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延續護理移動醫療信息平臺應用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綜述移動醫療信息平臺在疾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現狀,其應用形式包括手機應用軟件(APP)、云平臺、大數據分析、遠程監測等服務內容,分析其法律、應用、多學科合作等方面的問題及建議,旨在為移動醫療信息化在我國延續護理實踐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延續護理;移動醫療;護理信息;綜述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發展及生態環境、生活行為方式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已成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慢性病導致的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成為影響居民健康預期壽命提高的重要因素[1]。同時,傳染類性疾病如艾滋病、肺結核等防治依然嚴峻,職業病和地方病長期存在。為緩解醫療資源的壓力,“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始應用于醫療領域,拓寬了醫護人員的健康服務形式。《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意見》指出,推進網絡醫療信息整合,提出創新服務模式[2]。互聯網、通信等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在推進護理信息化、提高護理工作品質等方面產生了積極效果,互聯網也成為病人及家屬相關健康信息的重要來源[3]。移動醫療是通過移動醫療技術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的一種模式,如在疾病監控、自我管理、健康促進、提高治療依從性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4]。
1移動醫療的概述
關于移動醫療沒有明確的定義,國際醫療衛生會員組織(HealthcareInformationandManagementSys⁃temsSociety,HIMSS)將移動醫療定義為: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如掌上電腦(PDA)、移動電話和衛星通信等,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5⁃7]。移動醫療概念的提出象征著電子醫療開始從傳統的桌面健康平臺轉移到無線移動醫療平臺。移動醫療的形式包括手機應用程序(APP)、云平臺、遠程監控系統、大數據分析技術。與傳統模式相比,具有高度信息化、高速、高效、低醫療費用和更多個性化服務的特點[8],為疾病的延續護理提供了新途徑。
2移動醫療信息平臺在延續護理中的應用現狀
我國延續護理主要由醫院承擔,通過常規延續護理模式(如上門隨訪、定期復診等)延伸至社區和家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病人是一個整體,單一的回訪不能有效解決病人身心、營養、照護、康復甚至多病共存的健康需求[9]。因此,多學科、跨團隊協作對病人采用全程無縫對接的移動醫療信息化延續護理服務成為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關鍵。鐘彩棠等[10⁃11]研究表明,病人出院后對延續護理需求較大,43%病人選擇移動網絡平臺,28%病人選擇電話隨訪。Wang等[12]研究表明,使用移動應用程序作為慢性病病人的干預措施可以使病人感受自己疾病處在安全狀態,且醫護人員實時關注著他們病情。移動醫療信息技術在慢性病、術后應用較為廣泛,產后及兒科等專科領域應用較少。Black等[13]研究采用電話隨訪遠程監測心力衰竭病人的血壓、心率等癥狀,有效降低了病人的再入院率,提高了生存質量。孫鴻燕等[14]研究對腫瘤科182例病人或家屬使用APP的情況進行評價,其中92.31%的病人下載APP并積極使用軟件,7.69%家屬下載APP并使用,使用APP病人治療依從性明顯優于未使用者。
2.1APP在延續護理中的應用
目前,APP作為移動醫療的主流形式被運用到疾病的延伸護理過程中[15⁃18]。王朋朋等[19]研究發現,在延續護理中使用APP軟件時醫生與病人可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形式交流;建立健康檔案,再由組建的APP延續護理小組成員進行延續護理管理,以編寫高血壓相關知識、APP內容發送、隨訪觀察的方式管理病人,可以使病人獲得及時有效、有針對性的指導。岳愛學等[20⁃21]研究借助微信或公眾號平臺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術后病人健康相關行為及疾病認知水平進行干預,出院后隨訪6個月,觀察組病人疾病知識水平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艾敏等[22⁃23]研究利用自行設計的居家護理APP對糖尿病病人進行飲食控制,結果顯示應用居家護理APP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行為和治療依從性,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
