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影視后期合成課程混合式教學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存在的各種問題,研究的核心是如何通過混合式教學實現育德與修技,強化大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素養,提高他們綜合運用后期合成軟件的創新意識和設計實踐能力。筆者從數字媒體產業發展需要的角度出發,探索了“影視后期合成”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將“課程育人—知識育人—實踐育人”教育方法運用于微課設計、翻轉課堂教學環節,以期向人才培養德技并修的雙贏目標前進,并為其他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影視后期合成;混合式教學;教學探索;德技并修
隨著高校教育信息化技術的進步,混合式教學也帶動高校形成了在教學技術、資源形式和教學組織行為等多方面的變革。混合式教學透過多媒體互動,綜合了傳統課堂實景教學和互聯網線上教學的雙重優勢,體現了以生為本、多元開拓的教育本質特征。早期的混合式教學以遠程教育為主,教育對象一般為社會上的成年人或企業員工。影視后期合成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了將“課程育人—知識育人—實踐育人”教育方法運用于微課設計、翻轉課堂教學環節的教學策略,不僅是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發展需要,而且是培養具有高水平、高質量的影視后期合成人才實現德技并修雙贏目標的重要途徑。研究成果還可以為其他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提供較好的參考依據。
一、影視后期制作教學發展現狀
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影視制作、游戲、動畫等產業逐漸稱為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之一。近幾年來許多高校紛紛響應國家政策,開設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其中以影視制作和動畫設計方向居多。然而,從世界各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影視后期行業的制作水平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中低等水平,發展不充分,專業技能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同時,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在影視后期制作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方面也存在不足:一是師生互動往往局限于校內課堂,普遍存在理論教育比例偏高而綜合實踐項目偏少;二是大學生接觸企業實習時間晚,表現為對社會發展的行業要求感知度偏低,無法滿足企業需求;三是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高精尖的影視后期合成知識領域接收能力普遍偏弱,往往因無法快速適應新職場環境而失去就業機會。
二、混合式教學實踐的目標與定位
(一)職業素養
當前,推進職業教育德技并修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使命。育德與修技,意味著人文素養、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的有機統一。因此,通過影視后期合成課程教學實踐研究,學生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等方面的職業素養方面應有所提升,并能夠理解影視后期崗位的職業特點和企業的技術規范,具備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的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具備較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二)職業技能
目前國內影視制作企業所使用的計算機設備主要有PC機和MAC兩種,后期工作崗位要求會熟練使用幾款設計軟件,包括有FCP、PR、AE、C4D、達芬奇、NUKE等。隨著互聯網移動端的普及,影視企業對員工在影視制作中的素材編輯能力和剪輯合成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短視頻類項目相對追求節奏感和視覺創意,而影視特效類項目則追求逼真的視覺沖擊力和大型三維軟件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因此在后期合成課程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應能熟練掌握兩種以上的后期合成軟件技術,如PR、AE、C4D等,并能根據項目要求完成設計創意,以及通過軟件的綜合運用設計出質量較高的數字媒體短片。
三、德技并修的混合式教學改革策略
從教學改革實踐出發,將“課程育人—知識育人—實踐育人”教育方法運用線上平臺的“微課案例教學”和線下的“翻轉課堂互動教學”環節,研究教學改革實踐中需要運用的工具、方法,不僅有利于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利于拓展他們的設計思維與創新意識,培養綜合運用影視后期合成軟件的能力,塑造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的職業道德素養。
(一)教學改革設計思路
在“影視后期合成”課程標準的制定方面,通過與本地影視企業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了課程學習目標和學習單元的具體內容,實現課程育人。該課程為階段性授課,約一個月左右。因此,在教學環節的設計方面,更需要突出知識理論與崗位工作領域要求相結合。在師資方面,課程創造性地運用“專業老師+企業導師”的雙師培訓方法,校內課堂前四周以專業老師教學為主,第五周地綜合實踐環節由企業安排1到2名員工指導學生參與企業項目實訓,其余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通過參加社會公益短片項目實訓。另外,影視后期合成課程按課前、課中和課后分別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課前強調以學生自學為主,課中強調學生對完成具體合成任務的理解和學習互動,課后學生通過學習反思和創作實踐進行能力拓展。從課前到課后的學習過程,在線上和線下都可以得到體現。其中線上通過職教云平臺的數據統計,能夠反映出學生參與課程互動的頻率、學習進度和作業完成情況,線下通過組織觀察學生回答問題、項目制作、作品展示、參與小組研究的積極性,從而獲得對學生在該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學習態度的綜合評價。
