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氣象綜合業務互聯網技術應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進入信息發展時代以來,互聯網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范疇越來越廣,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近幾年來,氣象綜合業務領域也開始逐漸引進互聯網技術,氣象服務水平也因此顯著提升。互聯網技術對氣象領域的發展無疑是積極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背景下,硬件設備、測報和通信技術飛快的更新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氣象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考驗,為提升氣象綜合業務的現代化水平,從氣象綜合業務的發展現狀出發,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對互聯網技術在氣象綜合業務中的應用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優勢;氣象綜合業務
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互聯網技術在社會各行業所呈現出的價值也開始備受關注。作為我國社會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門,氣象部門能夠準確的向群眾反饋氣象信息,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關鍵的位置,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氣象綜合業務,能夠推動氣象綜合業務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進而為人們提供出更加準確、有效的氣象信息,推動社會生產生活有序開展。
1現階段我國氣象綜合業務發展現狀
我國邁入信息化時代以來,在科技和經濟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我國實力的不斷提升,無疑也為現代化氣象事業的發展注入了力量,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氣象事業中的逐漸深入,氣象預測、觀測和公共氣象服務工作水平也顯著提升,截止日前,我國已經構建了地基、空基、天基相互協調配合的氣象綜合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氣象服務質量的提高。縱觀現階段我國氣象綜合業務的發展現狀,不難發現,在應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氣象綜合業務時,存在如下三方面的特點。一是氣象綜合業務信息數據量較大,類型較多,涵蓋面較廣,要求互聯網技術能夠準確的完成對數據信息的收集、獲取、篩選、歸類等動能。二是將互聯網技術與氣象綜合業務相融合后,氣象綜合業務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大為提升。三是從氣象綜合業務服務對象的定位來看,氣象綜合業務服務的群體為社會大眾,無論是個人還是相關單位,在進行行程和工作安排時都要獲取氣象信息,因此,在開展氣象綜合業務時,要保證氣象數據信息能夠全方位傳遞。
2互聯網技術在氣象綜合業務中的應用價值
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氣象綜合業務中,對氣象領域的影響無疑是深刻的,總結來說,可將互聯網技術在氣象綜合業務中的應用價值歸納為如下四點。
2.1提升氣象信息的處理效率。
過往模式下,應用人工方式處理氣象數據信息,工作人員要完成對氣象數據信息的獲取、歸納、整理和總結等一系列環節,在面對大量繁雜氣象信息數據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很容易出現倦怠心理,不僅氣象信息處理效率偏低,還十分容易出現錯誤,致使氣象信息數據存在誤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1]。進入信息時代后,互聯網技術推動我國氣象部門蓬勃發展,氣象信息的處理效率大為提升,從傳統模式下效率極低的人工模式轉變為較為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對氣象信息數據高效化的接收、分析和處理。同時,應用互聯網技術支撐的計算機系統程序,即可完成對氣象信息數據的精細化、準確化的計算和分析,數據誤差出現的幾率顯著減少。
2.2提升氣象預報的準確度。
在氣象部門的綜合業務中,天氣預報占據著極為關鍵的位置,在人們的社會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人們在進行生產、行程和工作安排時,均要參考所在區域的天氣預報信息,因此,對天氣預報信息的準確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可以說,氣象服務的準確率是衡量氣象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將互聯網技術與氣象綜合業務相融合后,氣象部門可以基于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構建氣象預報分析系統,并憑借氣象預報分析系統帶有的強大的交互功能,以圖表的方式實現對不同種類氣象信息數據的直觀呈現,進而提升天氣預報信息的準確性。同時,基于互聯網的氣象預報分析系統,還能夠以不同模式的運算方式,計算出未來一段周期內天氣的變化情況和趨勢,進而提升我國氣象部門氣象預報工作的準確率,拓寬氣象部門業務的服務范疇[2]。
