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非暴力危機干預技巧在護理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非暴力危機干預技巧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7年5月—2017年12月92例具有沖動、傷人等行為的精神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對照組采取常規的約束保護護理,觀察組采用語言、非語言、重建交流機制等非暴力危機干預技巧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負性情緒明顯減少,患者的滿意度提高,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非暴力危機干預技巧更符合現代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可減少對患者心理上的不良刺激,確保患者及工作人員的安全,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
關鍵詞非暴力危機干預;技巧;精神科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女病區住院且具有沖動、傷人等行為的精神疾病患者9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有關精神疾病的診斷[2]。92例患者中精神分裂癥58例,躁狂癥26例,抑郁癥6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2例。對照組46例,年齡17~43歲,病程﹙3.42±1.46﹚年;觀察組46例,年齡19~43歲,病程﹙3.52±1.26﹚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及病種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對于勸說不聽、有暴力傾向的患者采用常規的保護性約束護理。觀察組運用非暴力危機干預技巧護理,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患者進行保護性約束。具體如下:根據患者沖動行為的程度,確定危機事態的級別,為每一個級別制定一個合適的非暴力危機干預措施;用語言或非語言的方法,使事態發展的危險程度降至最低;尋找保證人身安全的一種有效方法,以防事態演變為肢體沖突,如腳踢、傷人、自傷、毀物等;為有可能會卷入到此次危機中的人,如醫護人員、患者本人、其他患者等提供關心及安全防護;待患者情緒平穩后,醫務人員主動與患者交談溝通,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與患者重建交流機制和治療關系;危機解除后,組織相關人員探討此次護理工作中的缺陷與今后可借鑒學習的方法,為下一次可能出現的危機干預打下良好基礎。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心理狀態。觀察患者的負面情緒、患者的滿意度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患者病情穩定期以問卷的形式隨機發放“患者負性情緒調查表”“患者對護士滿意度調查表”。在實施非暴力危機干預技巧前后分別對該病區92例患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實施非暴力危機干預技巧后患者的負面情緒﹙憤怒、生氣、恐懼、害怕、受辱、悲傷﹚明顯少于對照組;而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精神病患者情緒激動、行為沖動時實施非暴力危機干預護理,患者負性情緒明顯減少,且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提高。說明非暴力危機干預技巧在精神科護理中,更符合現代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可以滿足患者身心需求,能有效幫助患者控制沖動的情緒及行為,避免危機升級,減少患者心理上的不良刺激,確保患者及工作人員的安全。精神障礙患者因受癥狀的支配,常會出現沖動、傷人、自傷、毀物、外逃等特殊行為,護理人員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意外。為了保證患者與他人的安全,確保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常對患者實施保護性約束。但大量臨床事實證明,工作人員在機械性約束患者的過程中,由于患者極力反抗,護理人員很容易受到傷害﹙拳打腳踢、辱罵、吐口水等﹚,這也是臨床護理過程中工作人員受到傷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臨床護理中使用保護性約束要持慎重態度,盡量少用,避免工作人員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避免造成護患關系緊張。非暴力危機干預更加重視對患者心理的干預,通過適當的方法來穩定或改善患者的情緒與心理壓力,對疾病的治療有積極作用[3]。在患者情緒即將失控時,先了解患者失控的原因,換位思考,充分地尊重、理解、關心患者,耐心地勸導、安撫,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早有效地介入干預整個護理過程,可使護患之間緊張的氛圍得到緩解,避免危機升級,有效地幫助患者控制沖動情緒,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利于患者早日康復。“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提倡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低耗、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更加注重對患者心理支持與人文關懷。非暴力危機干預技巧在精神科護理中恰好體現了這一點,它通過恰當地運用語言、非語言、重建交流機制等方法,提早干預危機事件,使危機事件降級,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促進護患關系的良好發展,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戴尊孝.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結對康復的對照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0,33(4):224−225.
[2]童俊玲.以語言溝通為前提的心理護理對精神病患者的影響[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4):144.
[3]趙立.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的積極作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2,9(35):47.
作者:聶迎春 江慎輝 徐玉琴 單位:景德鎮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