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狀況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了解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狀況,為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參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樣法,對我國15所院校137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現況及需求進行調查。結果84.03%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認為臨床實踐期間的壓力非常大或比較大,且壓力主要來源于協調科研與臨床;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主要從研一第二學期開始進行臨床實踐,實踐時間以12~18個月居多;研究生臨床帶教教師主要是高年資護士;86.56%的研究生認為研究生期間的臨床帶教和本科階段無區別或區別很小;臨床實踐內容主要為基礎護理技能訓練、專科護理學習、跟隨醫生查房、參與護理科研、參與護理教學;臨床實踐期間有14.29%的研究生參加了專科護士培訓,21.17%的研究生參加了護士規范化培訓。結論應重視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期間面臨的壓力并給予積極引導,規范研究生臨床實踐與帶教,結合研究生臨床實踐需求,完善培養方案。
關鍵詞:護理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臨床實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采用方便抽樣法,對15所院校137名研二、研三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在線問卷調查。
1.2方法
在參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采用專家函詢法設計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狀況調查問卷,以問卷星方式進行在線問卷調查。問卷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年級、就讀學校、學歷、工作經驗;第二部分為臨床實踐現狀調查,包括對臨床實踐的滿意度、臨床實踐壓力、臨床實踐時間、臨床帶教師資、臨床實踐內容,是否參加專科護士培訓以及護士規范化培訓等;第三部分為臨床實踐期望調查。共發放問卷143份,回收143份,其中有效問卷137份,有效回收率95.80%。
1.3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據錄入Excel2010,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例數、百分比進行數據描述。
2結果
2.1MNS研究生基本情況
137名參與調查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中,男性12人,女性125人,平均年齡(26.2±2.5)歲;研二84人(61.31%),研三53人(38.69%);學歷:全日制本科124人(90.51%),專升本9人(6.57%),專科4人(2.92%);入學前有工作經驗的33人(24.09%),入學前無工作經驗的104人(75.91%)。
2.2MNS研究生臨床實踐壓力
對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期間的壓力進行調查發現,84.03%的研究生認為壓力非常大或比較大。研究生臨床實踐期間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協調科研與臨床(94.96%),臨床任務繁重(60.50%),專業知識不足(41.18%),缺乏臨床工作經驗(36.13%),人際溝通障礙(20.17%)。
2.3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時間
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時間主要是研一第二學期(68.07%),其次為研二第一學期(16.81%)。臨床實踐時間以12~18個月居多(52.10%),其次為19~24個月(24.37%)。對于入學前工作經驗對實踐時間的影響,74.79%的MNS研究生表示無論有無工作經驗實踐時間無區別,有21.01%的研究生表示有工作經驗者實踐時間更短,另有4.20%的研究生表示可根據自身情況申請具體實踐時間。
2.4MNS研究生的臨床帶教
2.4.1帶教形式
本次調查中,63.87%的MNS研究生有固定的臨床帶教教師。帶教方式上,22.69%的MNS研究生認為和本科期間的無區別;63.87%認為有區別,但區別很小;13.45%認為有很大區別。
2.4.2MNS研究生對帶教教師的評價
對帶教教師的總體評價中,48.74%的研究生選擇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但進一步對帶教教師科研能力進行調查發現,僅22.69%的研究生對帶教教師科研能力滿意,不滿意者占20.17%。
2.4.3帶教師資
本調查顯示,目前MNS研究生臨床帶教教師主要是高年資護士(78.99%),護士長(32.77%),專科護士(24.37%),導師(13.45%),普通護士(5.04%)。而研究生期望的臨床帶教教師分別是護士長(59.66%),專科護士(53.78%),高年資護士(49.58%),導師(46.22%)。
2.5臨床實踐內容
調查顯示,MNS研究生臨床實踐內容主要有基礎護理技能訓練(92.44%),專科護理學習(79.83%),跟隨醫生查房(64.71%),參與護理科研(63.87%),參與護理教學(57.98%),參加疑難病例討論(47.06%),參與護理管理(43.70%),參與社區實踐(15.13%)。