(二)微課的建設
本課程分為四個教學單元:AE合成技術基礎理論、剪輯合成初步、三維特效合成、綜合案例制作。知識育人以微課平臺建設為核心,始終圍繞影視后期合成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按照學生學習認知規律分層分類進行建設。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學生對所學知識點不能全部理解,需要教師反復多次講解才能掌握的問題,研究發現主要問題在于影視后期合成技術本身比較復雜,任務多、時間緊,學生掌握起來難度比較大。所以在微課建設方面,注意將后期合成崗位技能知識點以“顆粒化”的微課形式錄制成視頻,盡量使每個知識點對應1到2節微課,時長不超過10分鐘。對于比較復雜的案例,在微課設計方面先進行案例效果展示,然后講解步驟,更加直觀生動。實踐表明,微課的運用使學生單次學習時間大為縮短,而且每次學習需要認知的知識點減少,減輕了認知負荷,而且這樣既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又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其次,課堂教學需要引入部分微課的教學內容,一是強化對知識點的記憶,二是有助于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思辨意識。比如在講解“三維特效合成”單元時,傳統教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逐個案例展示三維特效插件與模板的運用方法,對設計思路和學習方法講解的比較少。另外,由于安裝的插件一般為英文界面,所以學生往往只知套用特效模板,卻不會修改和設計新的模板,導致短片作品在三維特效合成方面顯得比較生硬,缺乏設計感。從學習認知角度來看,學生文化層次偏低、缺乏設計經驗、信心不足固然是主要原因,而三維影視特效作為西方電影工業產物,東西方文化存在設計思維習慣的差異性也是原因之一。因此,這部分的微課設計包含了教師繪制的思維導圖分析、合成流程圖分析和格式塔心理學的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梳理三維影視特效插件與模板的運用思路,再到課堂講解插件的含義、結構時,通過截圖給出中文解釋,并就效果生成器的原理進行了講解,最后再代入案例示范。
(三)翻轉課堂互動教學
將“課程育人—知識育人—實踐育人”運用于翻轉課堂互動教學。課前學生通過職教云平臺觀摩教師事先錄制好的微課,學習理解影視后期合成知識的重點、難點。課上,教師先通過課前知識回顧解決學生在自學階段產生的困惑,然后要求學生在課上完成微課案例中的項目并分享制作體會。接著教師再從畫面的色彩風格、線條造型創意、節奏韻律、文字版式、渲染方法等方面給出鼓勵性的建議,引導他們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作品設計品質。通過課堂項目實踐,學生獲得了強烈的成就感。對于一些容易忽略的操作知識點,運用小組討論的方法,給定討論話題和時間,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言,展開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比如組織討論“摳像技術運用規范”這個題目,就包括了“摳像技術需要什么樣的設計規范?”和“摳像技術有沒有必要進行規范性的研究?”兩個問題。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有的還專門查閱了相關資料,比較了國內外影視后期公司在摳像技術和崗位設置方面的區別,對這個問題形成了更為全面的理解。在影視后期合成課程的實驗教學中,除了教師講解教材中的設計案例以外,還及時援引了部分企業實際工作案例作為補充。綜合案例制作環節更是以產教融合為特色,增加了企業實踐和社會實踐兩個選擇方向,使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實踐拓展的方向。除了完成課堂作業,一部分學生通過比稿競爭獲得了優先參與企業影視制作項目的機會。他們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在課后接受合作企業后期主管的指導,參與科幻題材網絡大電影的部分后期剪輯和摳像合成頂崗實習,獲取了后期合成崗位的實踐經驗。另外一部分學生通過選擇參加多媒體雙創技能社團,在老師輔助下完成一些公益短視頻項目的后期制作,比如校園文化節、科普常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也在視覺創意能力、后期制作質量方面有所提高。對于學習效果的評價,課程改革前以結課作業作為評價指標,按照作品完整度、鏡頭組接效果、音頻與視頻配合度、色彩效果、渲染品質進行綜合評分,標準比較抽象,學生理解往往不夠全面,所以作品質量參差不齊。進行課程改革以后,在評價指標方面,按照企業制定的設計規范,對鏡頭節奏卡點、視覺表現力、畫面色彩風格、渲染格式等制定了1-10分的量化標準。同時,按照職業規范,從考勤、作業修改頻率、團隊溝通與協作情況等方面的工作表現按10分滿分計入最終成績。經過量化的評價方法能夠更加客觀的體現學生的學習水平,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積極性,也提高了他們對職業素養的重視程度。
四、結論
(一)混合式教學改革應注重德技并修育德與修技,不僅是實現新時代高校影視后期專業人才培養與時代接軌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具有時代使命感、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的現代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目標。混合式教學改革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二)課程資源建設要實現共享、顆粒化和可持續發展
課程資源建設要注意將知識點與崗位實踐要求有機結合,不斷給學生輸送“正能量”,突出“實”與“新”。實就是專業基礎扎實,教師要有奉獻精神,能夠多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掌握企業前沿技術需求和學生學習情況,使顆粒化案例凸顯與技能知識點結合得更加緊實;新就是教學思路要有創新性,能夠運用新技術、新工藝,使課程教學改革與時俱進。數字媒體技術發展速度快,所以在微課建設和使用階段,難免出現資源不足、人手不夠或設備緊張的問題,對于平時教學科研任務就重的教師個體而言,要將一門專業課程建設好,壓力的確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課程資源建設方面,還要充分發掘專業優勢,推動實現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從而實現課程教學創新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黃文靜 單位: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