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層醫療護理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充分利用醫院、社區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把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創新“三貼近,三合一”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學校、醫院、社區深度融合,把學校的課堂延伸到醫院和社區。貼近基層,醫院社區合一:護理人才培養面向基層衛生服務需求,基于臨床和社區兩個護理工作崗位,同時滿足醫院和社區兩個護理工作崗位的任職要求。貼近崗位,課堂病房合一:按崗位設置課程,在崗位實施教學,做到教學內容、教學地點與崗位實際相一致。貼近能力,學習服務合一:邊學邊做,邊學邊用,以綜合素質和崗位能力為核心,把專業學習和專業服務有機結合,做到專科護理在病房,健康服務進社區。
2.重構課程體系
原有的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是基于面向綜合性醫院專科護士的崗位需要而設置的,其課程設置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基礎醫學課程和臨床護理課程等模塊,其課程特點是突出臨床專科護理教育,這樣的課程模塊顯然不能滿足基層“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于一體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要求。因此,對原有的課程模塊進行整合、重組,增設了社區護理課程模塊,該模塊主要包括社區護理、康復護理、社區急救護理、社區衛生保健、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等課程。新課程體系的構建,兼顧了專科護士和社區護士培養的需要,體現了“雙崗互通、雙線并進”的特點。雙崗互通:即護理專業人才培養面向醫院和社區兩個護理崗位,使護生同時具備醫院護理和社區護理兩個工作崗位的知識、能力與素質要求,適應社會多崗位和學生多層次就業需求。雙線并進:即素質教育全程滲透、崗位能力三階遞進,“雙線并進”課程體系的建設體現學生綜合人文素養與崗位專業能力并重的思想,將素質培養、職業精神和人文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滲透到學生學習、實踐、實習的各個環節。
3.優化教學內容
在重新構架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優化和選擇教學內容,這是教學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以往的護理專業課程其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基于培養綜合性醫院專科護士要求安排的,而現在必須兼顧培養專科護士和社區護士的需要。我們知道,3級、2級綜合醫院的專科護士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護士,其護理工作任務重心是各有側重的,如:對于高血壓患者的護理,3級、2級綜合醫院的專科護士的護理工作重點是對高血壓患者(個體)住院期間進行血壓的監測、飲食護理、運動調節、藥物治療等。而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社區護士的護理工作重點是對社區(或鄉鎮)中的高血壓人群(群體)進行血壓的監測、群體性的健康教育(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心理護理等)。社區護理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針對高血壓的慢性病管理檔案)、家庭訪視、居家護理等。因此,在講授高血壓時,必須對教學內容教進行優化和拓展,在簡要講解高血壓診斷、分級、危險因素、治療等知識的同時,還要增加高血壓的預防保健、健康教育、高血壓人群的社區管理等知識,為護生未來在專科護士和社區護士等多崗位就業奠定基礎。
4.加強社區實踐
實踐教學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環節。以往護理教育實踐教學是基于培養專科護士而設計安排的,其實踐教學缺乏社區護理實踐相關內容,實踐教學場所主要在3級、2級綜合醫院。在培養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就業這一背景的要求下,必須改變過去的狀況,加強社區護理實踐教學。我們根據社區護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增加社區護理實踐教學的內容,同時,在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中,增設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見習和實習的實踐教學環節,強化社區護理崗位技能的訓練,增加護生接觸社區、了解社區的機會,這樣不僅能培養和提高護生社區護理實踐動手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對社區護理工作的認知,培養學生社區護理工作的情感。我校先后與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合作關系,共建社區護理實訓基地,以滿足護生在基層醫療機構見習和實習的需要。
二、引導護生面向基層就業
長期以來,高職高專護理教育的就業定位存在著一定的偏差。不管是學校的指導思想,還是學生及家長的愿望,都希望學生未來能在大城市就業。然而,從我國護理教育的整體狀況來看,高職高專護理教育,其正確的就業定位應當是面向基層。況且,基層醫療機構護理崗位更需要這樣的人才。因此,高職高專護理教育工作者應當轉變觀念,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引導護生面向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就業。
1.改變學校宣傳口徑
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學校在招生宣傳、對外交流、媒體報道等宣傳口徑方面,偏向宣傳護生在城市3級醫院的就業情況,不愿或回避在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現狀。這樣勢必會對學生的就業起到一定的錯誤導向作用,不利于學生未來在基層醫療機構就業。學校通過討論,統一思想,改變過去一味追求學生在大城市就業的觀念,進一步確立“立足蘇北、面向基層”的辦學定位。因此,學校在招生宣傳、對外交流、媒體報道等宣傳方面,改變過去的宣傳口徑,積極引導學生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就業。
2.加強職業理想教育
學校通過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加強學生職業理想的教育,引導學生到基層就業。首先,在新生入學教育時,就讓學生知道學校的辦學定位是“面向基層”,使學生正視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現實,從而使其從入學的第一天就有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心理準備。其次,在護生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通過一系列活動,不斷強化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思想。如邀請在基層醫療機構就業的優秀校友來母校作報告,介紹校友們的成長過程、優秀事跡,使學生認識到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同樣大有作為。再如通過開展“立志基層就業,獻身護理事業”的主題班會、社區社會實踐及“三下鄉”等活動,進行職業理想教育,著力培養護生愛崗敬業、奉獻慎獨的職業精神,激勵學生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就業。
三、改革創新招生就業制度
為了保證培養的學生能夠長期扎根基層護理事業,必須進一步深化護理教育教學改革,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真正實現培養的護生能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1.開展定向委托培養
前幾年,為了有效緩解基層醫療機構護理人員缺乏的狀況,我省開展了定向免費培養護理人才的工作,我校承擔并較好地完成了這項任務。定向委托培養的學生,進校后其專業思想明確,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習成績和實際工作能力等都明顯優于其他學生。如:2010級定向護理班的陳方同學,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并且在2013年全國護理職業技能大賽(高職組)中榮獲一等獎第一名的驕人成績,畢業時數家三級醫院到學校招錄她,但她毫不猶豫地選擇在新沂市雙塘衛生院從事護理工作。像陳方同學一樣,絕大多數定向培養的護理專業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基層的鄉鎮衛生院或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工作。因此,高等衛生職業院校應加強與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及用人單位溝通聯系,積極探索“訂單培養”“、委托培養”等形式,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護理人才,以滿足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此外,政府主管部門應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如在人員編制、工資待遇、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和促進護生面向基層就業;用人單位也應積極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通過事業留人和感情留人。
2.增加招生面試環節
通過招生過程的面試環節與考生進行直接交流,向其介紹我校的辦學定位、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及基層護理崗位的工作狀況,使考生了解未來的就業面向及基層護理崗位的工作任務、職業發展等情況。同時,了解學生對面向基層就業的認識和想法。一般來說,有意向在基層就業的考生進校后,其專業思想相對比較穩定,學習態度端正。因此,學校招生錄取工作中,對于在同等條件下的考生,可以結合考生的意向優先錄取。這些學生進校后,不僅有利于在校期間的培養、教育和管理,畢業后學生在基層就業的可能性也更大。近幾年,為了使高等衛生職業教育更好地滿足新醫改的要求,我校在高職高專護理教育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連續5年,護生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高達100%,居全省前列,當年就業率達98%以上,在基層醫療機構就業人數達60%以上。連續6年的跟蹤調查表明,用人單位對我校護理專業畢業生滿意度保持在98%以上。我校將繼續努力,不斷改革創新,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我國衛生事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作者:王群 陳國忠 呂穎 單位: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