2.6MNS研究生的臨床實踐期望
2.6.1對臨床實踐時間的期望
有63.03%的MNS研究生希望實踐時間少于12個月,32.77%的希望實踐時間為12~18個月,4.20%的希望實踐時間為19~24個月。
2.6.2對與專科護士培訓和護士規范化培訓接軌的需求
分別有14.29%和21.17%的MNS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參加了專科護士培訓與護士規范化培訓。而根據研究生需求調查結果顯示,認為需要在臨床實踐期間參加專科護士培訓的占89.07%,認為需要參加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占71.43%。
3討論
3.1重視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期間的壓力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84.03%的研究生反映臨床實踐壓力較大。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的壓力主要包括科研壓力和臨床壓力。
3.1.1科研壓力
MNS研究生的科研壓力主要來源于科研和臨床無法協調以及缺少相關科研指導。本次調查中,有94.96%的MNS研究生表示實踐期間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協調科研和臨床。有研究表明,實習醫院對MNS研究生未形成統一的帶教模式,經常使學生的科研與臨床輪轉時間發生沖突[2]。研究生提出是否可以在臨床實踐期間單獨留出一定的科研時間,或上午開展臨床工作,下午留出時間做課題。培養者可考慮合理安排臨床和科研時間,以保障MNS研究生課題的順利進行,減輕研究生實踐期間的壓力。此外,學校可以多舉辦一些護理科研的專題講座與護理沙龍等,或增設相關課程,給研究生提供科研方面的指導。
3.1.2臨床壓力
MNS研究生的臨床壓力主要來源于臨床任務繁重、專業知識不足、缺乏臨床工作經驗以及人際溝通障礙。由于臨床工作繁忙,加之大多數研究生是應屆畢業之后直接讀研,缺乏臨床工作經驗,另外臨床技術更新換代較快,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此外,MNS研究生要應對護患、醫護、護護之間復雜的人際關系,面臨人際溝通壓力。因此,培養者應根據MNS研究生的臨床工作經驗,制訂詳細的實踐計劃,給予針對性指導,加強研究生對于新理論、新技術的學習以及溝通能力培養,積極引導研究生明確自身優勢,發現并解決臨床問題,增強臨床實踐信心。
3.2規范MNS研究生臨床實踐與帶教
3.2.1臨床實踐時間
目前我國尚未規定統一的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時間。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院校MNS研究生的臨床實踐從研一第二學期開始,臨床實踐時間以12~18個月居多,這符合專業學位研究生以臨床實踐為重點的培養目標。在絕大部分院校中,無論有無臨床工作經驗,研究生實踐時間無區別,僅少數院校有臨床工作經驗者實踐時間更短。有調查顯示,部分高校規定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學生可以免臨床輪轉實踐,直接進行專科方向的定向培訓,或可提前1年畢業[3]。因此,培養者可根據研究生培養目標、臨床工作經驗,適當調整臨床實踐時間。對于實踐經驗不足的研究生,需要安排其進行較長時間的臨床實踐,而有較多臨床經驗者,可以適當縮短實踐時間,多安排一些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實踐[4]。
3.2.2臨床實踐內容
國外護理院校主要根據不同研究生培養方向及護理能力設計實踐內容[5-6]。我國MNS研究生的臨床實踐科室及內容主要是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決定的,沒有具體要求與說明[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MNS研究生臨床實踐內容主要為基礎護理技能訓練和專科護理學習,其次為跟隨醫生查房、參與護理科研、參與護理教學。除了常規的護理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有近一半的MNS研究生還參與了護理科研、教學或管理。這符合研究生學習期望,MNS研究生希望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護、教、研方面的指導[8]。李崢等[9]的研究結果顯示,MNS研究生需具備的核心能力包括臨床護理能力、臨床研究能力、臨床教育能力、倫理決策能力、護理管理能力。因此,學校應重視MNS研究生臨床實踐期間在臨床、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滿足研究生學習需求。
3.2.3臨床帶教方式
本次調查中僅63.87%的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有固定的帶教教師。調查顯示,有固定帶教教師的MNS研究生對臨床教學的滿意度高于無固定帶教教師的研究生[10]。對于帶教方式,有86.56%的研究生認為研究生期間的臨床帶教和本科階段無區別或區別很小。這與羅彩鳳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醫院所能給予的臨床帶教并不符合MNS研究生的期望。由于我國護理專碩起步晚,臨床帶教還不完善,部分研究生帶教依然沿用本科帶教方案。有調查顯示,臨床帶教教師在研究生帶教中存在教學信心不足、教學目標不明確、帶教方式主要沿襲以往的教學經驗等問題[12]。因此,探索適合MNS研究生的帶教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3.2.4臨床帶教師資的選拔
