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保護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如今,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在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環境污染越來越成為社會以及民眾關心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在我國農村地區,人們為了追求經濟發展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在我國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更需要注重環境保護,進一步提高生態經濟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分析了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生態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經濟發展前期,我國因為過于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對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如今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劇,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品質以及身體健康。特別是農村地區因為遷入了大量工廠,工業廢氣、工業垃圾以及工業廢水等對環境的破壞十分嚴重。在此背景下,政府提出了構建生態和諧新農村的主張,重點關注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因此,要想建設生態和諧新農村,需要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
1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1.1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
為了實現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我國各地區縣級以及鄉鎮政府都在大力推動鄉鎮企業發展,不斷優化城鄉地區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這樣的發展方式雖然能夠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但是很多地區的鄉鎮企業依托地理特點以及地區優勢進行發展,短時間內迅速發展,但因為缺乏對應的技術支持和科技創新,這些企業往往因為沒有專業的工業廢棄物處理能力,導致對周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這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帶來的經濟發展難以長久持續下去。甚至一些企業沒有經過專業調研和上級部門的考察就隨意引入高污染和高能耗的設備及項目,在一定時間內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長此以往會對環境產生十分嚴重的污染,甚至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1]。
1.2濫用生產物資引發二次環境污染
部分農村地區采用土地外包或農民自己承包的方式,這樣可以利用土地進行集中化種植,擴大種植規模,從而解放勞動力。但是承包農民或者企業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在種植期間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這樣雖然能夠提高農作物產量,但是資源浪費嚴重,同時對環境產生污染。一直以來,發達國家不斷深入研究種植技術,而我國是農藥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國家,這樣做雖然能夠提高農作物產量,但是會有一部分農藥和化肥進入土壤、水源以及農產品中,給農業耕地帶來嚴重污染,甚至會因此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
2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
2.1環保意識淡薄
研究了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之后,分析農村環境污染嚴重的原因發現,農村環境質量差主要是我國農民環境意識較為淡薄。我國經濟呈現高速發展的時間只有30年,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依舊以傳統的農業耕作模式為主,因此廣大農民的環境意識相對比較落后,對環境污染問題缺少重視,只看重眼前利益,毫無節制地使用農藥和化肥,在短時間內對我國農村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2.2農村環保工作缺少科學的規劃與管理
現如今,人們十分重視農村經濟發展,而城市集群不斷擴張也使城市工業產業開始向農村轉移。部分鄉鎮政府為了發展當地經濟吸引了大量工業企業,這樣雖然能夠解決農村就業問題,發展農村經濟,但是缺乏相應的規劃,工業企業分布散亂,排污問題得不到有效處理,“三廢”隨意排放問題隨處可見。雖然近些年我國實施了生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環境保護,加大了對農村環境的監管力度,但是因為前期缺乏相應的規劃,沒有采取科學的治理方案,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依舊嚴峻,農村的空氣污染、水質污染等問題依舊嚴重,農村環境整治刻不容緩[2]。
2.3農村環保法律不健全
現如今,我國雖然開始重視農村環境保護,但是針對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沒有一套健全的農村環境保護法律,雖然在刑法以及其他法律文件中可以查閱到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條例,但是針對農村環境保護的內容不完善,具體描述不明確。同時,我國農民的法律意識淡薄,面對畜禽養殖污染、面源污染等現象沒有通過法律解決的意識,導致農村環保執法流于形式,執法人員無法有效解決當前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
2.4生態經濟發展不足
我國雖然提出了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實施了鄉村振興戰略,每年都有相應的資金投入,也十分注重扶貧攻堅,但是生態經濟發展所涉及到的生態保護以及針對原本工業企業的轉型舉步維艱。政府部門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同時結合地區特點規劃生態經濟發展。這是很多農村所欠缺的,也是污染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影響因素之一[3]。
3基于生態經濟的我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對策
3.1開展宣傳教育,提高環境意識
保護環境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是確保社會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農村地區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不高,因此需要樹立牢固的科學發展觀,大力宣傳環境保護,從可持續發展的穩定性角度提高農產品質量,改變傳統農村地區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將經濟發展以及地區環境保護作為農村經濟發展新模式,從而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提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3.2強化農村環境管理執法
注重對農村執法機構以及執法隊伍的能力建設,通過加強執法管理,改變以往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大力開展執法檢查工作,逐漸在農村形成管理執法和法制宣傳相互結合的全新的監督管理機制,以此強化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只有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大執法力度,才能從根本上落實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4]。
3.3加快環境保護法規建設
現如今,我國針對農村環境保護等社會性問題制定了《環境保護法》《農業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這些法律更多是從原則性上約束人們的行為,而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相關工作并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這加大了環境管理的執法難度。只有盡早出臺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法律,才能對人們的日常行為進行約束和管理,通過國家力量解決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從根本上杜絕農業污染。
3.4加大資金投入,以生態經濟規劃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環境保護是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和每一個國家都需要重視的工作,要從國家層面建立相關的農村環境執法管理隊伍和系統,加大整體的環境監管力度,增加在人力、物力以及資金上的投入。從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層面來看,環境保護既是一項公益性事業,也是一項社會性事業。國家要加大在環境保護中的投入,無論是資金層面還是技術創新,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研究或者引入新技術、新工藝,促進農業技術發展,種植無公害農作物,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從而達到保護農村環境的目的。同時,出臺相關政策,采取符合區域發展的生態經濟規劃和環境保護措施。地方政府要拓寬資金籌措渠道,解決因財政資金投入不足而導致的環境保護問題,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促進鄉鎮企業轉型升級,將生態經濟建設作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措施之一[5]。
3.5保護生態景區
在農村,結合地區特點發展生態環境景區,發展休閑經濟、旅游經濟等生態經濟,搭建生態環境景區發展旅游產業,給游客提供游玩休憩的場所,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同時,在生態經濟建設中,除了要注重經濟效益,還要提高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合理開發生態景區,深入挖掘地方特色,避免過度開發帶來的環境破壞問題,減少和防止鋪張浪費,強化生態景區建設以及管理,樹立環保意識,設定景區環保規定,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保障生態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6-7]。
4結束語
當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在深挖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根源,采取針對性的經濟發展措施的前提下,出臺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加大環境保護宣傳、編制生態經濟規劃,建設保護性生態景區等,以科學的方式保護農村地區環境,為實現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努力。
作者:楊志芳 單位:應縣財政會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