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中的效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當前一種創新型且具有行政特性的水環境治理機制,“河長制”為各地方政府在治理水環境問題方面帶來了新的方向,并隨著逐步推廣,其取得的實際成效十分顯著。為了進一步探究“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中的效益,本文筆者結合多年實際工作經驗,并以張掖市黑河采用“河長制”進行水環境治理工作為例,分析其治理的過程以及取得的實際成效,望借此為實際工作提供參考的依據。
關鍵詞:“河長制”;水環境治理;效用分析
1引言
“河長制”是在水污染日益嚴重的背景下誕生的一種具備行政特性、高效的水環境治理模式。“河長制”一般都是由各級黨政負責人作為河長,并落實轄區范圍內河流的全面整治與管理工作;其主要宗旨是把行政管理過程中的各種競爭機制、約束機制以及激勵機制等融入到水環境治理工作中,從而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政府的作用,進而切實提高水環境治理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率。本文以張掖市黑河“河長制”落實的狀況為基礎,詳細分析了“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中的實際效用。
2“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中的效用
2.1“河長制”在張掖市黑河落實的基本狀況分析
黑河“河長制”生態環境治理工作自落實以來,全面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在實際過程中對工作思路進行完善與創新,逐步構建了市級河長部門對應工作體系,有效推進黑河水域的治理工作;同時,結合實際實行渠長制、片區長制,實現了河長治河全覆蓋。
2.1.1“河長制”實施過程中開展的相關工作
(1)在黑河兩岸開展大規模綠化造林活動,落實黑河大林帶建設,從而對黑河周邊的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堅持“全市一盤棋”的理念,統籌兼顧整片區域生態環境整治工作,結合不同河段實際自然生態狀況,有目的、分區域落實生態綠化工程,將黑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當地培育新興業態、建設美麗鄉村、構建景觀長廊等工作有機融為一體,以點連線、以線帶面,逐漸將散落在黑河周邊的生態景觀連成一個整體,構建黑河生態長廊。自實行“河長制”以來,張掖市政府相繼在黑河流域的高臺縣城區段以及甘州區大量種植花卉、楊樹、槐樹、椿樹、樟子松以及云杉等植被,打造了親水生態岸線。(2)對各河流水電站的違規行為進行綜合整治。責令影響河流生態環境的在建水電站停止施工,并將部分在建工程項目拆除,恢復河流原有的生態面貌。對于引水式電站而言,責令其建設生態基流自由下泄工程措施,避免人為干預;同時將水電站附近臨時搭建的多余設施全部拆除,并對部分被破壞的地貌平整覆土、植被綠化;而對于水庫以及引水渠而言,其整治的重點對象就是環境衛生,將區域內以旱廁為主的臨時設施全部拆除,對水庫前后壩坡、生活區以及工作區附近存在的垃圾清理干凈,將水面漂浮物打撈上來,集中運送到垃圾處理站。(3)全面落實黑河兩岸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在整治范圍內依法開展各種專項整治活動,其中包括恢復采砂坑、清理河道堆砂場、禁止無證采砂以及禁止在禁采區采砂等;除此之外,提高非法河道采砂以及亂堆亂放砂石料等行為的懲罰力度,責令河道內、黑河濕地保護區、祁連山保護區中的所有采砂場停止運營,將地貌恢復成原狀,并且在部分合理區域培育綠地以及種植本土植被,這樣不僅對區域內的采砂坑體進行了全面整治,而且也改善了生態環境,一舉兩得。各水電站增設污水處理裝置;生活垃圾必須集中堆放在指定區域,及時運送到垃圾處理站。開展植樹造林、水源涵養、水系治理、河道疏浚等生態修復工作,有效保護了區域內的生態系統,進而強化黑河的生態功能。(4)提高污水以及黑臭水體的整治力度,對農業面源污染進行嚴格控制。借助引水入城以及污水納管等措施,對黑臭水體進行處理,從而完成清污分流的任務;全面實行中水回用,推廣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中水處理符合相關規定后,將其引入到綠化灌溉中,最大程度避免中水流入到黑河水域;在河流交匯處以及河流入河排污口等區域增設實時監控設備,對斷面水質進行實時監測與控制,提高黑河濕地附近城郊村規劃整改的力度,切實增加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功能,改善人居環境。盡可能減少區域內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并建立廢舊地膜回收站,嚴禁出現廢舊農膜掩埋、堆積或焚燒等“以污治污”行為,避免對河流造成二次污染。