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化工工藝人才培養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的改革
1.1人才培養方案
按照教育部化學化工類專業認證規范和學校要求,參照國內相關專業的標準和國內化學化工類專業重點高校的經驗,著重改變以往培養方案中對學生工程意識的削弱和淡化及知識體系狹窄和實踐動手能力鍛煉不足的缺點。今后將通過學院和企業的結合教育,充分利用學院在人才和教育管理上的優勢,有效結合企業的項目、設備、資金,實施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通過構建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課程體系,著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得學生對于生產過程和裝置的開發、設計、操作等過程有清晰的認識,對于從實驗室到工業生產,特別是大規模的生產及一些裝置的放大問題都有了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學生的適應性[2];從而探索化工類人才培養與華南地區產業發展相對接模式,使我院化學化工類專業成為我國華南地區獨具特色的化工類本科人才培養的搖籃。(1)拓寬基礎強化素質教育強調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和整體性的素質教育,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必須把單純傳授知識、傳授技能的思想轉為“育才”的觀念,因材施教,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減少課時,引導學生自學,使學生具備創造思維、自我開拓、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2)突出實踐和能力培養考慮到化工學科的特殊性,尤其是它具有較大的外延性與較強的滲透性,以及化工產品研究與開發過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與群體協作性,這就要求化工類專門人才培養具有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點,應該基礎厚、專業寬、能力強、素質高,因而需要在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上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
1.2課程體系框架
人才培養方案的改變體現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課程體系要圍繞專業發展需要,以拓展學生的素質尤其是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核心[3]。一是公共必修課,包括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和大學英語等,分別在1-6學期開設,共35學分(630學時)。二是基礎必修課,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大學物理、電工電子學和工程制圖與CAD等,共45學分(810學時)。相對于原培養方案,增開了電工電子學和生物化學,同時為了加強學生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應用能力,將高等數學增加了4學分(72學時)。三是專業必修課,包括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化工熱力學、化工機械基礎、化工工藝學、化工設計、儀器分析、化工儀表自動化、化工制圖、化工環保和安全、化工專業英語和化學化工文獻檢索等,共40學分(720學時),相對于原培養方案,增加了化工熱力學、化工設計、化工環保和安全和化工工藝學等課程。四是實踐類課程,包括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工專業生產實習、化工專業認識實習、化工專業實驗和畢業論文與設計等,共計17學時,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實踐類課程時數。通過對課程體系的改革,旨在提高學生在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信息吸收及處理能力和開發創新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挑戰杯”等各種科技學術競賽活動,并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獲得更高層次的深造機會。
2實踐教學改革
培養應用型人才,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實踐教學。本專業的實踐教學包括:軍訓、專業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專業實驗、化工原理課程設計、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我們將進一步規范實踐教學的管理,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把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知識傳授、方法訓練與基本技能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此外,我們還將定期向學生開放實驗室,吸收基礎好,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優秀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研究,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4]。
(1)結合課程體系調整,以必須具備的實踐技能,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便于開展綜合性及設計型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實現了各專業的交叉、融合、滲透,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工程人才。
(2)改革實驗教學模式。所有實驗課根據培養方案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統籌安排,要求實驗內容“重視基礎、強調綜合”的原則,將實驗分為基本訓練、技術基礎實驗和綜合研究性實驗,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實驗教學;同時鼓勵教師開設各種開放性實驗,讓對實驗興趣濃厚和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
(3)著手籌備建設應用化學、化妝品科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專業綜合實驗室及化工仿真實習基地,并以將仿真基地全部實現Internet網絡化為努力方向,使校園網絡和Internet成為開放式仿真實習基地的硬件支持平臺。
(4)通過在在企業中完成部分專業教育,同時完成專業認識實習和專業生產實習。通過企業現場實踐、認識和生產實習和部分專業課教學內容在企業由校企雙方的教師和技術人員共同講授或指導,大大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學生的適應性。在未來幾年內,將爭取建立不同類型的適合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實習的基地,如大型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精細化工公司等,通過在不同類型公司的實習,拓寬學生的視眼,增長學生的見識,并通過和工人師傅的交流和實習報告的撰寫,使得學生通過實習對化工生產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和了解,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5)強化工程設計教學,將本專業的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工機械基礎課程設計和化工設計三門設計性課程進行有機結合,將其作為鍛煉學生設計能力,培養工程設計觀念的重要演練。在設計過程中,注意結合化工專業的基礎課和專業課,如工程制圖與CAD、化工工藝學、化工原理和化工機械的實訓,讓學生在設計工作中,對化工專業的教學內容體系進行有效串聯,并加強計算機和應用軟件在設計過程中的應用,使之符合現在化工設計的要求。
3畢業實習改革
畢業實習是本科教學中最后一個環節,同時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和綜合應用能力進行全面檢驗,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要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能夠鍛煉學生結合工程實際去發現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5]。在畢業實習環節,需要豐富實習的形式,采取集中實習、與科研項目結合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的方式:
(1)在實習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實習認識講座,聘請有經驗的教師或者企業工程師對實習的目的、實習的內容、實習要求、實習的學習形式和實習注意事項等各方面進行詳細介紹,讓學生充分了解到自己在實習過程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實習選題必須強調必須一人一題,尤其是對于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的學生,必須是根據實習單位的實際情況,對所從事的實習工作做相關的調查和設計,不允許出現綜述性的論文和設計報告。
(2)在實習過程中,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在企業實習的同學要以生產設備和生產流程為主線,對于設備和流程的開發、設計、操作等過程有清晰的認識,對于從實驗室到工業生產、理論知識到實際生產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開拓與創新的思維;進行科研實驗的同學,按照選題自己查閱相關資料,分析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意義,在和指導老師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并撰寫開題報告,并獨立完成實驗臺的搭建及各項實驗和分析測試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實際操作能力。
(3)實習工作結束之后,學生要對實習過程進行全面總結,撰寫實結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檢查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實習情況,就實習過程中的學習形式和效果等進行討論,從而達到強化畢業實習環節,提高畢業實習質量的效果。
4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人才培養中最重要的因素,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必須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熟悉工業生產的師資隊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要在教學與科研的實踐中注重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和選拔,形成教學與科研骨干和合理的教師梯隊,注重培養年輕老師的工程實踐能力,通過“引進來、送出去、請進來”提高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引進來是通過各種方法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送出去是將年輕教師送到其他高效或者工廠進行學習培訓,獲取第一手的工程實踐經驗;請進來一方面是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講學、交流,并從企業聘請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直接給學生進行授課和指導,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以學生為本,通過對教學工作中的各方面進行改革和探索,不斷去適應社會和化工行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才能培養出適合現代化工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