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無障礙標識環境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公共建筑標識導向系統是所有人安全、便捷地獲取環境導向信息的重要媒介。標識環境的通用化設計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無障礙環境建設成熟度的重要標準之一。當下我國無障礙標識系統的設計研究和工程實踐在環境意識和系統意識方面較為薄弱,建設具有系統性、包容性、藝術性的無障礙標識環境是精細化設計的必然要求。本文試圖理清無障礙標識環境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探討無障礙標識融入空間環境的環境載體、決策點和包容性設計方法。
關鍵詞:無障礙通用設計;無障礙標識環境;包容性設計;模塊化設計
1無障礙標識狀況概述
1.1無障礙標識環境發展現狀
無障礙環境的建設與推動涉及體制機制完善、全民觀念普及、設計行業規范、標準化實施與精細化管理維護等系統性的協同優化。近年來,我國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需不斷完善。以無障礙標識系統為例,仍存在以下問題:觀念層面,很多管理者和設計師將無障礙標識簡單地理解為帶有無障礙標志的標識牌,只是建筑環境或無障礙設施的附屬品和標簽;行業規范方面,盡管在《無障礙建設指南》《無障礙設計規范》中對于無障礙標識有概要性的規范要求,但未能控制到設計細節問題;實施層面,整體行業發展不成熟,實施水平標準化、規范化程度較低……因此,在設計研究層面,系統梳理無障礙標識系統的基本概念,倡導一種融入環境的無障礙標識設計方法是非常迫切的。國外高福利國家的無障礙標識系統已經發展到通用設計階段,如日本田中直人的“環境標識的通用設計”、美國的ADA法案,均已超出如何消除障礙的階段,發展為與整體環境標識系統進行一體化設計和實施。高福利國家的無障礙標識設計經驗對于我國無障礙標識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啟發價值,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1.2無障礙標識環境的基本概念
無障礙標識環境實際包含3個部分的融合重組,其一是無障礙標志,其二是建筑環境標識的通用性設計,并合理地整合信息無障礙的部分技術。《公共建筑標識系統技術規范》的“無障礙標識”條目也建議應將無障礙標識與公共建筑環境導向標識系統的規劃設計做整體考慮。但統一考慮并非只是簡單地插入無障礙標志圖形符號,更重要的是無障礙標識系統以包容性設計為理論依據,需要揭示環境空間(環境設施)隱藏的邏輯,需要考慮不同使用者的信息獲取方式,盡可能多地滿足不同人群的差異性需求。同時,無障礙標識環境更是一種設計理念的倡導,其最終建設目標是走向通用設計,不僅要滿足無障礙標識的基本功能,同時還要與環境有機融合,既體現功能性,又要保證藝術性。
2無障礙標識環境的主要環境載體
標識系統的造型通常有吊牌式、立地式、貼墻式等不同類型,各種類型的點位規劃與個體設計需要結合具體的環境載體。理想的環境標識應該能夠便捷、高效地將位置、方向、線路等環境信息傳遞給各類人群,融入環境的標識載體不但易于識別,還需保證整體環境的美感。本文基于現有規范與指南中的相關設計原則,將公共空間的無障礙標識環境的空間類型劃分為交通空間模塊、服務設施模塊、建筑外環境模塊3部分。
2.1交通空間模塊
交通空間是不同空間向度交織起來的立體網絡,對于任何建筑和任何人,“可達性”都是無障礙設計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交通空間作為公共建筑中引導人群疏散的重要空間單元,是無障礙標識設計的主要載體,具體包括:建筑出入口空間、垂直交通空間、水平交通空間3部分。(1)建筑出入口空間。公共建筑的出入口是內部空間與外部道路銜接的交匯點和疏散地,對于各類障礙者而言,不同空間的交通接駁是十分重要的設計節點。公共空間出入口的無障礙標識設計應該包括:無障礙坡道標識、建筑出入口樓名(樓號)標識、建筑樓層功能導引總圖、樓層標識等。(2)垂直交通空間。垂直交通作為聯系建筑不同高程的豎向交通樞紐,主要解決不同建筑層高之間的可達性。垂直交通的無障礙設計包含:樓梯、扶梯和無障礙電梯。(3)水平交通空間。水平交通空間主要指各樓層的公共走道,主要解決開放公共空間與獨立房間的聯系,其無障礙標識設計主要包括:室內門牌、公共走道中的導向標識、樓層信息標識等。
