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模式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全球環境污染問題的不斷加深,環境治理已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考驗各國執政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我國環境治理中的難題在農村,而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之后備受關注,一時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重點。R村于2015年10月被廣西壯族自治區美麗鄉村廣西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評為“綠色村屯”,并于2017年達到了“宜居鄉村”的水平,被當地政府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典型。由此,本文選取該村作為實地考察點,分析當地人居環境治理模式取得成效的原因,為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模式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模式;多元共治
1問題的提出
農村人居環境是人居環境在農村區域的延伸。目前關于農村人居環境的研究尚未達到一定規模,學術界對其概念尚未達成共識。“人居環境”最早被提出是在1995年“人居環境與建筑創作理論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上,隨后,由吳良鏞先生創立了人居環境科學,并且對人居環境做了如下定義:人類聚居生活的地方即為人居環境。近年來學界也針對人居環境有了不同的討論,但大多是圍繞治理模式。呂建華、林琪(2019)認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是政府、村民、第三方組織、企業等利益相關者為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運用權力、資源等相互協作,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清潔美麗,最終達到人類社會和諧的管理過程;王曉毅(2019)指出,為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有效性,應該建立協議機制;袁家軍(2018)認為,宜居宜游、優美農村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等,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的三大重點內容,也是將農村打造成新時代“富春山居圖”的有效途徑;李伯華(2010)等提出,通過完善村莊規劃、健全制度保障等措施,可以改善目前治理出現的問題,通過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提高治理意識,規范行為方式,進一步完善治理模式。農村環境治理是由政府、農村自治組織、企業及村民等治理主體,利用政策、資源等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的目標,最終使農村人居環境清潔宜居成為一個穩定健康的良性循環。選取R村作為實地考察地點,是因為R村為所在鎮的環境治理典型示范村,并于2015年10月被廣西壯族自治區美麗鄉村廣西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評為“綠色村屯”,2017年達到了“宜居鄉村”的水平。由此,選取該村作為實地考察點,分析當地人居環境治理模式取得成效的原因,為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模式提供借鑒。
2R村基本情況
R村位于縣城北部,距縣城20km,離集鎮10km,與鄰縣接壤。全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共265戶1260人,有山林35172畝,水田138畝,旱地51畝,村民主要以種植毛竹、外出務工為主。2010年為建設水庫工程,R村進行整村移民搬遷,至2015年完成搬遷至新村,新村規劃設計有工業區、移民住房區、學校及村委辦公區,總用地面積284.547畝,共規劃建房265座,目前已建成256棟新房。2015年R村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村,2017年完成整村脫貧摘帽。2016年為加快產業發展,增加村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并于2018年引進某農業有限公司入駐R村工業園區,該公司以該村主要的產業毛竹深加工為主業,占地56畝,總投資2100萬元,年加工毛竹近6萬t,將完全解決全村竹子銷售難的問題。目前該項目一期已完成,正在試產中,已招收20名員工(其中R村村民12名)就業,項目二期的廠房正在進行建設。該公司在解決了部分村民就業的同時每年支付R村工業用地租金14萬元,極大地增加了R村集體收入。
3R村人居環境治理的經驗
3.1政府的支持與引導。從對當地村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采訪中可知,當地政府對農村環境治理極為重視,并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整頓村容村貌,提高當地村民的環保意識。首先,全額補貼安排保潔員進行村里的衛生打掃,垃圾清運。保潔員數量依據村人口總數而定,一般約1000人安排1名保潔員。鎮周邊的行政村保潔人員均由政府直接管理,偏遠村落由政府按村內人口2元/人/月的補貼標準由村委會自行聘請管理。其次,政府高額補貼新村建設。對于從舊地搬出的村民除原房子折現補貼之外,還按2.1萬元/人的標準進行補貼,大大提高了村民建設新村的積極性。最后,針對新村建設政府嚴格把關。每年城建部門以及計劃大隊都會到村里進行檢查整治,對亂搭亂建的現象進行嚴厲處理。對新建房子是否符合規定面積標準要進行嚴格監督。
3.2村委會的積極配合。從2015年新村搬遷至今,村兩委一直致于R村的村容村貌整頓監督及宣傳工作。首先,組建村民環保自愿者協會,對村民進行環保教育。村民環保自愿協會包括村兩委成員、部分黨員和一些先進積極分子。新村建設初期自愿者協會成員會挨家挨戶進行教育宣傳,提高村民的意識,改變過去亂扔亂放的生活習慣,同時自愿者協會成員也在村民中起到了帶頭作用;協會號召黨員及先進積極分子組織以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活動,引導全村人都參與進來,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從而提高當地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其次,配合鎮政府工作,抓好村莊整體規劃編制。如嚴格禁止村民進行亂搭亂建;制定村規民約,對村民公共場所亂扔亂放、垃圾不套袋等具體的行為進行約束。
3.3村民間的相互監督。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村民們逐漸開始把遵守村規民約、愛護環境衛生作為習慣與自然。當一件事情成為民眾默認的習慣時,那么他們便會不自覺地產生相互監督,并對反面對象進行“社會懲罰”。社會懲罰指的是村民之間針對不按村規民約或違背環境治理原則的行為的一種討論。例如針對有垃圾不套袋行為的農戶,村委會要求保潔員不收不打掃,拍照后公開在村委會信息公示欄并進行批評。而針對主動配合村容整治工作的農戶,則對其進行口頭表揚。用鼓勵批評的方式在民眾間營造一個保護環境是一種美德的氛圍,不僅提高了村民的意識,而且加強了村民間相互監督的效果。
4R村人居環境治理的特點
除了政府的支持引導、村委會的助力配合、村民的相互監督外,R村本身的地理位置、生態資源以及經濟基礎都對新村的人居環境治理有很大的幫助。
4.1地理位置。R村遷出地址距離縣城20km,離集鎮10km,屬于鄰近城區的村莊。位置的優越性有利于政府的直接管理與監督,更有利于政府對其進行合理規劃與整頓。
4.2重建優勢。R村為遷出村,重建的新村擁有更科學的規劃及功能區域劃分。由于是新建村,住宅區集中,房屋建筑標準統一,道路整齊劃一,使得整個村莊的樣子更現代美麗。相對于舊村的人居環境,新村村容村貌的整頓具有更便利的優勢。
4.3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資源。R村有山林35172畝,水田138畝,旱地51畝,其中尤以山林資源為主。其豐富的生態資源吸引了當地的防洪補水工程選址于該村,也直接促成了新村的選址與重建。
4.4經濟基礎好。該村地理位置佳,自然資源豐富,工程項目多。除了政府的防洪補水工程之外,因為要修建發電站征山,所處那片山頭的自然屯得到了1600萬元的補貼。此外,由于盛產毛竹,通過成立種植合作社,引進公司,也為該村集體增加了不少集體收入。2019年R村集體收入達24萬元,2020年可達28萬左右。由此可見,良好的經濟基礎也為該村的環境治理建設提供了保障。
5結語
R村在政府支持、村委會及村民的相互配合之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容村貌,為該村的村民提供了一個較好的人居環境。但是由政府主導的環境治理模式雖然在一些環境問題突出、政府認同度高的地方能夠發揮有效的作用,卻難以有效應對各種環境問題,以及精準的實施環境治理。R村的治理模式雖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但也存在缺乏其他組織力量參與與外部的監督等問題,這些問題或可成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劉晴晴 單位: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