(5)為了進一步確保張掖市境內河流生態平衡,全面落實水生態保護措施,實現對水資源、水生態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水生態保護監控信息平臺,建成水電站生態基流下泄監控、水庫管理監控、干支渠管理監控、河長制信息管理、防汛抗旱預警監控、監控信息系統綜合管理、應用服務支撐等七個主要板塊,對監管模式進行創新與完善。全天24小時實時監測全市66座水電站的生態流量和引水流量、31座重點中小型水庫庫區水位和運行調度管理情況、38條主要干支渠關鍵區段斷面流量及15條重點河流流量、水質、入河排污口等情況,從而高效完成報表管理、流量預警、斷點統計、下泄流量統計、發電引水流量監控、流量計量數據監管以及生態流量視頻監控等工作。
2.1.2黑河水環境治理實行“河長制”取得的實際成效
(1)與過去相比,黑河水質以及河流兩岸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河長制”實行之后,河流岸線實現了初步的統一,充分利用“一園三帶”項目(祁連山國家公園和黑河生態帶、交通大林帶、城市綠化帶),種植大片樹種,人工造林面積28.1萬畝,河流兩岸生態環境明顯恢復。對于前文所述的廢舊農膜、排污口、黑臭水體以及各區域垃圾的整治效果也十分顯著。在實行“河長制”之后,祁連山區域的黑河、梨園河、洪水河、西營河、東大河、討賴河等主要河流的出山口水質都達到了Ⅱ類,而黑河中游斷面水質也達到了Ⅲ類。(2)水源涵養區礦山項目以及在建水電站項目的整治關閉,緩解了當前區域內自然資源過度開采的壓力,不僅改善河流的生態狀況,而且進一步增加了河流上游區域涵養水源的能力。累計關閉了117宗采礦項目,撤離人員、拆除設施、封堵礦井、清理現場,對破壞嚴重的地貌平整場地、覆土綠化,礦區礦點生態環境全面得到治理恢復,當前河流兩岸的生態環境基本恢復了原狀。(3)河道非法采砂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依法對河道內53家非法采砂場進行強制拆除,清理整治河道370多公里、垃圾0.62萬噸,河道禁采區采砂場全部關停。針對河流兩岸遺留已久的大規模采砂坑,對其處理的方式主要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修建人工湖,并在周邊區域覆土綠化,總治理面積達3300多畝。全市范圍內都嚴禁私自在河道內進行采砂,一經發現嚴格處理。而對于河道外的采砂行為,也有明確規定,其中包括采砂的量、采砂的深度以及采砂的單位,并督促相關單位在采砂完成后必須對采砂坑采取回填處理。(4)通過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加快了河流生態系統與環境恢復的速度。借助地理、水質以及水文信息大數據,基本完成了全市范圍內重點水域的監測工作,信息監控網絡全面覆蓋。河流生態流量、干渠引水流量、水電站生態流量實時監控以及重點入河、渠道水庫排污口的視頻監控的廣泛應用,切實提高了監管的全面性以及精確性,實現了監管的全覆蓋,大幅降低了各種違規行為出現的幾率,進一步提高了河流水生態的安全性。
2.2未來展望
(1)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遵循河湖自然規律,在產業發展、環境治理、旅游建設、河湖整治以及城鄉建設等工作的規劃、設計、建設過程中強化生態理念;對轄區范圍內河流的生態環境實施有力保護,為其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進一步加強河道管理、保護、整治的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開展河道圍墾、非法排污、非法河道采砂等各類重點問題專項整治活動。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河道采砂行為進行規范,對河道環境進行合理整治,使河流兩岸生態環境保持應有樣貌。重視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強化入河排污口水量以及水質的監測力度,從而切實提高河流水質。(3)將河湖問題排查工作作為落實“河長制”的關鍵,參照河流劃界工作,全面分析河流生態環境的實際狀況,精確定位影響河流生態健康的關鍵因素,對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和“一河一檔”進行優化完善,為河流問題治理措施的順利落實奠定堅實基礎。
3結語
綜上所述,以張掖市水環境治理中“河長制”應用的實際效果來看,其能夠切實提高水環境治理的質量與效率。因此,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實際狀況,在進行水環境治理的過程中,合理推行“河長制”。作者簡介范斌,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水電工程。
作者:范斌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