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老護理員現狀及對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老護理員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老護理員現狀及對策

        關鍵詞:醫養結合養老護理員;現狀;對策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養老”成為社會關注熱點,養老服務需求量大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但養老服務行業整體不景氣,專業人才不足,服務能力低下,造成需求與現實的種種矛盾。而養老護理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直接關系到被照護老人的生活品質和安危,以及養老機構經營效益。綿陽市作為我國唯一的科技城,是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成渝經濟圈區域中心之一,獲得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截至2017年年底,綿陽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占21.3%,65歲以上占14.7%,已達高齡化程度。這里的養老護理員狀況在一定程度可代表我國西南部地區養老護理員的現狀。通過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提出完善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與發展的對策建議,為改善從業環境、增強養老機構服務能力提供參考。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

        綿陽市民政局2017年年底統計數據表明全市擁有各類養老機構249家(其中公辦12家、民辦19家、鄉鎮敬老院218家)。以多階段抽樣方法,抽出20家養老機構(含鄉鎮敬老院13家)共134名養老護理員進行調查。

        (二)方法

        以自編問卷和訪談法進行調查,包括基本情況、持證及培訓、工作現狀、薪資福利等方面。考慮到護理員文化水平差異,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協助填寫問卷。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34份,回收134份,問卷回收率100%,有效100%。

        三、調查結果

        綿陽市養老機構護理員現狀

        (一)年齡大,文化程度低,本地就業為主,人員流動性大

        綿陽市養老護理員男女比例約為1:2.5,平均年齡48.5±5.3歲,以本市人員為主,多為初中以下文化。平均工作年限3.08±1.1年,側面反映出人員流動性較大,訪談中了解到每年的流失率超過10%。但與北上廣一線城市的養老護理員主要來自于外來務工人員(>95%)、女性超過九成且年齡多在50歲以上有所不同。在分析年齡與文化程度關系時發現,年齡越小,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越高,反映出護理員隊伍逐步有專業人才進入。

        (二)專業化程度低,持證率低,專業培訓少,醫護知識缺乏

        絕大多數養老護理員來自于務農、家政及其他行業,將近1/3的養老護理員從沒接受任何培訓,一半以上的僅接受過單位內組織的以生活照料為主的崗前培訓。反映出該行業入職門檻低,從業人員專業技能明顯不足。在工作后很少有機會再次接受培訓。護理員大部分知識來源于生活經驗,知識結構單一。

        (三)勞動強度大,勞累感明顯,收入偏低,上升空間不足

        超過6成的養老護理員同時照顧5個及以上的老人,而且以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為主。57.5%的護理員感覺疲憊或非常疲憊。收入偏低,一半以上護理員月收入低于2000元。59%的護理員覺得沒有上升空間,9.7%的一直想變換工作。

        四、對策分析

        (一)加快專業養老護理員的培養

        養老護理員普遍缺乏心理疏導、康復保健、醫療急救等專業護理知識,導致養老機構嚴重缺失康復護理功能,大多只能解決老人的生活照料,這與很多文獻一致。要鼓勵各高職院校廣泛開設養老護理專業,盡快彌補行業人才缺口。調查發現,同時具備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的服務型人才是養老機構最緊缺的人才,所以要著重培養護理員的服務意識和責任心,這跟專業技能同樣重要。其次,在課程設置上要特別加重醫學常識、老年護理技能和交流溝通類知識的比重。

        (二)加大對目前在崗護理員的培訓

        短期內培養大量專業護理員并不現實,因此需要對目前在崗的護理員繼續培訓,定期進行專業資質認定。考慮其普遍年齡大、文化低,對理論知識可以放低要求,讓其掌握常用的老人護理技能就好。提高對老人生理和心理問題的識別能力和給予臨終關懷的能力。應根據崗位需求,以多元化的培訓,如專題短訓、理論實踐相結合、技能比賽等方式,使護理員可以在生活護理基礎上發揮一定的康復保健、疾病護理、心理慰籍作用,提高老人生活質量。同時,結合國外養老經驗,應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服務體系,讓全社會投入到養老工作中。向社會招募醫務人員定期到養老機構中為護理人員舉辦相關講座,或直接為老年人提供醫學支持、心理干預及康復指導等工作。

        (三)增加投入,提升養老護理員薪酬水平,穩定護理員隊伍

        當前社會對該行業認識不足,加之行業收入低,難以吸引優秀人才。最終形成低收入、低素質、低質量的惡性循環。根據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工作狀態的好壞取決于“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的共同作用。工作條件和工資等屬于“保健因素”,有助于保持員工的積極性,維持工作現狀,而成長機會和晉升等屬于“激勵因素”,可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員工盡可能表現得最好。因此,如果政府提高養老護理員工資和福利待遇,消除不滿意因素,就可以穩定護理員隊伍。同時政府要大力宣傳、倡導改變養老觀念;教育機構加強職業認同教育,共同提升養老行業的內在價值與成就感,吸引高學歷和高素質人才進入養老機構工作。還要讓護理員有機會接受更高級別的專業培訓,或建立更大的職業上升空間。多管齊下,共同打破惡性循環,帶動養老行業良性發展。

        (四)建立養老護理員職稱評審體系,開放職業上升通道

        讓專業人員能夠看到發展的遠景,是專業隊伍穩定的基礎。雖然國家在2017年年底取消養老護理員資格考試,但并不意味著養老護理員就不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當養老護理隊伍逐步專業化和年輕化后,有必要盡快制訂相關要求,建立職稱評審體系,規范行業管理,使養老護理真正成為有前景的行業。綜上所述,提升養老護理隊伍專業素質需要政府、養老機構、教育機構和全社會共同努力。政府大力宣傳養老行業先進事跡,表彰獎勵優秀專業人才;建立養老護理員職稱評審體系;加大資金投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行業。養老機構提升護理員薪酬福利,改善工作環境,完善培訓制度。教育機構設計并調整課程,培養高素質養老護理員并積極探索專業化、科學化的培訓模式。

        參考文獻:

        [1]陳卓頤,陳偉然.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

        [2]王成林.上海市養老機構護理員培訓問題和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3]馬池芬,蔣玉宇.提高養老機構照護人員職業素養的調查及策略[J].社區醫學雜志,2011(14).

        作者:熊華 單位: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 | 亚洲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特级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 亚洲激情五月天照片 | 久久免费最新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