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環境設計中的民俗藝術特性與傳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環境藝術是現代人尋求優良舒適的生活環境的一種表達方式,嶺南建筑派系無一不顯露出設計家們對建筑與自然完美結合的良苦用心,其中結構與色彩讓人感覺到美妙與和諧。嶺南傳統文化是一座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寶庫,它承載著這片水土成長起來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嶺南悠久的歷史與建筑設計在情趣、審美等方面與現代設計有著許多相同之處,人們在尋找新的表現形式和表現語言過程中,往往也會到傳統或民俗中尋找一絲靈感,有時候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嶺南民俗藝術;建筑;造型;設計風格
1文化自信造就設計良機
廣東省隸屬南部沿海城市,鄰靠香港、澳門,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城市,在這片熱土上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都迸發出新鮮的血液。廣東省處于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帶,嶺南傳統建筑的風格特征非常明顯,既有中國古典的庭院式造景,又有現代文化藝術底蘊,色彩裝飾方面遵循古樸典雅,講究生態自然。本文主要分析了嶺南地區文化對當代室內設計的影響與借鑒,探索當代室內設計方法,力求對嶺南室內設計發展有所貢獻。法國藝術家克萊爾特別重視民族性與地域性,強調藝術永恒和回歸起源,他倡導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并且贊揚這些作品中的鄉土烙印,套用克萊爾的觀點,設計中應該帶有本土傳統藝術的基因,在當今紛繁復雜的“全球化”設計圈子里,把握與堅持藝術的民族性,特別是現代設計的民族性,并將傳統與現代有序地編織起來非常重要。堅持現代設計中的民族性,很大部分是對民間美術借鑒與尊重。民間藝術傳承大多是隱性的,人們很難窺探到它的趣味,且人們覺得它太土,缺少洋味,這也是民間藝術藏匿于正統藝術下的原因。文化自信的復蘇帶來了更多的設計表現,這些文化力量將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基因發散出去,猶如骨子里迸發出來的野性的力量,在不斷地召喚人們回歸到文化的故里,財富的增長不僅表現為人們腰包里的鈔票變多,更多的是精神層面變得豐富、生活和諧、文化自信等。隨著時展,中國傳統的文化力量正在逐漸復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中國本土設計搭建了一個展示的平臺,嶺南風格的精髓在本土化,大自然優美的環境與現在的人文完美融合,描繪出一幅優美生動的華麗畫卷,合理運用嶺南風格的元素使民俗文化、地域風光與現代建筑交織在一起,在探索的過程中,中國的建筑風格將大放異彩,且充滿樂趣。
2嶺南寶庫“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中國的建筑、室內設計歷史悠久,與當代的建筑設計風格相比,兩者造型、材料、工藝等方面有區別,傳統建筑在設計情趣、審美趣味方面與現代設計有許多相同之處,設計師在創新作品的過程中,免不了去拜訪“民俗”這位老師,希望能汲取一些靈感。設計時,若加入嶺南地區的特色裝飾品,如粵劇、書法作品、刺繡、潮州的木雕、剪紙、窗花等,作品將別有一番風味。嶺南地區屬于廣東省,古有“南粵國”的美稱,改革開放后,嶺南地區室內設計蓬勃發展。古時候,南遷的中原文化、荊楚文化與當地的土著文化相互融合,經歷了一系列文化演變與發展,最終形成了嶺南地區有名的客家文化。隨著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發展,傳統文化在傳承與發展中被當地人逐漸認可,并不斷挖掘其價值。探索嶺南地區的特色室內設計方法,可形成一張地域文化名片,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如今嶺南文化的傳統民俗與現代文化相互交融,西方元素與現代元素相得益彰,融入百姓生活中。探討民間藝術與現代室內設計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就是探討這兩者間有機結合的可能,探討如何將民間藝術中的一些優秀傳統在現代設計中顯現出來,不斷深挖人們在設計中獲取的生活情調、質量和品位。建筑設計很多方面都可以借鑒民間藝術的色彩、造型和圖案。
2.1造型變化統一
