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個性化護理對急診患者精神狀態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研究以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我院急診科所收治的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并就個性化護理干預模式在急診科患者救治過程中的臨床應用方法和效果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我院急診科所收治的124例患者作為本次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將入選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62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齡18~76歲,平均(38±8)歲,其中交通傷26例,腦血管11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藥物中毒12例;對照組62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齡19~77歲,平均(39±9)歲,其中交通傷24例,腦血管13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藥物中毒10例。干預組與對照組入選研究對象在性別結果、年齡結構、傷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急診患者給予急診科一般常規護理干預,而干預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之上加用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干預方案如下:①營造良好的救治環境和氛圍:醫護人員應始終保持急診室內的整潔、舒適、安靜,最大限度降低外界環境對急診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刺激和影響。醫護人員在對急診患者的救治過程中應表現沉著冷靜,有條不紊,相關技術操作嫻熟、語言親切和藹,并以其自身的知識底蘊和文化修養贏取患者的充分信任和配合。②滿足急診患者的心理需要:醫護人員要運用科學有效的護理溝通技巧進行解釋和安慰患者及其家屬,全面了解急診患者的心理需求。由于急診患者病情危重,再加之相關治療的限制,往往具有較強的依賴性,且感情極為脆弱,這就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及安慰。③增強急診患者的安全感:醫護人員應盡可能地陪伴急診患者,并以積極熱情、體貼關心的態度對待患者,并以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救治患者。醫護人員還應給予急診患者肯定性的保證,并盡可能避免來自家屬和病友等方面的消極暗示,力爭使患者處于一種身心放松的安全狀態。④消除急診患者的負性情緒:首先向急診患者詳細介紹周圍的環境和條件,病情的發展變化狀況,臨床治療過程以及所需要做的相關臨床檢查等,并分別予以相應的解釋說明及心理疏導,并以和藹、耐心的態度,最大限度爭取患者的信賴和依賴,全面消除其負性情緒。⑤緩解急診患者的疼痛感覺:可以通過播放輕音樂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達到減輕患者疼痛知覺的目的。還可以通過疼痛知識的宣傳和講解而使患者掌握自身緩解疼痛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對于一些可能造成痛苦的臨床診療方法,要主動告知患者診療目的、過程以及造成痛苦的性質,從而爭取患者的積極、正確配合。
1.3評價指標:
分別比較和分析2組急診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情況、負性情緒改善情況、護理滿意度改善情況。(1)采用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定,考察項目包括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力、回憶能力、語言能力,滿分為30分,分值在27~30分之間為正常,分值在27分以下為認知功能障礙。(2)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評定,焦慮癥評定標準:無焦慮癥:為7分以下;可能有焦慮癥:為7~21分之間;肯定有焦慮癥:為21~29分之間;嚴重焦慮癥:為29分以上。抑郁癥評定標準:無抑郁癥:為8分以下;可能有抑郁癥:為8~20分之間;肯定有抑郁癥:為20~35分之間;嚴重抑郁癥:為35分以上。(3)采用院內自行制定的“血透室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定,內容涵蓋醫護人員的責任感、工作態度、業務水平、對患者的關心程度和實施護理的能力以及提供診療環境的舒適度等,滿分為100分。①很滿意:為90分以上;②滿意:為75~90分之間;③基本滿意:為60~74分之間;④不滿意:為60分以下;很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三者之和計為總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臨床研究數據均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急診患者認知功能改善情況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急診患者干預后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評分值顯著提高,并且2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急診患者負性情緒改善情況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急診患者干預后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值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值均明顯降低,并且2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2組急診患者護理滿意度改善情況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急診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很滿意的比率和總滿意度均顯著提高,而不滿意的比率則明顯降低,并且2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診科屬于醫療機構開展臨床診療活動的前沿陣地,其所涉及到的醫療工作往往最為復雜,也最為繁瑣,更是產生醫患糾紛最為高發的區域之一。與其他科室不同,急診科患者大都由于車禍外傷、心腦血管意外等相關突發性原因而入院治療。再加之患者和家屬此前從未對突發性疾病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甚至表現出一定的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狀態較差。如急診患者這種較差的精神狀態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和緩解,則會進一步影響和干擾急診科的臨床救治工作。因此,如何匹配與之相適應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已成為急診科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狀態的關鍵。隨著當代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改善和提高,其與之相匹配的護理理念和護理模式也得到進一步的更新和完善,護理環節得到細化,護理措施得到改進。其中個性化護理就是隨之所產生的一種全新的護理干預模式,再加之急診科患者病情危重、病種復雜等實際特點,更使其個性化護理干預模式在急診科患者救治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個性化護理干預可以更加重視急診患者的個體化差異,并根據急診科患者的不同情況和不同需求積極制定和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積極為急診患者營造良好的救治環境和氛圍,最大限度滿足急診患者的心理需要,全面增強急診患者的安全感,進一步消除急診患者的負性情緒,從而使患者的精神狀態得以有效的改善。本次臨床研究特對我院急診科所收治的患者進行了差異化的護理干預模式,通過臨床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急診患者的認知功能,消除負性情緒,改善精神狀態,提升護理滿意度,適于進一步的臨床推廣和應用。
作者:唐雪梅 馮碧霞 陳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