2.2云平臺、大數據分析在延續護理中的應用
胡婷婷等[24]研究表明,基于云計算的醫療平臺實現了有限醫療資源的高效利用和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可提供實時動態的醫療服務,可實現醫院⁃社區⁃家庭信息共享互聯,滿足病人的個性化延續護理需求,實現糖尿病有效管理。王琳等[25]研究建立“云病房”管理心律失常病人,包括建立便捷式心電圖監測、電子醫療記錄數據庫;通過“云病房”可提供54979次的回傳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及時發現需再入院病人,病人滿意度為100%。孫宏梅等[26]研究利用信息平臺對支氣管哮喘病人進行延續護理干預,結果表明信息平臺可以提高病人的哮喘控制情況及生活質量。
2.3遠程監測在延續護理中的應用
遠程醫療為利用移動技術在醫院出院和常規臨床隨訪之間的過渡期遠程監測病人恢復提供了機會,該應用將為以病人為中心、成本效益高的出院后護理方式的轉變提供初步證據[27]。夏煒妍等[28]研究發現,物聯網遠程血壓監測結合APP管理可以降低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薛召等[29]研究利用遠程隨訪管理系統對30例肝移植受者提供出院后2周的居家延續護理服務,結果表明病人對遠程隨訪管理系統的接受率為81.08%,應用掌握率為100.0%,護理團隊和肝移植受者對視頻交流方法、延續護理模式、咨詢或指導內容的滿意度均較高。
3效果評價
移動醫療信息平臺在疾病延續護理中的評價指標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生活質量、心理狀態、并發癥發生率、日常活動能力、影響因素、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一項Meta分析顯示,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生活質量等多項量表評價焦慮、抑郁和生活質量水平,借助網絡平臺的延續護理可以有效緩解乳腺癌術后病人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30]。楊燕等[31]Meta分析結果顯示,基于微信平臺的持續護理可以有效降低PICC導管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如導管排出或導管相關感染。王笑笑等[32]Meta分析研究綜合評價了腦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定期復查、規律用藥等7個方面,分析發現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還提高了腦卒中病人的鍛煉、復查、用藥和控制煙酒的依從性,并提高了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4存在的問題
4.1信息安全
保護信息安全是所有移動醫療平臺面臨的問題[33],且現階段的移動APP、大數據分析、云計算平臺等研發公司都是商業公司,通過醫療信息平臺的診療如何保證用戶個人隱私,數據是否存在泄露的風險,加強該領域的監管尤為重要。我國已成立了移動醫療委員會負責相關事宜,但仍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就平臺中的信息安全、用戶權益、權威性評價等問題做出明確規定[34]。
4.2功能應用
移動醫療信息平臺的研發要求研究人員需要了解一些具體的醫學知識,而臨床專家和病人的參與會給研發帶來很多好處[35]。但此方面的研究較少有報道臨床專家直接參與移動醫療平臺設計[36],未能結合各類患病人群的特點,導致應用未能貼合實際,方案設置不夠合理,缺乏針對性與使用,干預效果不佳,直接影響延續護理工作質量。建議結合各類人群護理形式、內容等方面,探討更為合理的理論模型,使其應用設置更為合理,以期達到干預效果[37]。移動醫療信息化的有效性研究部分研究樣本量較小,研究設計較單一,仍需大樣本、多中心試驗進一步驗證其在病人延續護理中的效果。因此,建議提供移動醫療應用環境、提高病人使用依從性、大樣本探究有效性是病人移動醫療信息發展的關鍵問題。
4.3多學科協作
多學科合作對提高延續護理質量起著關鍵作用[38]。但國內移動醫療延續護理小組大多以科室護士為主導,缺乏相應的醫生、營養師、康復師、程序員等其他專業成員合作。馬欣蕾等[39]借鑒國外多學科合作的成功經驗,組建專業的醫護團隊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病人提供基于微信平臺的院外延續護理。建議提高護士專業素養,加強相關信息化知識的培訓,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多學科合作。未來研究需要開發符合目標人群需求的移動網絡信息平臺,注重多學科、多部門的合作,并做好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的培訓工作,為病人提供有計劃性、連續性的整體護理。
作者:肖雅婧 邵圣文 單位:湖州師范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