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策略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們對環境問題越發關注,如何使社會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環境設計專業應運而生,并逐步形成一種獨立的學科。環境設計專業迅速發展,成為高校教學的實驗田。順應時代的需求、改進固有的教學模式、完善新學科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點。我國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目前處于起步階段,教學模式不夠合理,部分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當下,高校應改進環境設計專業的教育模式,提高基礎教學質量,以培養出實用型環境設計人才。
關鍵詞:環境設計;人才;高校教育
一、環境設計專業產生的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建設發展迅猛,但是粗放型的發展模式片面地把城市的發展等同為城市經濟的增長,導致出現了一些環境問題。高等教育可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大量的人才,肩負著培養新型社會人才的重要使命。在經濟發展的驅動下,新技術、新科技得到了應用,環境設計教育成為新時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師要重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對固有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其中,創新是環境設計專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二、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本科教學現狀
1985年,中國建筑學會于北京召開的中青年建筑師座談會,使環境藝術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學科進入大眾的視野。環境設計專業以建筑、環境、規劃、造型審美為基礎,順應社會的發展需求,以提高環境質量、保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設計專業在高校的發展歷史并不算長,以藝術類院校和工科院校為主。由于不同的高校對本科教學性質的理解存在差異,不同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定位也有一些差別。部分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較為單調、狹隘,培養出來的學生綜合素質欠佳、知識結構不夠合理,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師應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努力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三、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環境設計專業是一個年輕的專業,充滿了魅力,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建筑行業的發展,環境設計專業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當下,人們追求生態平衡,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烈。環境設計專業跨越建筑專業與美術專業,是一個綜合性的專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調整知識結構,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改進固有的教學模式,聯系實際,抓好課程建設,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在課程整體構思方面,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改進教學方式,還要充分認識到環境設計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造力,明確創造是設計的主線,以建筑內部空間、外部空間和公共藝術空間的設計為教學的重要方向,引導學生學習建筑基礎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加強社會實踐環節的教學,利用假期合理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市場調查,使其熟悉項目流程,提高其社交能力和協作能力。在教學課程設計中,除了專業知識外,與本專業相關的美學、企業文化、軟件知識都是課程設計的重點內容。教師要讓學生了解空間設計理念,學習工程預算、室內外設計原理、城市規劃以及環境照明等知識,掌握各種施工流程,運用計算機等輔助工具展示空間設計的最終效果。
四、對我國環境設計專業本科基礎教學的思考
環境設計專業具有特別的專業性質,知識結構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筆者認為,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更加有利。高校可采用五年制教育模式,基礎教育階段為三年,后兩年主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綜合素質。教師引導不同就業方向的學生選修不同的課程,從而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此外,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關注藝術與生態的關系,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使藝術與技術統一起來。環境設計是在建筑空間的基礎上進行的設計,在環境設計教學中,教師在注重建筑本身的空間框架的同時,要研究新材料與新技術,將環境設計與建筑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實現全方位的人才培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付夢寒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