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設計體驗式教學法再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環境設計專業體驗式教學法初探》文章的基礎上,對其提出的具體問題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法和論證。
關鍵詞:環境設計;實踐;體驗式教學
在之前的文章《環境設計專業體驗式教學法初探》中,提到當下環境設計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處。提出“體驗式教學法”與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特點相互吻合,通過體驗式教學法,提升學生設計能力。第一,通過體驗式教學法,我們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第二,通過體驗式教學法,我們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第三,通過體驗式教學法,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夠作為環境設計教學的改革的一個有效的手段,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通過體驗式教學手段,將傳統的知識灌輸型的教學模式改變為自主探索式的學習模式。學生在體驗學習中體會、感悟,更好的聯系社會實際,從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將“體驗式”教學法與課程通過一些具體的教學步驟和方法進行結合,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本文將對“體驗式”教學模式進行再探。
一、體驗式教學法的教學設計
體驗式教學法強調更加開放的“教”、“學”方式,強調現實化的意義構建,以現實中的問題為驅動,以課堂互動與實踐考察為途徑,以團隊協作為依托,通過反思體驗來學習。1、交流、反饋所謂交流、反饋并不同于傳統課堂中的教師與學生的提問、回答,不同于學生作業、教師批改。在此學習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是能夠適應時代要求的。“體驗式”教學法強調的交流與反饋更多的是在實踐中的取得。包括:任務的布置與解答(師生之間);對項目的調研,得到的項目的直觀體驗(紙面與現實之間);實踐教學中與實踐對象的溝通(甲方乙方之間);調研匯報,作業上交及匯報(師生交流)。通過學校、課堂的講授,到實地考察,再到與業主、工人之間的溝通,最終又回到學校、回到課堂,再由師生的碰撞作為結果,完成了一個螺旋式的知識的獲取的方式。使知識更扎實,層次更提升。2、學生主導研究方向作為體驗式教學法的特色之一,提升學生的參與性與自主性的方法,就是使學生成為自己任務的主人。避免傳統的接收式學習的被動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并且這種能力的獲取必然要求教學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做與自己相關的、自己熟悉的任務,會使學生在做任務時更加有話說,有勁頭。這不僅是因為真實的學習任務有利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而且是因為客觀活動是個體建構知識的源泉。也就是說,它一方面表現在學習者理解、建構知識受到特定學習情境的影響,個人的認知結構是在社會交互作用以及自己經驗背景相互作用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來的;另一方面表現在各種情況下的知識應用不是簡單套用,而需要學習者針對具體情境的特殊性對知識進行再造。3、提問、多元的解答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知識或技能產生的自然過程,學生的學習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檢驗和調整認知內容及過程,因此,教材所獲得知識并不是他們的唯一正確答案。而現今的教育灌輸的較多,自主提問并解答的較少;標準答案較多,開放性的答案較少。而體驗式教學法強調“做中學”,強調體驗的過程中產生解答。這個解答可以是書本中來的,可以是網絡中來的,可以是學長、老師中來的......總之,得到解答的過程是一個自主的過程,途經與結論都是多元的。4、總結、反思。作為體驗式教學法中重的也是最后的一個環節,總結與反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話、協商、溝通,學習者能夠看到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在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和“融合”中,激勵學習者自我反思,完善對知識的意義的建構。并且學習是促進思維技能發展的活動,當人們能夠通過分析和運用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他們的各種批判性思維會得到發展,包括邏輯思維、評價性思維、實踐性思維。通過總結,得到結論也得到方法;通過反思,將課程知識點消化融會,使其成為自身知識結構一環,在之后的設計等工作中可以舉一反三。
二、體驗式教學法與環境設計課程的具體結合