2.2服務設施模塊
服務設施模塊是交通空間立體網絡中的重要節點,應在設施明顯位置設置無障礙專用標識,以提示和引導特殊人群的使用。作為特殊人群的“目的地”,這些空間使用頻率極高,具體包括各類低位服務設施和無障礙衛生間等。(1)低位服務設施。低位服務設施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到行動障礙者、兒童的人體尺度特征,與輪椅容膝空間的結合等,具體涵蓋:售票處、取款機(取票機)、飲水器、結算通道、自動售貨機等。(2)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衛生間作為影響殘疾人出行意愿的主要設施。應配備較多的無障礙設施,具體包含:方便乘坐輪椅人士開啟的門、專用的潔具、與潔具配套的安全扶手等。
2.3建筑外環境模塊
建筑外環境無障礙標識系統主要包括:無障礙車位標識、停車場標識等。(1)無障礙車位。無障礙車位標識設計應該包括:停車線、輪椅通道線、無障礙車位地面標志、無障礙車位立地標識等。(2)停車場。停車場無障礙標識應布置在通行方便、距離出入口路線最短的無障礙機動車停車位,并設有專門的無障礙引導標識。
3信息獲取方式的包容性設計
包容性設計(InclusiveDesign)的核心理念是盡可能多地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能力狀況的人都可以使用無障礙環境(設施)的一種設計方法。作為一種“為大眾而設計”的態度與途徑,這一理念應貫穿整個建筑環境設計構思到無障礙環境落成的全生命周期,而無障礙標識設計應參與到全部設計流程才能保證更好地融合。從包容性的設計理念出發,需要充分考慮不同人群獲取信息的途徑和特點,包括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外國人、外地人等。而影響信息傳播的媒介主要為:標識尺度、信息媒介、信息設計和照明設計等。(1)標識尺度的包容性。從視線分析的角度,輪椅使用者的視線高度低于正常人的視線高度,應充分考慮標識的安裝高度能夠包容兩者的有效視線范圍和肢體觸碰范圍。(2)信息媒介的包容性。除了為不同障礙者賦能,以各類信息媒體設備傳遞環境導向信息之外,應提供不同的信息媒介類型供使用者選擇,既保證傳統標識、語音、盲文等媒介,又適當引入信息化、智能化設備。(3)信息設計的包容性。無障礙標識中的圖形設計、色彩設計除了易于識別之外,應考慮在無障礙設施的密度較高時,盡量歸納信息,減少標識牌數量,減少使用者的認知負擔,注重友好的交互體驗。(4)照明設計的包容性。在照明方式、燈具選擇及布點上,無障礙標識照明設計應避免燈具對輪椅低位視點造成的眩光,并通過照明強化標識的識別性。
4結語
在廣義無障礙設計越來越獲得社會認同的今天,無障礙標識設計也應該發展為一種廣義的、包容性的、與環境緊密融合的標識系統。無障礙標識設計應在整體項目規劃設計階段就參與設計,深度理解空間設計意圖,分析使用者的需求與設計決策點,創造易于理解、便于使用的通用標識環境。融入建筑空間的標識環境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它應該是環境空間中精美的細部,而不是空間或設施的附屬品。
參考文獻:
[1]王小榮,許蓁,賈巍楊.無障礙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王小榮.無障礙意識認知與無障礙環境設計研究[J].建筑師,2013(4):75-79.
[3]王小榮,董雅,賈巍楊.天津市無障礙標識調查研究報告[R].天津:天津市藝術科學規劃辦公室,2012.
[4]王小榮,董雅,賈巍楊.天津市無障礙標識調查研究及設計策略分析[J].北方美術,2013(1):94-96.
[5]趙云川,陳望,孫愷,等.公共環境標識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作者:趙偉 夏緣緣 單位:趙偉天津大學夏緣緣天津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