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良好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入,城市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城市大眾對于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質量的有效載體,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很多城市通過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提高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形象。然而,當前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還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文章從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性出發,分析了當前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設計原則,并提出了改進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
城市公共空間不僅是城市大眾公共交往、休閑娛樂的場所,還是其進行情感交流、獲得精神體驗的空間,同時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城市大眾可以利用城市公共空間組織和開展公共活動,優美的公共空間景觀環境可以有效塑造和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因此,城市公共空間具有使用功能和景觀功能。通過環境藝術設計,城市公共空間的功能可以得到完善和優化,進而為城市大眾提供更加溫馨、舒適的生存和生活環境,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城市魅力。
一、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的必要性
(一)提升城市環境質量的內在需求
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是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城市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推進城市發展的同時,為城市大眾營造良好的生活和生存環境。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是對建筑室內外的環境運用藝術性的設計手法進行藝術創造,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旨在營造優美、舒適、溫馨的城市公共空間,進而為城市大眾提供更加美好的生存和生活空間。
(二)滿足城市大眾審美需求的必然要求
現如今,城市大眾的審美標準和審美水平不斷提升,審美需求日益多樣化。對城市公共空間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藝術和技術的有機結合,以大眾的審美需求為出發點,運用多樣化的設計方法營造出與城市大眾審美趣味相契合的公共空間環境,從而最大程度滿足城市大眾的審美需求。
(三)提升城市形象的客觀要求
城市公共空間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城市公共空間環境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城市的外在形象。環境藝術設計作為藝術設計的重要構成,在空間環境營造中具有顯著優勢。在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者應采用現代設計理念,發揮創意思維,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并運用藝術性的表現手段對公共空間進行藝術化的創造,營造出優美、舒適且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空間景觀,塑造出別具一格的城市面貌。
二、當前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同質化現象嚴重
在當前的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中,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甚至出現了“千城一面”的尷尬現象。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下,信息傳遞的速度更快,范圍也更寬廣,一個景觀風格的流行,勢必會引起一股潮流,部分設計者“拿來主義”思想嚴重,不能根據城市自身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的環境藝術設計,盲目跟風,以至于出現了“千城一面”的尷尬現象。
(二)人情化要素缺失
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大眾公共交往、休閑娛樂的場所,是體現社會生活的舞臺。現如今,城市大眾越來越注重生存和生活環境的質量,城市公共空間不僅要具有優美的景觀,還要具有溫度,使城市大眾能夠感到溫暖,獲得身心愉悅,在滿足其審美需求的同時也要最大程度滿足其心理、精神等需求。然而,當前的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中人情化要素缺失,部分設計者不能從城市大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在設計中過于注重空間的形式,忽視了以人為本,以致于設計和營造出來的公共空間環境也顯得愈發冷漠。
(三)大眾參與度低
城市大眾是城市建設的主體,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應該廣泛聽取城市大眾的意見和建議,讓大眾參與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設計中,以滿足城市大眾對城市公共空間環境的審美、心理、行為以及精神等多方面的動態需求,提升城市大眾的幸福感。但是,在當前的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中,城市大眾參與度較低,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這一城市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甚至成為了個人表達和宣泄自身設計個性的工具,或者是變成了階級意志的產物。不管是設計師個人還是相關設計單位,對于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性都缺乏足夠的認識,對于其復雜性和完整性也缺乏全面的理解,以致于在完成設計項目之后,問題較多,不能獲得大多數城市大眾的認可。另外,部分城市大眾對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的認識還停留在植樹、種草、養花的層面,認識和理解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其不愿意參與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中,這也是造成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大眾參與度低的原因之一。
三、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原則
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要遵循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生態性、文化性、動態性等設計原則。因地制宜就是要求設計者要結合城市自身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藝術創造,即在尊重城市地理自然環境條件的前提下進行適宜現代城市大眾生活的藝術創造,或者是結合公共空間周邊的環境進行協調性、統一性的環境藝術設計,營造出與周圍環境相融的空間景觀。在現代設計領域,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受到了廣泛重視,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也要堅持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城市大眾的多樣化需求,融入人情化要素,展現人文關懷,進而營造出能夠滿足城市大眾多樣化需求的公共空間環境。在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現代社會,生態性設計原則是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之一,通過生態性的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營造出綠色健康、安全的公共空間環境。另外,每個城市在長期的發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城市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中要遵循文化性的設計原則,充分挖掘和提取城市文化元素,使之與設計相融合,進而凸顯城市文化特色。
四、改進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的策略
(一)城市文化的挖掘、提取和融入
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城市的文化也存在著差異性。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不應該一味地大拆大建,而是應該運用藝術的創作手法對公共空間進行藝術的創造和加工,在創造和加工的過程中對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或者景觀應該進行合理的保留,或者對其進行再創造、再加工,使其在保留地域特色的同時也能夠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進而滿足現代城市大眾的審美需求。創新是設計的靈魂,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要在借鑒和汲取精華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自身的特點進行創新設計,以營造出具有城市本體特色的空間景觀。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要打破設計的同質化,設計者應對城市的文化特點、歷史發展脈絡等進行深入的了解,挖掘和提取城市文化元素并將其融入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中,進而設計和創造出具有文化內涵和城市特色的公共空間景觀,打造城市文化的名片。
(二)人性化設計理念的融入和應用
廣場、街道、公園等都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構成,其主要功能都是為城市大眾的生活提供服務。在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者要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不僅要充分考慮城市大眾較高層次的生活需求,還要綜合考量城市大眾在審美、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在設計中融入人性化設計理念,進而創造適宜的空間尺度,完善公共空間環境設施,營造綠色自然環境等,以滿足不同類型人群的多樣化、差異化需求,進而展現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的人文關懷。例如,可以根據街區人流量大小合理地放置具有創意和藝術氣息的座椅、垃圾箱以及燈具等公共設施,這些具有創意和藝術氣息的座椅、燈具,甚至垃圾桶不僅僅是公共空間環境設施,還是一種城市公共藝術。它們在為城市大眾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也能美化公共空間環境,營造出輕松愉悅的環境氛圍,使生活在快節奏城市中的大眾能夠獲得短暫的停留,感受城市的溫暖,感受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的人文關懷。
(三)提升大眾參與度
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是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質量的內在要求,也是滿足城市大眾審美需求的必然要求,同時還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客觀要求。不管是設計者,還是設計單位,抑或是城市建設相關部門等都必須對此有深層次、全方位的認識,并給予足夠的重視。與此同時,還要對大眾在城市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充分的尊重,積極聽取城市大眾的建議和呼聲,和城市大眾聯起手來共同進行城市建設,共同營造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間環境。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相關部門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和新媒體等新興媒介讓城市大眾參與具體的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項目中,在向城市大眾展示和講解設計方案的基礎上,要求其對設計方案進行滿意度投票,并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其合理且可行性高的建議積極采納,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設計方案,從而使營造出來的城市公共空間環境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城市大眾的多樣化需求,提高城市大眾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五、結語
公共空間是現代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公共性空間場所,對其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相關設計人員對此應該有全面的認識。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協同、公眾參與等,并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進行系統性、科學性的藝術創造,進而為城市大眾構筑美好的公共空間環境。
參考文獻:
[1]周潤華.淺談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設計方法[J].魅力中國,2020(2):274-275.
[2]戴東曉.淺談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設計的人情化要素[J].現代園藝,2018(10):102-103.
作者:郭云帥 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