2.3實現衛星數據資料處理工作的標準化。
作為我國氣象部門中的一項重要基礎信息資源,衛星數據資料帶有強烈的基礎性特點,也是我國氣象部門工作順利有序開展的前提條件,衛星數據資料的準確與否、完整與否和全面與否,都直接關乎著氣象部門氣象預報工作的科學性[3]。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氣象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廣泛,氣象部門的觀測種類也在逐日上升,衛星數據資料的規模和數量也在顯著增加,若仍沿用傳統模式下的人工處理方式,勢必會出現工作效率低下、錯誤頻出的現象,而應用互聯網技術后,則可實現對衛星數據資料的獲取、儲存、分析和處理等流程,推動衛星數據資料處理工作朝著標準化發展。
2.4顯著強化了氣象信息的傳輸能力。
互聯網時代下,我國各級氣象部門均開始重視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在傳輸氣象信息時普遍應用氣象寬帶網絡技術,為避免寬帶網絡技術出現異常,影響到氣象資料的正常傳輸,各級氣象部門還專門配備了虛擬專用網絡、信息化辦公系統和視頻會議系統,顯著強化了氣象信息的傳輸能力[4]。
3互聯網技術在氣象綜合業務中的應用
觀察互聯網技術在氣象綜合業務中的應用情況,可將其主要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3.1地面通信。
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氣象綜合業務中的地面通信,能夠確保地面通信的穩定性,將光纖從網格狀更改為環狀后,光纖傳輸速度和容量強度都顯著提升,同時,還能對一定網絡范圍內氣象信息數據的傳輸和運轉保駕護航。在環狀光纖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依托地面通信系統,即可在較短的時間內,查找到故障的位置和成因,并基于故障類型,有針對性的構建解決對策,完美的解決問題。總而言之,將互聯網技術與地面通信相融合,能夠擺脫人工干預的局限性,強化整個系統的流暢度,不僅能夠降低人工費用,還可避免出現浪費行為,體現了一定的經濟性特點[5]。
3.2云計算。
作為各種數據計算方案中較為先進的一種,云計算在氣象數據信息的處理中顯示出了強大的作用和價值,應用云計算方式對一個或多個數據中心的計算機信息資源進行處理分析后,即可將其呈現給用戶群體。現階段,氣象部門在進行氣象綜合業務時,普遍應用計算機,憑借互聯網技術中的云計算方式,來確保數據運算和分析結果的準確性,總而言之,在氣象綜合業務中應用云計算方式,可以較高的滿足用戶對數據加工的不同需求,推動氣象部門預報類服務朝著區域化方向發展[6]。
3.3移動通信技術。
現階段,我國通信技術也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在社會各行業的應用范疇也在逐漸擴大,基于人們日益提升的對氣象信息的需求量,氣象部門在開展氣象綜合業務時,可將光纖通信和無線局域網有機融合,借助移動通信技術具有的實用性、可用性和便捷性特點,推動氣象觀測系統穩定、正常運行。
3.4區域網技術。
傳統模式下氣象部門在開展氣象綜合業務時應用的局域網技術,已經難以和現階段人們對氣象綜合業務的實際需求相契合,因而,在氣象綜合業務中應用區域網技術,能夠為用戶群體提供速度更快的、容量更大的無線網絡,用戶可基于區域網技術,上網進行氣象信息交流。同時,氣象部門在開展氣象綜合業務時應用區域網技術,還能實現對氣象信息的遠程播報,進而為廣大用戶群體對氣象通信的應用創造便捷的條件[7]。總而言之,氣象部門在我國的社會生產部門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對人們的社會生產生活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因此,在開展氣象綜合業務時,氣象部門要高度重視自身的氣象綜合業務服務質量,深刻把握氣象部門的發展現狀,將互聯網技術充分融合于氣象綜合業務中,憑借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實現業務質量的有機提升,進而推動我國氣象部門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萍.互聯網技術在文登區氣象綜合業務中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9):77.
[2]安志強,阿不力米提•阿布都克力木,楊樂.互聯網技術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31(19):36-37.
[3]李志強.淺談互聯網技術在氣象綜合業務中的應用[J].南方農機,2019,50(5):223.
[4]林昇,于麗.淺談互聯網技術在氣象綜合業務中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3):106-107.
[5]任曉娟.互聯網技術在氣象綜合業務中的應用[J].湖北農機化,2019(17):72.
[6]李蘭蘭.“互聯網+”環境下農業氣象服務發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7(1):212+215.
[7]賀美萍.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內蒙古氣象信息傳輸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2015(6):96-97.
作者:邊赟 單位:寶雞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