室內設計師借鑒嶺南文化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嶺南風格的畫派、書法作品、刺繡、潮州的木雕、剪紙、窗花等,這些元素像一座文化寶庫,等待著人們去挖掘,這些文化藝術元素可以很巧妙地融入建筑裝設計中,將藝術的魅力植入生活中。南方地區氣候夏熱冬暖、炎熱潮濕,嶺南建筑多為庭院式組合建筑,空間的組合與布局靈活多變,外封與敞開的設計相互呼應,巷道曲徑通幽。例如在室內裝飾中,玄關的設計可以借鑒潮汕的木雕文化,門楣和檐口都可以為玄關的設計增添文化藝術特色,設計院落的風水墻時也可以利用磚雕藝術形式,綻放出文化的色彩。
2.2造型大巧不工
嶺南地區的氣候以溫熱潮濕為主,建筑設計中要注重防熱隔溫、通風遮陽等,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房屋以正南向為佳,但是在嶺南地區,為了避免長時間日曬,東南向才是最佳的選擇。嶺南傳統的建筑整體布局上結合了當地濕熱的氣候特點,空間布局方面強調房屋的朝向、通風、防止日曬等特點,所以在建筑設計時為達到空間劃分、通風透氣、采光充足的效果,可大膽采用通透裝飾板架來格擋,這樣既能區分空間,透氣性強,又靈活美觀,迎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室內空間設計方面,繼續尋找傳統文化的脈絡,在鑒賞了大量廣東優秀的園林建筑后,找到許多靈感,如可園,采用的是外封內開的建筑布局,將亭臺、樓閣、假山、園林全都封閉在了建筑內,對外為了安全,包得水泄不通,對內曲徑通幽,設置了大量的露臺、敞廳、鏤空的門窗雕刻等通風。開放性的建筑物布局,使整體建筑包羅萬象,但又達到了節能通風、通透明亮的采光效果,為了環保通風,在室內硬裝時用大量的木刻雕塑和隔扇屏風來切割空間。
2.3虛實呼應,天人合一
建筑造型的虛與實、統一與變化、均衡與穩定、節奏與韻律,這些在設計中通用的不二法則在嶺南建筑造型中充分展現了出來,在此,設計師可以將傳統的嶺南元素盡情揉開、掰碎、打亂,然后運用切割、分離、錯亂、穿插、轉變等手法,重塑真身,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更耐人尋味、變化無窮。建筑的外觀造型方面,可以大量運用虛實對比的手法,例如在南向的墻面可以設置全玻璃的落地窗,既保證充足的采光,又與建筑物中精致額門窗雕刻形成虛實對比,再將盆景、山石、滿洲窗相互輝映起來,一幅虛中有實、虛實相應的生動傳神的優美畫卷徐徐展開,美不勝收。
3嶺南風格建筑設計風格分析
嶺南地區的民間元素是一座偉大的寶庫,但是仍缺乏文化輸出,在大量的設計實踐案例中“千篇一律”抄襲的現象也十分嚴重,使得這張強有力的文化名片沒有發揮它應有的效力,特別是廣東省,它擁有廣州和深圳兩個特大型城市,在很多標志性建筑中沒有很好地將民俗的瑰寶表達出來,設計時建筑設計師傾向于洋大師的口味,對本土設計的自信心不足,導致對嶺南地區的文化脈絡與人文研究不足。在當代建筑設計中存在著一股嚴重的浮躁風氣,設計師寧愿拿來主義,不愿意潛心去研究文化的內涵與設計的升華,特別是在設計過程中,粗暴地將西方的一些建設作品套用在設計作業中,這樣的設計雙方都皆大歡喜,殊不知是惡性循環。運用嶺南的傳統元素時,只追求其形,不追求其神,久而久之誤導了消費者對于真正嶺南文化的審美,簡單模仿嶺南的風格及西方的設計形式,單一模仿與復制忽略了現代人真正的文化需求內涵。作為設計師,應該在建筑設計實踐中增加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從嶺南建筑中,可以看到很多設計師借鑒了廣式園林的特點,但是只追求了其古色古香的展示效果,在節能環保效果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安裝中央空調來解決夏日炎熱問題,忽視了從結構方面、通透性方面去自然降溫;為了達到暈染氣氛的效果,也忽視了自然采光,比如大面積的落地玻璃和人造天井的使用等,特別是在一些政府項目中,不合理探究與解決這些問題,造成了一些資源的浪費,使得建筑設計沒有達到綠色設計標準。
4結語
對于傳統文化與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設計師既要跟隨歸根溯源的時代潮流,又要明白設計路上的風向標。室內設計裝飾環境的營造與本土文化氣息緊密關聯,并為世人在改善人居環境時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嶺南地區的這些民間裝飾紋樣、人文沉淀為現代室內設計提供了相當多的元素,嶺南地域的民俗文化,通過設計師的開發與利用在一直滋養著廣東建筑文化,并且形成集聚地域特點的建筑裝飾風格。文化日新月異的年代,國內國際設計相互碰撞,建筑設計師應注重民間藝術傳統并積極汲取營養,應真正認識到民間藝術是一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沃土。
作者:李名亮 單位:廣州華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