲軟、工藝創新不夠、生產成本居高、環境治理粗放、環境容量為負”。過去每噸電解錳產錳渣6噸左右,現在將近15噸;過去的鉛鋅礦鋅的品位在5以上,現在只有1不到。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鋅錳市場需求長期疲軟,價格長期低迷,許多鋅錳企業難以為繼,鋅錳企業發展波峰時段,全州電解鋅企業13家,生產規模41萬噸,電解錳企業56家,生產規模52萬噸,硫酸企業13家,生產規模接近100萬噸。現在的電解鋅企業8家,生產規模30萬噸,現在的電解錳企業不到18家,生產規模20萬噸,硫酸企業6家,生產規模不到55萬噸;電解錳、電解鋅生產工藝仍然采用濕法電解,生產工藝缺乏創新,生產綜合成本居高不下,“三廢”排放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環境污染治理粗放,運轉成本高,治理設施正常運轉的可行性沒有與治理工藝選擇同步考慮,危險工業廢渣大量堆存,“三廢”綜合利用率低,加上市場長期疲軟,鋅錳經濟長期低迷,環保監管越來越嚴,鋅錳企業生產難以為繼。
二、湘西自治州鋅錳產業升級路徑
建設鋅錳循環經濟園,延長鋅錳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轉型升級,振興鋅錳經濟。所謂鋅錳循環經濟園,就是以鋅錳行業各種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目標,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原則,以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梯次使用為特征,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治理技術,實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循環的生產園區。
(一)以鋅錳企業內部的物質循環為基礎,構筑企業內部的小循環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最小細胞,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以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廢物排放為主要目的,構建循環經濟園微觀建設體系。電解錳產生的陽極渣,可以返回氧化工段,替代MnO2;在鈍化工段,不用K2Cr2O7溶液,生產廢水就不含六價鉻,就不會產生含鉻污泥;開發研究低品位碳酸錳礦石浮選關鍵技術,提高碳酸錳礦石品位,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壓濾渣。濕法電解鋅是將鋅精礦經過焙燒后產生的鋅焙砂加硫酸浸出,使鋅焙砂中的鋅、鎘、銅、鐵等金屬進入浸出液中,對浸出液凈化,除去鐵、鎘、銅等雜質元素直至得到合格溶液后進行電解,最后得到金屬鋅。凈化產生鐵渣、酸浸渣,暫存入庫,利用回轉窯集中煉氧化鋅;凈化產生的銅鎘渣可提鎘、生產七水硫酸鋅;陽極泥返回浸出工段。
(二)以鋅錳產業集中區內的物質循環為載體,構筑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生產區域之間的中循環
以鋅錳循環園區在州內一定地域范圍內的推廣和應用為主要形式,通過產業的合理組織,在產業的縱向、橫向上建立企業間能流、物流的集成和資源的循環利用,重點在廢物交換、資源綜合利用,以實現園區內生產的污染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形成循環型產業集群,或是循環經濟區,實現資源在不同企業之間和不同產業之間的充分利用,建立以二次資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環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瀘溪金利錳業材料廠利用武溪工業園內電解錳企業產生的陽極渣,生產中、低碳錳鐵,年消耗1萬多噸,中、低碳錳鐵生產工藝見圖2。另外,濕法利用電解錳陽極渣實驗室研究已經取得成功,即將開展規模利用,此類廢渣消化在園區的目標就要實現。瀘溪藍天高科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建成1萬噸/年銅鎘渣綜合利用生產線,把瀘溪縣武溪工業園內湖南鑫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瀘溪縣華峰鋅業有限公司產生的銅鎘渣集中收集綜合利用,年利用量達9000多噸,33噸銅鎘渣可產鎘錠1噸,每4噸銅鎘渣可回收1噸鋅。在園區內實現陽極渣完全綜合利用,銅鎘渣資源化。
(三)集中技術、集中區位、科學高效建設鋅錳循環經濟園
鑒于湘西自治州鋅錳產業分布的實際情況,鋅錳企業生產原料和生產工藝的差異,鋅錳企業自身的理念、管理、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諸多方面的差距,鋅錳循環經濟園不宜固定一個地方、圈一塊土地、修一條進園公路、架一條供電專線、封一圈圍墻、建一個氣派的大門、樹一塊醒目的標牌,而是要依托現有鋅錳企業,集中創新工藝技術和廢渣綜合利用技術,集中花垣和瀘溪兩個鋅錳原料加工生產基地的區位優勢,依托包茂高速的便捷,建設沒有圍墻、沒有大門、跨縣域開放的湘西自治州鋅錳循環經濟園。在瀘溪,依托湖南鑫海環??萍加邢薰净蚝纤{天高科,搭建鋅循環經濟產業鏈,逐步建成鋅循環經濟園,把濕法電解鋅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浸出渣和凈化鐵渣通過干法焙燒,產出次氧化鋅和鉛錠,凈化渣通過濕法產出鎘錠和硫酸鋅,二次壓濾渣通過燒結產出冰銅。濕法電解鋅產出的浸出渣和凈化渣通過上述綜合利用,一部分變成了生產原料,一部分變成了有價產品,一部分成為水泥廠的添加劑,實現了鋅的循環。在花垣,依托湖南東方礦業集團公司,搭建錳循環經濟產業鏈,逐步建成錳循環經濟園,把濕法電解錳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浸出渣通過預處理,作為建材和復合肥的原料,陽極渣作為中炭錳鐵的原材料之一,通過電硅熱法冶煉,產出中碳錳鐵。濕法電解錳產出的浸出渣和陽極渣通過上述綜合利用,前者變成了有用物質,后者變成了產品,實現了錳的循環。在吉首,依托湘西吉莊環??萍加邢薰倦娊怃\廢渣綜合利用項目作為鋅循環經濟園的補充。通過鋅錳企業內部的廢渣循環圈、縣市工業園區內鋅錳行業廢渣循環圈和湘西自治州跨縣域鋅錳行業廢渣循環圈的綜合利用,該行業廢渣基本可實現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既發展了鋅錳產業,又增加了鋅錳總量,同時安全處置了行業廢渣,促進了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四)集中政策,全力支持鋅錳循環經濟園建設
當地政府要召集相關經濟管理部門研究稅收、科技、環保、電力、信貸等方面的政策,走出去看外地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引進來外地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經營、服務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制定我州鋅錳循環經濟園發展規劃,配套實現規劃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勵人才、資金投入鋅錳循環產業建設,打造湘西自治州鋅錳經濟升級版。
(五)樹立生態工業理念,引領鋅錳循環經濟園發展
生態工業模式可看作清潔生產的后期發展階段,是仿照自然界生態過程物質循環的方式來規劃工業生產系統的一種工業模式。在生態工業系統中,各生產過程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關聯的,一生產過程的廢物可以成為另一個生產過程的原料。生態工業追求的是系統內各生產過程從原料、中間產物、廢物到產品的物質循環,達到資源、能源、投資的最優利用。立足湘西自治州鋅錳企業傳統工藝,通過企業內部清潔生產小循環和企業橫向的中循環的兩個平臺,利用鋅錳廢渣綜合利用先進工藝,延長鋅錳行業產業鏈,建立鋅錳循環經濟產業園的路徑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聶永豐.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固體廢物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2]沈國舫.中國環境問題院士談[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
[3]保靖建磊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電解鋅廢渣綜合利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R].
作者:張明海 單位:湘西自治州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