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棚戶區改造外環境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持續加快,房地產行業也迎來了全面發展,尤其棚戶區改造成為很多城市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長春市針對棚戶區改造不斷加大力度,旨在為廣大居民創造更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不過長春市棚戶區成因比較復雜,在改造過程中受到內外環境影響,因此遇到不少難題。本文針對長春市棚戶區改造外環境設計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問題并找到合理的解決對策,期望為長春市棚戶區改造提供合理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長春市;棚戶區;改造;環境
長春市區里面棚戶區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3種,首先解放之前勞動工人以及貧困農民遺留的土房以及貧民屋,不過目前窩棚住房基本也沒有了;另外一種則為解放后重新建設的家屬房以及廠房,當然也包括在農民礦區附近新創建的簡易房;還有一種就是以以上兩種棚戶區作為基礎,居民臨時個人搭建的一些違章住房。
1長春市棚戶區的成因及特點分析
1.1長春市棚戶區形成原因
長春市區里面棚戶區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3種,首先解放之前勞動工人以及貧困農民遺留的土房以及貧民屋,不過目前窩棚住房基本也沒有了;另外一種則為解放后重新建設的家屬房以及廠房,當然也包括在農民礦區附近新創建的簡易房;還有一種就是以以上兩種棚戶區作為基礎,居民臨時個人搭建的一些違章住房。
1.2分布特點
2005年10月國家有關部門正式頒發《關于推進東北地區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緊接著長春市開始對市區棚戶區進行全面改造,重點改造地塊一共為108塊,不過整體分布非常散亂,全市各個區基本都有,總占地規模大致為1800h㎡。朝陽區需改造的棚戶區為16塊,占地規模大小210h㎡;綠園區之前共23塊棚戶區,占地規模大小為422h㎡;二道區以前棚戶區一共為21個,占地規模404h㎡;寬城區以前的棚戶區一共為23塊,鐵南以及鐵北各有4塊以及19塊,總占地規模一共196h㎡。南關區在改造規劃中的棚戶區為17塊,比如東榮大路北一直到環城路以及長春東北地區,包括民用以及工業在內的棚戶區占地規模共120h㎡。
1.3房屋特點
房屋特征主要體現在臟危、亂、簡、舊以及棚等方面,功能較為落后,成套率普遍較低。其中“?!敝饕傅氖欠课荽嬖谳^大的安全隱患,危險性較高;“亂”指的是房屋布局凌亂無序,胡亂搭建,周邊環境比較差,尤其衛生問題更為明顯;簡”指的是在結構上應以傳統的磚塊以及木板等為主,造型較為簡單,沒有很好的抗災難打擊能力;“棚”指的是主要以低矮以及平房為主,沒有很好的采光鏡,彼此間間隔交叉,房屋沒有安裝衛生間以及廚房等設備;““舊”其中有的房屋建造使用至少在30年以上時間,破舊不堪。舉例來說,南關區棚戶區住戶密度相當大,原因在于該區為老城區,很多在日偽期間就已經搭建成。解放大路為該市所有交通干道中最重要的一個,然而在琿春街周邊還有不少“夾焰”棚戶。2012年南關區有關部門開始正式對琿春街棚戶區進行征地,以后附近環境有了很大改良。
1.4人口特點
人口數量比較大,結構復雜,治安管理存在較大隱患,除了有大量救濟戶以及困難戶之外,還有不少下崗職工,存在嚴重的老齡化現象,人均收入普遍偏低。因為棚戶區整體環境質量偏差,租金以及售價相對比較低,因此吸引著大量前來長春市打工的人員。尤其伴隨著外來打工人員數量的快速擴充,人員結構更加復雜,主要以三無人員以及打工人員為主,個人素質不高,管理起來難度偏大,因此面臨著嚴峻的治安管理形勢,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1.5環境特點
棚戶區環境不容樂觀,整體表現為臟亂差,在建筑布局以及空氣質量方面表現的更為明顯,外部環境相當惡劣,道路高低不平,尤其在雨雪天更是難走,甚至無法出門。有人稱棚戶區里面和外面簡直是兩重天,舉例來說,八里堡具體坐落在長春東北地區地區,西岸為東榮大路以及伊通河,北邊一直延伸到環城路,之前該地區擁有大量的棚戶區以及工廠,環境臟亂,被當地人稱為長春市的“貧民區”。
1.6基礎設施特點
棚戶區內部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雖然各家各戶基本上都能供電,然而有的用戶無法供水,日常生活不得不借助公共廁所以及公共水龍頭,不管燃氣還是熱力管網都沒有到達棚戶區。棚戶區內部道路泥濘難走,很多地方地勢偏低,尤其在雨雪天氣很容易形成倒灌現象,再加上房屋數量偏多且密集度較高,基本上沒有戶外活動以及綠化等場所。
2長春市棚戶區改造現狀調研
2.1建設用地現狀
2009年長春市正式確定棚戶區改造計劃,拆除面積一共為1052.96h㎡,其中包括二道街、長通路、衛星路北側、繁榮路東嶺南街以及永春路等在內的共9個地塊,涉及到的拆遷戶共1.9286萬戶,建筑規劃總面積為978.19h㎡。全市包括危舊房以及棚戶區在內的改造建筑面積共230h㎡,新拆遷占地規模共16.5h㎡?;剡w房以及計劃施工占地規模分別為147h㎡以及440h㎡,其中回遷房、新開工以及結轉占地面積分別為33h㎡、220h㎡以及114h㎡,投資金額一共為58億元。2017年全年需要拆除的危舊房一共有59個地塊,涉及居民戶數超過43400戶,涉及企業超過310家,其中其他構筑物以及違章建筑分別超過1400個以及6800個。
3長春市棚戶區改造外環境調研分析
3.1此次調研主要集中在長春市
