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設計心理學下的環境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不斷提高,人們的基本生活物質條件得到充足的保障。同時,物質保證也帶來了不斷增多的焦慮情緒和挑戰,大環境下,面對緊張的高壓工作與繁雜學習任務,人們開始越發關注內心精神世界的安置與宣泄。文章從設計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挖掘其在環境設計發展中的作用與意義。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環境設計;情感化
1設計心理學的概念
設計,指的是有目標、有規劃的創造出滿足人類情感或物質需求的過程。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它追求的不僅僅技術層次,也包含了藝術因素,設計浸透在人們生活中,為人的生活服務。設計心理學是作為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并建立在其基礎上的一門學科。它是將人們的思想、情感、意識思維進行歸納與總結,使其作用于設計的一門學問。隨著科技與藝術的發展,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后,設計心理學才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分支開始使用。心理學重視和反映了人們的需求,所以不能被忽視,由于人類大腦的一些普遍原則,行為習慣,決定了人們對設計作何反應,并進行相互作用。馬斯洛理論、奧卡姆剃刀原理、費茲定律、希克定律……這些耳熟能詳的理論也是設計的好幫手,在設計中,心理學無處不在。心理學的原則和定律,對結合現實運用尤為重要,近些年在設計各方面都得以體現。它是一門邊緣化的交叉性學科,無論在人的日常生活環境或是工作場所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設計更加注重借助人的心理活動達到完善體驗的目的。因此,作為一名設計師,更要加倍關注心理學原理,來創造優秀作品,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2設計心理學在環境設計中的意義
2.1設計心理學在環境設計中的意義
環境設計是一種復雜的實用設計學科,涉及領域十分廣泛,包括建筑學、環境生態學、城市規劃學、行為學等等。利用一定的原則或手法,對客觀環境的整體空間進行藝術的劃分和處理。它運用裝飾布置、圍合手段、布局擺放、光線照明等設計語言,以及小品、節點、植物等配置,使建筑物的內外空間滿足應有的功能需求,并呈現出特定的風格達到營造特殊氣氛的作用。空間環境是人們生活尺度與范圍的無限延伸,一個整體的環境水平能夠很大程度的影響到人的感官體驗、情感變化甚至是行為活動。因此,環境設計一直遵循著“以人為本”的定律。掌握人們的認知和情感變化對建立一個良好的空間環境極為重要,心理學在設計中必不可缺,表現人性化,貼近自然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2.2環境設計的心理學應用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分析了人的基本需求后,提出了五大需求理論,也稱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它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整體呈現金字塔形式。根據此理論研究探討得出結論,環境設計使用需求可在各方面體現。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這屬于基礎階段,以經驗為主。在設計中首先應保證有適宜人活動的充足光線及溫濕度條件,在休閑場所合理的安置座椅供人休憩,景觀小品應符合人體工程學。道路與植物布置要考慮其是否帶來便捷與舒適,而不可過于拘泥表面形式美感。環境的周圍應有明確清晰的指示與導向信息,它是給人提示的意符,告訴人們可以做什么,如何去做。即使身處陌生環境,也有足夠的安全感。社交需求與尊重需求在設計中應重點分析,如廣場、公園、休息廳等提供人們相互交往的空間需開放和愉悅的氛圍,滿足互動的需要。強調功能性的同時劃出私密空間,使人自由支配個人領域,不受干擾。最高層次的是自我實現需求,即通過追求內心理想獲得自我肯定,產生歸屬感和價值感。歸屬情感的激發可利用某一物品或場景營造點綴,讓人似曾相識,從而愿意片刻停留。它是對環境、回憶、和自我認知的肯定。當人看見在旅游過的景區購買的紀念工藝品會各種各樣的復雜情感,陷入對往事的回憶中。照片也是這個原理。也許在這個景區拍攝的照片和購買的工藝品本身并不具備實用功能,當它勾起了人們的記憶和情感,便擁有了特殊的價值。在陌生空曠的場地若有提供人們休息的座椅、涼亭或以植物花卉半圍合形成的安靜空間,也會讓人獲得歸屬感,從而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這樣處理使得空間環境更加細膩,也值得進一步的品位與推敲。
3案例分析———以維普里市立圖書館設計為例
北歐風格主要圍繞挪威、冰島、瑞典、芬蘭、丹麥五個國家展開,以其極富“人情味”的特點在功能主義基礎上增添一抹嶄新的色彩。在環境惡劣,資源也相對匱乏的背景下,返璞歸真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始終貫穿在北歐設計的藝術語言中。以最具北歐設計情懷的阿爾瓦•阿爾托的維普里市立圖書館設計為例,由于芬蘭所處獨特的地理位置,白天短,夜晚長,全年溫度低。在設計中,建筑的墻體較厚,立面采用大面積玻璃窗,窗外美景盡收眼底,使人身心愉悅。閱覽室利用頂部漏斗形天窗采光,保證自然光線的均勻漫射,燈光的溫度還可以融化天窗頂上的積雪,確保采光的需要。其次配有輔助燈光,以備夜晚使用。燈光設備的巧妙運用使人們身處封閉的環境中,不僅能保證學習效率,心理也不會產生壓抑、沉悶嚴肅等消極情緒,對人的心理感受形成最直接的作用。室內的裝飾極其重視原木材料的合理使用,貼近自然,細致入微,充滿了對人性的關注。維普里市立圖書館是阿爾瓦•阿爾托將建筑設計成功拓展到心理學領域的經典之作,使得學習在人的心理上也成為享受,為北歐設計探尋出一條新的思考道路。如圖1室內環境,圖2建筑立面。
4結語
環境設計是以人的感受為主體的,以自然為基礎的學科,設計心理學在環境設計的綜合應用中,應從人的認知、意識、行為傾向等方面作為主要把控手段,處理好感性思考與理性技術的互動平衡。在強調功能性的同時兼具心理需求,賦予人文關懷,優化設計,從而真正意義上達到改善生活品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美]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中信出版社.2003
[2]劉夢水.淺析北歐現代建筑設計之阿爾瓦•阿爾托的設計[J].建筑設計.2017.
[3]魏志芬,王玉潔.淺談環境設計中的心理因素[J].中國園林.2000.
作者:楊藝 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