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美高等護理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中美高等護理教育的現象差異
大學是一個學科最基本的社會建制,是培養高級人才的重要場所。高級人才作為護理學科發展的主體,是護理知識體系形成與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中美雖然都已經完成了高等護理教育建制化,并且都在建制化中成績斐然,但其建制化過程長短、方式、社會背景以及程度都存在較大差異,如教育觀念、教育規模、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材建設、專業結構、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評價體系、師資隊伍及管理模式等。顯而易基金項目:山西省重點學科(護理特色學科)建設專項經費資助項目。作者簡介:劉慧玲,碩士研究生,單位:030001,山西醫科大學;段志光(通訊作者)單位:030001,山西醫科大學。見,這些差異均是可以看見的外在差異,即現象差異。我國護理界多年來的研究證明,只關注現象差異并不能為中國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找到根本出路。
1.2中美高等護理教育的本質差異
中美高等護理教育的現象差異眾多,而本質差異只有一點,即“植入”與“生成”。這也是我國和美國高等護理教育的各自本質所在。這種本質性的差異造成了中美高等護理教育的差距。從學科建制化的角度來看,中國高等護理教育在整體上屬于植入式發展。從19世紀后期“出自泰西,傳于中土”、效仿歐美,到建國后以蘇聯為榜樣,再到改革開放后的主動借鑒,這是一個長期學習和借鑒的過程。由于特定的歷史原因,直到今天,我國高等護理教育仍處于以“植入”為主要特征的發展階段。這種被動“引進”和“移植”,必然帶有某種生吞活剝的意味,消化困難在所難免。本土化護理理論的不盡人意即為例證。改革開放后,盡管我國高等護理教育快速發展,護理學科從一種“職業”跨入到“專業”的步伐也很大,但這種植入取向僅僅初步解決了護理學科在中國發展的框架性平臺問題。美國并非護理教育的起源地,但高等護理教育卻以美國為始端,即美國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是建立在生成而非植入基礎之上。美國在引進了英國護理觀念和護理教育模式之后,并未一味學習照搬,而是勇于在南丁格爾護理理念未根深蒂固之時進行改革和創新,完成了護理學從植入性到生成性的根本轉變,生成了美國本土化的高等護理教育,取得了世界護理話語主導權。可以說,美國在合適的時間做出了事關護理學科全局的富有遠見卓識的恰當舉措。高等護理教育的主要產品———高素質護理人才的出現,必然導致護理學科其他社會建制的生成,促使護理理論的生成,護理科研的活躍以及護理實踐的進展。美國在進一步完善高等護理教育的同時,將生成主體、生成環境以及生成成效很好地結合,推動了護理學科發展。事實上,正是由于高等護理教育的生成,美國走出了護理學科非本土化的現實,走出了護理學科“盲區”,開創了護理學科發展的巔峰時代。
2.中美高等護理教育的差異原因
2.1國家實力背景不同
國家實力背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原因。美國高等護理教育之所以能夠在世界范圍內一領風騷,與其綜合國力的強大密不可分。19世紀末,美國“崛起”過程的完成以及20世紀美國由經濟大國走向超級強國的過程,為高等護理教育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而崛起的根本因素和標志都取決于該國綜合國力的強弱。有學者提出,綜合國力由硬國力、黏性國力(制度因素)、軟國力組成。可以說,19世紀、20世紀美國綜合國力的強大,為高等教育乃至高等護理教育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支撐、制度基礎以及精神動力,如聯邦政府和美國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對高等護理教育的資助、國人對高等護理教育的重視、獨特的教育機制等。由于歷史原因,目前我國綜合國力仍與美國有一定差距,這是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發展較弱的一個基礎原因。
2.2高等教育發展不同
高等護理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勢必會受到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影響。19世紀中后期,美國開始向歐美各國學習,并進行高等教育改革。約在1910年,美國成功取代德國成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主動吸收和借鑒歐洲各國高等教育經驗,社區學院、研究型大學和巨型大學的發展使美國高等教育整體上處于大發展之中,表現出了強大的影響力。另外,美國高等醫學教育在20世紀50年代~80年代也進行了改革。這些為美國高等護理教育成為世界楷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就在這個時期,美國進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階段,其本專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規模均為世界第一。現代美國高等教育集中了英國的學院模式、19世紀德國的研究型大學理想以及服務社會的美國觀念,不僅為高等護理教育的生成和發展做好了鋪墊,而且為護理學科的發展培養出了許多跨學科人才。許多護理人員在其他學科接受了碩士或博士教育,如美國很多護理理論家都曾獲得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生物學、生理學等碩士或博士學位,拓寬了護理學科的視野,為護理學科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資本,為高等護理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事實表明,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高等護理教育的生成和發展。