美國APN教育臨床實踐指導者由專科護理師或臨床專科開業護理師擔任,他們一般具有某專科領域碩士或博士學位,且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強的教育指導能力[13]。我國MNS研究生導師大多為醫院護理部主任或護理學院教授,不能直接對學生進行臨床實踐指導,醫院選擇的MNS研究生臨床帶教教師大多是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本調查結果顯示,MNS研究生臨床帶教教師主要是高年資護士,而學生最期望的帶教教師主要是護士長和專科護士。MNS研究生對帶教教師的評價處于中等水平,但有20.17%的研究生對帶教教師科研能力不滿意。分析其原因,高年資護士雖然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但有部分護士初始學歷較低,且未經過系統的科研學習,缺乏科研指導經驗。研究生希望實踐期間提升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豐富專科護理知識,所以對護士長和專科護士有較高的期待。因此,在臨床帶教教師遴選過程中,除了考慮工作經驗,還應把科研能力等納入考核指標,并組織相關培訓,強化帶教教師科研能力,以便其引導研究生將臨床和科研相結合,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王曉芬等[14]構建的MNS研究生臨床帶教教師考評內容指標,可為帶教教師的選拔和考核提供一定參考,主要包括臨床護理能力、臨床教學能力、臨床管理能力、臨床科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此外,調查中有研究生提出“希望臨床工作經驗和科研經驗豐富的醫生加入臨床帶教教師隊伍,選擇有資質的帶教教師或帶教團隊共同培養研究生,以提高專碩培養質量”。
3.3結合MNS研究生臨床實踐需求改進培養方案
3.3.1與專科護士培訓的銜接
本次調查中,僅14.29%的MNS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參加了專科護士培訓,但是有89.07%的研究生期望在臨床實踐期間獲得專科護士培訓機會。我國MNS培養目標定位為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專門人才[15],因此,專科護士是MNS研究生畢業后的發展方向之一。專科護士和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并軌發展實際上是專科護理人才繼續教育與學歷教育的并軌發展,兩者都是因適應我國醫療事業發展對專科護理人才的需求而產生的[16]。實現兩者的并軌,一方面有利于壯大專科護士中的高學歷人才隊伍,優化專科護士培訓模式,提升專科護士培養水平[17];另一方面,通過專科護士培訓,MNS研究生豐富了專科知識,培養了專科實踐能力,有助于完善職業規劃[18]。調查中MNS研究生提出“希望在實踐過程中多進行一些專科技術、知識培訓,而不僅是常規的打針輸液”。還有研究生表示“醫院跟學校溝通欠佳,獲得專科資質的機會少,但是研究生實踐應該有針對性,選擇與研究方向一致的專科護士培訓,不僅有利于專科知識學習,還有利于課題開展,確保畢業后能勝任專科工作”。目前,已有部分院校提出統一研究生學位教育和專科護理崗位培訓制度,要求MNS研究生在學習期間獲得專科護理崗位培訓合格證書[3]。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省級專科護士培訓在各省間難以互認,而國家級專科護士培訓受限于培訓批次、地域、名額等[18]。
3.3.2與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并軌
調查中有21.17%的MNS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參加了護士規范化培訓,而在其期望調查中,有71.43%的研究生希望參加護士規范化培訓。我國于2016年出臺了《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此后各地醫療機構陸續開展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工作。有學者提出,將二者并軌既可避免相同內容的重復學習與重復培養,又能促使MNS研究生畢業后順利開展臨床工作[19]。護士規培不僅可豐富其理論知識,提高操作技能等綜合素質,還有利于護士快速成長為合格的臨床實用型護士[20]。目前臨床醫學專業已經實現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銜接。我國部分院校也進行了嘗試,要求MNS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期間接受規范化培訓,但并軌方案不盡相同。因此,探索兩者如何并軌也是MNS教育者需要思考的方面。本次調查中,有MNS研究生提出,可否將研究生臨床實踐時間納入規范化培訓時間,縮短畢業后規培時間。
4小結
臨床實踐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研究生將知識合理運用的途徑[7]。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MNS研究生進行臨床實踐,構建符合培養目標的臨床實踐模式,是當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培養者應結合培養目標和研究生的需求,改進培養模式,提高MNS研究生培養質量,為臨床培養一批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黃銳.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11):88-94.
[2]王小梅,王夢娜,秦燕,等.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探索[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4):572-573.
作者:楊志仙 董美宏 羅靜 何小蘭 吳陽 陳蜀 單位:昆明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