5個區域棚戶區,分別為寬城、南關、朝陽以及二道、綠園等,調研過程中重點主要集中在建造時間、風格以及整體規模等方面,對這些棚戶區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利用調研結果對環境設計自身優勢以及建設問題進行總結。在調研過程中對哈爾濱市不同類型的建筑小區設計以及建設情況進行充分調研,比如小區一層、多層以及高層等不同層的規劃項目以及屋頂花園建設等,利用調研以及考察所得資料數據,在整理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為之后研究相關課題提供數據方面的借鑒參考。
3.2調研資料分析
最近幾年長春市開始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建筑風格從最初的行列轉移至目前的混合式,在布局上主要以半圍合式以及圍合式作為主要方式,對建筑物結構、運作空間、生態環境以及基礎結構進行優化,為小區居民提供溫馨舒適的外部環境。與傳統的點式以及行列式相比,建筑組合以及形式更為科學合理,將周邊環境、光照情況以及光照等外界因素全部考慮在內。魯輝國際城一期回遷區占地規模一共41062㎡,住宅規劃主要以6層為主,西邊有14以及16層的高層規劃,一層規劃為公共建設用地,其他層全部為公寓,規劃建筑規模為80747.15㎡,公共建筑、住宅、地下以及車庫面積分別為47056.94㎡、26933.12㎡、824㎡以及5933.09㎡,涉及到的住戶共409戶,綠地率超過28.05%,地面停車位暫規劃303個。
3.3植物景觀
目前國內東北居住區植物景觀相關建設工作仍在進行,不過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品種不能多樣化,季相不夠顯著。具體來說,由于受到氣候、地理以及溫度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該區域植物種類不夠健全,與城市綠化相比居住區綠化樹種明顯偏少。針對該區域草花地被以及藤本等職務展開充分調研,最終發現食物種類過于單一化,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在于可以搭配的植物種類不多,有的植物景觀在短期內很難發揮效果;此外,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開發商沒有重視環境因素,在配置植物方面顯得簡單粗糙。
3.4空間景觀營造
長春市棚戶區在環境改造過程中沒有重視空間營造,城市顯得太過單薄,形式過于單一化。不管什么形式的私密或者辦私密場地都不是絕對的,彼此之間相互依存,居住在棚戶區的老年群體在把握空間形態方面擁有很好的方向感,對個人與環境內在關系認識的較為深刻;在感知場所特質方面很容易出現認同感,對周邊環境以及文化也會產生歸宿感,因此在環境空間設計時首先要具備圍合感,與居民心理狀態保持一致。在設計空間形式時要將當地氣溫特征考慮在內,通過外界景觀要素組合成微氣候。
4長春市棚戶區改造外環境設計上一些問題
4.1空間小品人性化設計不足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小區外部活動空間沒有配置完善的設施,這也是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反映最多的一個問題。有的活動設備不夠多樣化,在場地上隨便放置健身器材,無法與場地進行有效配合;小區居民可能要經常用到兒童活動以及其他各類健身設施,因此在空間設置過程中盡可能保持多樣化,滿足生活以及健身等各種需求,讓場地與環境之間保持吻合,彼此映襯,形成一道亮麗的景觀。
4.2缺少歸屬感,忽略了鄰里關系重構
現代化棚戶區改造過程中歸屬感普遍欠缺,甚至將之前居民一直都保留著良好的鄰里關系徹底打破,改造后彼此之間交往頻率越來越低,沒有了人情味,改造之后的棚戶區普遍缺乏鄰里關系的重新構建,在人際關系上越來越冷漠,社區組織結構過于單一,導致很多居民普遍反映相互之間成了陌生人,甚至缺乏之前那種歸家的感覺。
4.3建筑布局不合理
目前有不少棚戶區已經改造完成,然而在環境以及生態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很多人使用之前的模式,兩棟樓之間間隔較小,材料不夠多樣化,隨便的成行成列,景觀材料材質不好,很容易出現老化。在設計建筑單體方面也有不少缺陷,舉例來說,根據設計請合理,功能較為單一,施工質量普遍不好。
4.4鋪裝設計過于單調,材料質量較差
通過調研可知,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沒有充足的資金,與周邊其他中等以及高等小區相比,選用的各種材料價格較低,沒有很好的耐磨以及耐用功能,在鋪裝形式方面非常簡單。
4.5綠化面積小,達不到規范要求
很多房地產商為了賺取更多利益,將本來用作綠化的面積直接設計成居住區,導致綠化面積越來越小,達不到有關規范要求。《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里面有明確規定,新建設小區綠地率須超過30%,規定,舊區改造后綠地率須高于25%。
5總結
對長春市棚戶區改造情況進行調研,并對調研成果進行分析。通過對長春市棚戶區改造現狀的調研,并對其調研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出棚戶區改造外環境的現狀、存在的典型問題,通過圖表、現場照片及文字等形式來展現分析結果,其問題表現在空間小品人性化設計不足;缺少歸屬感,忽略鄰里關系重構;建筑布局不合理;鋪裝設計過于單調;綠化面積達不到規范要求等問題。
參考文獻
[1]翟斌慶,伍美琴.城市更新理念與中國城市現實[J].城市規劃學刊,2009,000(002):75-82.
[2]張熙哲,上海棚戶區改造問題初探[D].同濟大學,2005.
[3]李乃勝.城市棚戶區防治的思考[J].城市發展研究(01):32-
作者:薛猛 單位:長春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