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質量的提升原因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我國高職教育體系中蓬勃發展起來,在取得令人欣喜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實際問題。本文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展開了分析,簡要概述了該專業培養人才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合理提高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質量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社會實踐;課程體系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加深,積極調整教育體系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動力,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則由此發展蓬勃起來。該專業由于其市場的需要較大,就業形勢好,因而在高職院校中學生所占比例較為可觀。另外,該專業屬于技術型專業,較為符合高等職業教學理念,因此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1]就當前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環境而言,它正在逐步走向職業教育學習的專業化舞臺。該專業由于尚在發展初期,其教學計劃和教學安排大體以“藝術設計”教材為主,教學大綱延續傳統藝術院校的案例指導,很多方面缺乏創新理念和開拓精神;該專業的課程結構比例失調,課堂教學質量不高。另外,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難以有機結合導致該專業學生畢業后很難找到合適工作。[2]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發展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首先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理論教學內容單一,且不注重學科基礎知識的聯系,導致課程比例失調;其次由于教師不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致使理論知識不能得到科學運用;最后是由于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有限,沒有優秀的專業團隊難以發掘該專業的優勢資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二、提高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構建科學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根據相關調查發現,無論是當前尚在學習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還是早已經踏入社會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都指出學習“空間設計”“材料科學”以及“建筑基礎知識”是研究環境藝術設計的基礎入門,因此構建學科與學科內容之間的聯系,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將每科分散的知識聚合起來,由此培養出環境藝術知識扎實又懂得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技術人員。以劉國鈞針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提出的改革措施來看,不難發現其將環境藝術設計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分別圍繞課程設計專業知識學習和具體操作施工管理進行課程教學。在專業知識學習中要重視將教材知識與計算機運用結合起來,以現代化信息技術輔助學生進行高效率的學習;而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需要創造有利條件,引導學生對環境藝術有感性的認識,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參觀市內設計與裝修,了解更多室內結構與設計的科學認識。(二)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強化學生運用能力。在針對環境藝術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在校內展開理論和實踐學習之外,還需要加強學校與涉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各個企業進行合作,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設計基礎知識和建筑常識之后,安排學生多參與校外實踐。在這方面需要學校努力搭建好與企業的合作平臺,為高職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在校外實踐中,學校要根據每個企業涉及的板塊不同,劃分出不同的實訓內容,通過分步驟、分企業的校外實訓方式鍛煉學生實踐能力。這種鼓勵學生參與企業社會實踐活動的模式能夠有效縮小職業院校專業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運用的差距,為該專業學生今后步入社會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三)形成教學評價機制,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是學校建立相關的基礎設施,以及培養一批有專業素養的教師團隊,只有這樣才能夠整體提高該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則能夠從教師教學的角度進行監督和引導,增強教師的職業素養。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需要從兩方面展開,一是積極督查教師在課前備課、課堂安排以及課后作業這三個方面是否做到了高質量和全面性;二是不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專業知識的考試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的檢驗對學生展開專業考評,這樣也能夠反映出高職院校中教師的教學質量。學校可針對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進行獎勵和表彰,鼓勵該專業的教師努力提高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確保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穩固地位。
三、結語
總之,當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工作仍舊存在著許多問題,但通過以上針對學科體系的完善、實踐與理論教學的結合以及教師評價機制的建立,將能夠有效提高該專業的教學質量,從而增強學生的專業素養,為今后的社會發展培養出環境藝術設計方面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莊艷.高職環境藝術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4).
[2]鄒琦姝.談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和發展[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0).
作者:潘莉萍 單位: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