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策略選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互聯網民營銀行是當前民營銀行發展的重要趨勢,本文立足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模式,剖析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優勢與挑戰,在此基礎上總結行之有效的發展策略,以此達到提高互聯網民營銀行金融服務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互聯網民營銀行;運營成本;互聯網平臺;監管體系
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組成,民營銀行在金融發展與經濟進步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民營銀行資金比重增長迅速,近些年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民營銀行屬于民營企業類型,所以在很多方面處于弱勢,如市場準入方面或者資金、信用等方面。民營銀行并不具備完善的信息網絡,在互聯網時代下,民營銀行受到很大沖擊。互聯網同樣為民營銀行帶來很多發展機遇,尤其在市場資源重新配置基礎上,民營銀行積極創新發展模式,利用大數據作為橋梁積累更多用戶,打造全新型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拓寬發展渠道。
一、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背景
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主要從2014年12月29日微眾銀行上線開始,作為騰訊牽頭的國家首家互聯網民營銀行,打開了金融機構發展的新大門。在隨后的發展中,互聯網民營銀行順利通過測試運營成為金融市場發展關注的焦點。互聯網民營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普惠金融服務,幫助其緩解金融壓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效率。根據2017年互聯網民營銀行統計數據分析發現,當前規模最大的微眾銀行總資產已經達到917億元,凈利潤實現15億元。富民銀行在互聯網銀行中增長速度最快,相較于2016年,2017年增長670%,凈利潤增長500%。互聯網銀行積極打造個存小貸發展特色,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互聯網銀行數據統計,與中小企業相互依托,在信息化時展市場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優勢
1.增加民營銀行經營靈活性
互聯網民營銀行主要通過現代化數字通信與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相結合為用戶提供金融服務。互聯網民營銀行將所有權、經營權調整更為靈活,凸顯互聯網民營銀行特色,民營銀行真正作為獨立體在市場經營中發展,金融作用更明確,提高互聯網民營銀行在市場發展中的競爭力,服務能力更強。
2.降低民營銀行運營成本
互聯網民營銀行的發展,協調民營銀行發展結構,增加民營銀行發展靈活性基礎上,幫助民營銀行有效降低運營成本,能夠更好地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互聯網民營銀行以網絡技術為載體,實現民營銀行的網絡交易,減少民營銀行網點人力資源以及運行資金的投入,發揮民營銀行經營獨立性,發展投資渠道增加。民營銀行的主要投資對象為小微企業,在此基礎上提供更多融資活動,解決融資問題。
3.打造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
互聯網民營銀行的迅速發展,致力于小微服務研究,彌補現有銀行中對小微服務缺失的不足,打造了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這是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的重要優勢。互聯網民營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與國有銀行實體機構之間互為依托,充分發揮互聯網民營銀行的便捷性優勢,在發展競爭中不斷創新,推動銀行體系的改革。政府大力支持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主要目的是利用互聯網民營銀行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為其注入新鮮血液,通過民營、三農經濟的結合改善經濟發展薄弱環節,解決三農發展融資難的問題。互聯網民營銀行在此基礎上拓展新的發展空間,與三農經濟的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控制運營,為后期銀行體制優化,金融市場調整以及民營銀行未來發展提供參考與積累經驗。
4.幫助民營銀行提高創新能力
民營銀行創新是在市場競爭中立足的重要手段,互聯網民營銀行結合基本發展需求與金融產品內容不斷創新與升級,制定運營成本有效控制手段,積累更多服務經驗,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體驗。互聯網民營銀行的創新,還體現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上,通過公眾平臺公開民營銀行金融產品相關要素與信息,了解大眾需求,打造個性化產品,提供更多便民服務,如遠程開戶、線上繳費以及人臉識別等。
三、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挑戰
1.民營銀行信用基礎與人才比較匱乏
對于當前的民營銀行來講,雖然積極進行互聯網技術應用,打造互聯網運行平臺,但因為民營銀行屬性以及金融服務等,直接影響民營銀行的信用等級。加上民營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不同,信用基礎主要通過與客戶的合作長期磨合為主,但在利益關系長期博弈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信用問題,所以整體的信用基礎比較薄弱。缺少國家信用擔保,沒有獨立的信用體系與征信系統,這些都是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的挑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企業融資渠道增加,民營銀行的專業人才問題加劇,雖然通過在高校不斷儲備人才,但受到國有銀行管理印象與教學理念的限制,儲備人才對于互聯網民營銀行運行缺乏專業性,這方面也增加了互聯網民營銀行的發展難度。
