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預防糖尿病足護理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病歷資料
98例我院隨機從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患者資料情況為:男52例,女46例,平均年齡為(60.2±12.5)歲,平均病史為(10.5±5.0)年。98例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49例,觀察組患者49例,所有患者入院的思維清晰、神志正常,可正常進行語言溝通,具備學習能力,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可用于研究。
1.2方法
糖尿病專科護理人員先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的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包括用藥治療、飲食、運動、血糖監測、并發癥預防等知識。觀察組在常規教育基礎上,進行強化糖尿病足護理教育,一對一講解糖尿病發生原因、危害、早期篩查方法、高危因素,也可發放糖尿病足護理知識手冊。具體措施為:
(1)教育患者每天要檢查腳部的變化情況,查看是否有割傷、擦傷、水泡以及其他變化,檢查時,也應查看腳趾縫隙,若下肢有割傷、發紅、水皰、局部發熱、破潰等癥狀,及時對應處理。
(2)叮囑患者每天要用溫水泡腳,溫度計測量體溫,體溫不能高于37°C,不能用熱水袋燙腳且控制泡腳時間不能太長,足部有裂口者,更不能長期浸泡,擦干腳后,在腳面涂上滋潤膏,趾間不需要。
(3)教育患者鞋子一定要舒適寬松,大小超過大拇指半寸即可,穿鞋前,查看鞋內是否有異物,運動時患者要穿上襪子,盡量選擇棉質的,襪邊盡量保持寬松;定期修剪腳趾甲,老年患者可由家人代為修剪,修剪時也不能太短。
(4)足部要保持干爽,出汗量如果過大,在鞋、襪、腳趾縫間撒上爽身粉。
(5)指導患者足部按摩、下肢鍛煉,促腳部血液循環,防止組織壞死以及足部發冷。
(6)若患足有濕疹或足癬,醫務人員知道下接受治療;若足部患雞眼,不能在無醫師指導下,自行刀片切割,防止皮膚破損受到感染
(7)嚴格戒煙。
(8)尊醫囑用藥及飲食治療.控制血糖在正?;蚧菊5乃?。兩組患者的教育為一周一次,一次1h,連續實施6周。每月到門診復查一次,1年后評價糖尿病足護理知識、行為以及足部情況。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足發生率、干預前后的足部情況(足部皮膚損傷、足癬、自我感覺等);評價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日常足部護理評分。認知評分共5項:早期篩查知識(3項)、糖尿病認知水平(6項)、正確修剪趾甲知識和行為(3項)、合適鞋襪選擇知識和行為(25項)、日常足部護理知識以及行為(14項),一項1分,正答1分,不正確0分,共51分。足部護理評分:運動神經功能、自主神經功能、感覺神經功能、下肢大血管狀態、趾甲、足部畸形、足部皮膚,異常一項1分,正常0分[1]。1.4數據學分析本次研究資料采用SPSS18.5軟件包分析,用X2、t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比較兩組糖尿病足發生率
對照組糖尿病12例(24.5%),1級2例,2級3例,3級5例,4級2例,觀察組糖尿病3例(6.1%),均是1級,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足發生率對比,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前后的糖尿病足認知評分、足部護理異常評分
護理前,對照組的糖尿病足認知評分、足部護理異常評分分別為(18.70±5.52)、(17.81±2.92),觀察組分別為(19.00±6.10)、(17.22±3.20),護理后,對照組分別為(26.75±4.95)、(14.11±3.52),觀察組分別為(33.30±5.90)、(10.12±2.82),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足認知評分、足部護理異常評分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差異,且護理后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據統計,當前我國糖尿病足發病率不斷提高,做好其防治工作,已是刻不容緩。糖尿病足發生后,患者表現為慢性、進行性肢端缺血,臨床表現為手足麻木、潰爛,臨床治療時,患者多因足部傷口小,而護理做好護理,容易誘發感染,出現潰瘍、壞死,甚至截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一個重要原因,給患者家庭以及社會均造成較大的負擔。因此,針對性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實施糖尿病足的護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糖尿病足發病原因、危害的了解,教育患者做好檢查工作,有利于早期及時發現病變,及時治療。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后糖尿病足發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且糖尿病足認知評分有明顯提高,足部護理異常評分下降,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差異,P<0.05。綜上所述,強化糖尿病足的護理教育,可有效預防糖尿病足發生,值得應用推廣到臨床治療中。
作者:夏勝超 單位:重慶市永榮礦業有限公司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