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骨科護理中快速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骨科患者的護理工作中開展快速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隨機抽選2017年4~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64例患者進行對照研究,經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32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快速康復護理,對比兩組康復效果。結果:觀察組疼痛分數低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上針對骨科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有利于緩解疼痛,降低并發癥率,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快速康復護理;骨科;疼痛;住院時間;并發癥
骨科疾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患者,老年人群由于歲數增長,體內機能以及各個重要器官功能衰退導致行動障礙,也就更加容易發生骨折。目前均普遍使用手術治療法對骨科疾病治療,手術過程時間長且患者會感受到較強烈的疼痛感[1],對預后造成影響,改善臨床護理服務將起到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對收治的骨科患者采用快速康復護理,分析探討該護理方法的療效和價值。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4~2018年5月期間在本院骨科治療的64例患者,經抽簽法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32例。對照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為(68.65±3.45)歲,手術類型:脛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7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12例,肱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4例,膝關節置換術4例,椎骨骨折內固定術5例;觀察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61~77歲,平均年齡為(67.48±4.63)歲,手術類型:脛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6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10例,肱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5例,膝關節置換術6例,椎骨骨折內固定術5例。組間常規臨床資料相似,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安慰患者情緒,依照醫囑服用藥物。觀察組進行快速康復護理進行干預:術前護理:初期對患者開展入院宣教,清潔并美化住院部給予患者一個舒適的治療休養環境。觀察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2],評估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采取相應預防措施,重視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對患者講解抗生素抗凝劑的效果和不良反應;講解麻醉、手術的情況;告誡治療期間戒煙戒酒,關注氣溫避免感冒;指導便盆使用方式并在床上練小便,預防術后出現尿潴留;指導患者咳嗽、咳痰以及深呼吸的訓練;術前做藥物過敏試驗,若患者存在過敏則另外選取治療方案,叮囑患者在術前需要禁食禁水。術中護理:對手術室消毒并隔離,手術相關醫護人員做好消毒措施。手術前半小時加熱手術臺,保溫措施防止患者手術中受涼,預防低溫引發患者術中缺氧。消毒切口處的皮膚,防止發生感染;術中給予患者抗生素,觀察患者的切口出血情況以及引流狀況、是否出現神經損傷或血管損傷[3]。術后護理: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要時刻注意患者各項重要生命體征,監測不良反應的發生征兆,如果患者自身感受到劇烈疼痛可以給予適量的鎮靜劑緩解,之后評估疼痛狀況,計劃好停藥時間。此外還要盡快的指導患者進行離床活動,護理人員應該向每一位病人詳細講解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性和優勢,讓他們對快速康復護理理念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手術結束后患者恢復清醒即可開展床上運動,比如屈膝、抬臀和踝部鍛煉等,簡單的床上運動能夠有效防止腸梗阻和腸粘連的發生,降低肺部其他并發癥的發生風險[4];飲食方面要指導患者有合理膳食,多攝入高鈣、高蛋白質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手術結束后聽診發現有腸鳴音,則說明可以讓其進食適量流質食物,包括米湯、小米粥等。
1.3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觀察患者住院時間、并發癥。1.4統計學方法數據使用SPSS15.0處理,計數資料、計量資料用發生率(%)、平均數±標準差(珚x±s)表示,x2、t檢驗,當P<0.05時,說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組間疼痛評分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顯示觀察組疼痛分數低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對比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在日常生活中造成骨科創傷原因較多,例如過度運動、摔倒、勞累、碰撞硬物等,目前治療骨科創傷主要方法為手術,在手術案例增多的背景下,累計了大量治療經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療的有效率和成功率。但仍舊無法徹底避免術后感染,從而影響到患者的預后。隨著快速康復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人們對該護理理念的理解逐漸深入,通過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和配合程度,增加了患者治療的信心,奠定了順利康復的基礎[5]。骨科患者術后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和腫脹感,骨折處較脆弱容易發生再移位,嚴重影響到患者的預后,通過早期功能訓練能夠促進修復關節軟骨,改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創傷骨科病人臥床時間長,可能出現便秘、肺部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影響病人愈后及康復;FTS強調早期下床活動,可增加腸蠕動和肺活量,同時加速切口部位的血液循環,促進切口愈合及下肢靜脈回流,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下肢骨折患者早期可能出現骨筋膜室綜合征,持續性劇烈疼痛進行性加劇是最早期的癥狀,所以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警惕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同時加強疼痛教育,提高病人的疼痛認知程度,減少病人疼痛忍受的意愿和對藥物副作用及成癮性的擔憂,使病人正確認識鎮痛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實現多模式有效止痛,使病人的疼痛感受減輕。快速康復護理模式通過術后按摩、指導床上大小便練習、呼吸練習等措施明顯的減少了發生感染、尿潴留以及血栓等并發癥的可能,顯著的改善患者預后。本次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顯著更高,而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兩個方面均低于對照組(P<0.05)。因此,對骨科患者應用快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的幾率,提高預后效果,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參考文獻:
[1]謝玉清.快速康復外科模式在創傷骨科優質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安徽醫藥,2017,21(4):769-771.
[2]郝玲霞,楊蘭芳,付青青.快速康復護理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鍛煉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20):84-86.
[3]杜改團,張守芳.快速康復外科模式在創傷骨科優質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3):254-255.
[4]邱文文,申延軍.快速康復護理在骨科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9):88+93.
[5]吳開琴.系統護理干預在促進骨折快速康復中的意義初探[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0):13-14.
作者:詹雯雯 陳呈 單位:九江市解放軍171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