2.民營銀行金融存款、貸款對象、目標客戶方面的挑戰
對于互聯網民營銀行來講,在金融存款方面處于弱勢,尤其是傳統社會存款明顯少于國有銀行。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正在探索階段,社會公眾對其的認知度較低,像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等,缺少完善的存款利率制度,金融存款渠道拓展受到限制。民營銀行貸款對象方面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互聯網民營銀行作為新型模式,貸款對象增多,但主體依然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抗風險方面能力不足,影響互聯網民營銀行的健康發展。目標客戶的培養與維持是銀行長遠發展運行的基礎,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中,在目標客戶穩定性方面存在不足,不僅目標客戶群體擴展緩慢,還會出現客戶丟失的現象,這對后期發展極為不利。
3.風險管控經驗不足監管難度大
對于互聯網民營銀行來講,在發展中面臨風險管控不足的挑戰,加上監管難度較大,經營管理不到位,限制民營銀行的發展。民營銀行作為重要的金融服務機構,提供金融服務過程中業務趨同,民營銀行在很多方面受到發展限制。互聯網民營銀行增加公存公貸、小存小貸等多種金融業務,雖然創新了發展模式,但在監管與風險控制方面還沒有進一步升級,影響民營銀行發展與交易公平性,風險隱患增加。
四、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策略
1.調整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運營思維
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建設中,為了更好地經營與發展,必須轉變互聯網民營銀行運營思維,調整傳統用戶導向模式,明確民營銀行服務方向,結合互聯網技術,打造系統的民營銀行導向價值鏈,引進全新經營管理理念,發揮民營銀行金融服務價值。互聯網民營銀行創新管理模式,調整運營思維過程中,提高對互聯網技術的重視,發揮其在信息統計與整理方面的優勢,及時為客戶提供需要的信息,保證信息及時性,隨時了解客戶需求,真正做到民營銀行金融交易透明化。例如,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利用互聯網商業生態作為載體加以運行,引進大量信息化技術,積極進行數據分析創新,互聯網色彩濃重,以輕資產、重科技的管理模式,為互聯網民營銀行未來發展開辟了新的模式與發展空間。運營思維調整還體現在銀行權利與用戶權利的轉移,尊重客戶權限,堅持做到以客戶為中心,真正解決客戶遇到的問題。
2.提高互聯網民營銀行公眾信任度
互聯網民營銀行經營與發展期間,必須認識到公眾信任度的重要性。提高公眾信任度,定期進行市場調查,客觀認識市場發展情況,不斷整合金融業務,為客戶提供更多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真正讓社會公眾認識到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進步,幫助大眾能夠主動了解民營銀行,接觸民營銀行,以此為互聯網民營銀行的發展積累更多群眾基礎,不斷提高公眾對民營銀行的信任度。在此基礎上強化互聯網民營銀行的盈利體系,創新模式基礎上抓住互聯網民營銀行盈利契機,適當進行體系調整,將已有金融結構進行優化升級,提高互聯網民營銀行的品牌號召力,以此增加其發展優勢,奠定長遠發展基礎。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準確對互聯網民營銀行金融業務進行判斷,科學規避業務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積極拓寬互聯網民營銀行的盈利渠道,增加銀行利潤的同時提高銀行信譽度。做好金融業務對接工作,合理安排互聯網民營銀行的資金,準確分析經濟發展趨勢,實現與傳統銀行經營的無縫銜接,獲取更多銀行發展資源。
3.完善互聯網金融平臺增加互聯網金融業務
大力發展互聯網民營銀行期間,在當前發展基礎上必須更好的完善互聯網金融平臺,提高金融平臺的系統性與整體性、技術水平,加大業務推進力度。協調互聯網金融資源,利用平臺為基礎,實現資源開放性,不斷探索更多金融合作機構,真正做到資源共享,與銀行客戶之間實現共贏。調整互聯網民營銀行資金結構,突破資金方面的發展限制,針對金融市場進行全方位戰略規劃,提高服務水平。增加互聯網金融業務,引入更多金融技術與復合型人才,有效融合銀行業務、互聯網技術,增強互聯網民營銀行的運營能力。通過金融平臺的完善與核心業務的優化,提高金融業務的信息化,真正為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帶來更多優勢。
4.打造全面性監管體系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解決互聯網民營銀行的監管問題,打造更加系統、全面的監管體系,認識到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尤其是復雜的金融市場環境下,互聯網民營銀行經營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增加。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去提高自身風險意識,制定系統的風險防范方案,總結更多民營銀行監管經驗。加大風險防范與監督宣傳力度,互聯網民營銀行風險防范意識提升的同時還要提高公眾風險意識,真正做到內外部的有效監督。對于監管體系的完善與升級,從監管機制、法律制度等方面著手,注意金融業務服務監督,及時排除風險隱患。根據制度引導幫助互聯網民營銀行正常運行與健康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民營銀行的發展,擴大民營銀行在銀行體系發展中的空間,將民營銀行發展創造更多機遇。當前民營銀行在發展中受到互聯網技術與復雜金融市場的影響面臨發展挑戰。結合當前互聯網民營銀行發展現狀,具有針對性地進行發展優化,創建完善的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在銀行發展中的優勢,及時排除民營銀行發展風險,凝聚發展力量,創新發展思維,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蔣煦霖.基于互聯網金融的民營銀行發展模式及策略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
[2]王競達,王海燕.中國民營銀行發展模式的目標定位和戰略選擇[J].稅務與經濟,2004
[3]薛瓊.經濟新常態下民營銀行發展路徑與戰略選擇[J].現代管理科學,2017
作者:李麗華 單位:福州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