由于受到近代急劇變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現實的制約,中國高等教育經歷了整整一個世紀的曲折,發展緩慢,教育管理體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以及運行機制都還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建國前,中國高等教育以美國模式為基本走向;建國后,以蘇聯為樣板,直到改革開放才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博采眾長。由于長時間學習單一國家的經驗,影響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步伐,遲滯了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體制的轉變、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逐步實施,中國高等教育取得了較大進展,為高等護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2.3高等護理教育改革與實踐基礎不同
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在研究基礎上改革和實踐。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建立在研究型大學基礎上,植根于科研背景之中,因而始終以研究的視角看待學科發展,關注學科發展。美國在借鑒了德國、英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后,迅速建立起了本國的研究型大學,以1876年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創建標志,強調通過研究來發展科學。研究型大學的設立直接推動了高素質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活動,帶動了護理科學研究,從而促進了護理新知識的拓展。在這種濃厚的研究氛圍下生成、改革和實踐的高等護理教育,最終取得了世界護理學科發展的主導權。我國高等護理教育是在學習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實踐。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真正發展起來不足30年的時間,雖然在發展中表現出越來越強的主動性,但從國際護理發展形勢來看,總體上處于一個被動的位置,一個被動發展的階段。
2.4護理理念不同
學科理念的更新與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密切地聯系在一起,并且對現代高等護理教育發展的引領作用日益突出,直接影響著高等護理教育建制化進程。南丁格爾護理觀念曾經占據著美國護理話語權,但在20世紀美國高等護理教育成為世界護理中心的過程中,變革了的護理理念起了關鍵的導向作用。在高等護理教育建制化過程中,美國始終將創新理念貫穿其中,以國家創新體系為前提,以制度創新為保障,以課程和教學創新為關鍵途徑,培育和輸送了大批創新型人才,拓展了護理新知識,開創了護理新技術,展開了護理新實踐。創新不僅存在于護理界每個人的意識中,而且滲入了所有人的心理并轉化為創新活動。創新理念導致了創新教育、創新人才的產生,直接促進了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建制化進程。20世紀,美國高等護理教育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圍內一領風騷,使護理學從一種長期的經驗性技術逐漸轉變為一種科學,均得益于其先進的創新理念。長期以來,我國大多數護理工作者的護理理念局限于奉獻和服務。這種理念限制了學科的發展空間,遏制了學科的發展活力,也影響了非護理工作者對護理學科的認識。當前,護理學已經成為與臨床醫學等平行的一級學科,確立了護理學在醫學大廈中的合法地位,我們需要借此機會大力弘揚南丁格爾的創新精神,引領護理學更好更快地科學發展。
3.中美高等護理教育差異的應對建議
3.1更加重視和支持高等護理教育發展
高等護理教育作為傳承、發展、創新護理知識的殿堂,無疑是我國護理學從根本上由植入向生成轉變的基礎。首先,以社會需要為起點,大力支持高等護理教育。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用20余年時間就基本完成建制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國家對護理學科的宏觀管理和配置。其次,深化護理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20世紀60年代,美國護理研究生教育已經成為主流,美國對護理科研的支持以及護理科學博士學位(DNS)的創建,促使美國成為世界護理中心。
3.2深化高等護理教育國際化和本土化的戰略措施
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過程中與國際接軌的背景。國際化為我國高等護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學習資源與渠道,成為我國護理學科本土化的生成基礎。但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根本發展必須走本土化之路。當前,需要深化高等護理教育國際化和本土化的戰略措施,以國際化為生成起點,以本土化為生成路徑,以具有中國特色標準化、規范化高等護理學人才培養體系為生成目標,努力實現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生成。
3.3塑造人才驅動的創新生態
基于本質角度的理解,逐步清晰地認識到中美高等護理教育的本質差異是“植入”與“生成”。造成這種本質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人才驅動的創新生態。這才是我國高等護理教育改革需要深思和解決的問題。指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這就意味著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必需更加突出人才的引領作用,必需更加重視人才驅動創新生態的塑造。惟其如此,才能實現我國高等護理教育從“植入”到“生成”的轉變。
作者:劉慧玲 段志光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