從環境設計專業當前的課程設置來看,專業課主要為基礎課部分、專業核心課部分和實踐課部分。基礎課主要為繪畫課程及構成類課程。實踐課以市場調研類課程為主體,包括材料市場調研、施工現場調研等。實踐課的設置其實非常符合體驗式教學法的某些特點,但是實踐課常常得不到專業課的支持,因此實踐課淪為可有可無的一類課程,學生從中學到的知識有限。專業的核心課是環境設計專業學習的重點。目前,核心課的設置形式為類型空間設計,比如居住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酒店空間設計等等。各高校的課程設置可能略有不同,但是授課形式基本相同,都是理論講授結合設計輔導。理論講授的授課時教師會針對各空間特點進行分析,對設計要點進行強調。可是學生對這些空間的了解不盡相同,甚至有些類型空間接觸的很少,只能通過教師講解和自己的一些前期調研來理解空間。但是這樣的前期調研也只停留在書本及網絡部分,學生并不能像真正的設計師一樣進行詳盡的前期調研。設計階段,教師會針對課程布置本課程的空間設計,比如給學生某一辦公空間的原始平面圖,再提出一些虛擬要求,讓學生完成一間辦公室的設計。學生在對空間不太熟悉的前提下對空間進行布置,等待教師告知合理與不合理之處。結果,通常作業完成后,學生仍然對此空間設計一知半解,甚至在作業的過程中就失去了興趣。引入體驗式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現狀。1、改革專業課授課方式。(1)理論授課階段。理論授課階段通常作為課程的首個階段來進行,也就是專業的課設置中理論部分安排在課程的最前面,先上理論部分,再布置作業從而進入設計(實踐)過程。在這個理論課的過程中,教師會帶出本門課程的一些背景,設計應該遵循的原則以及相應的注意事項等。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穿插一些案例的分析及圖片賞析等。如前文提到的,在講授的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單向的授課方式,學生被動的接收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甚至提不出什么專業的問題。而案例的欣賞,我們都知道照片與實景的差別,而且照片往往只有空間的某一部分,并不能表現全貌。于是,學生失去了繼續探究的機會。如果將體驗式的教學模式融入理論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在課程的第一課作為調研和提問的過程,由教師幫助聯系,學生實地考察,結合文字資料的查詢,提出問題。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備課,進行解答。再結合本課程的應傳達給學生的理論部分知識,讓知識有的放矢。(2)設計輔導階段。目前,設計階段的形式主要是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一項虛擬的課題,從平面布置到效果圖呈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結合實際項目,讓學生在體驗中完成一項任務,同樣完成從平面布置到效果圖的呈現,甚至延伸到項目施工,那么在這個設計過程中學生要考慮更多的實際問題,這樣主動的學習過程將會增加,收獲也將更多。當然,作為毫無經驗的學生,能夠接任一個項目是有些吃力的,但如果作業的任務是一個真實的項目,作業完成較好的方案經過教師的指導,修改過后,可以實際的實施,甚至有一些經濟上的獎勵,那么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會大大的增加。整個設計的過程更加類似于一個真正設計師應做的工作,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設計、預算、管理等方向,使他們在校期間可以了解就業方向并獲得一定的職場經驗,把握自己進入工作崗位后的興趣及長處。2、改革實踐課授課方式。目前環境設計方向的實踐課設置主要以參觀體會為主,作業形式以實踐報告形式體現。那么,這種課程的設置,很容易使一部分學生根本不重視,從而淪為雞肋。他們的實踐報告多載自網絡,課程也就失去了原本設置的初衷,即:使學生通過實踐課的學習,了解專業的實際工作情況,鞏固專業課中所學到的知識。將體驗式教學方法融入實踐課中,可做如下改革:(1)實踐內容由泛泛的考察轉變為與專業課結合進行。比如《裝飾材料市場調研》這門課程,可以將任務布置成為某一專業課的某一類型空間選擇材料。比如選擇石材,要求學生在市場中找到與本人設計方案中的石材的顏色、紋理等相統一的石材;布置學生比較多個材料市場的價;根據鋪設面積計算石材的數量,以及排列方法。這樣的安排之后,學生再想從網絡上下載資料直接放到自己的報告中就基本不可能了。因為自己的實踐結果與自身的設計是密切相關的,想從網絡中找到與自己設計一模一樣的材料,并且標明了當地每個材料市場價格等信息,這樣的現成的報告是不存在的。因此,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迫使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去體驗,提升了教學的效果。(2)改變實踐報告的報告形式。還以《裝飾材料市場調研》這門課程為例,實踐報告的形式通常為:某月某日,某材料市場,調研內容。調研內容為地板的話,學生會從網絡上下載很多地板的類型、圖片甚至價格。把網絡上下載的東西復制到自己的作業中,甚至有些文字內容與自己的調研內容不相符的,都會一字不落的復制到自己的報告中。通過對實踐內容的改革,實踐報告的形式也可以有一定的變化。報告中除了各種類型的材料調研,還應包括材料排列的圖紙、同樣材料多個市場比較結果的報表、與本人設計相符的類似材料的出處等。這樣,實踐的過程更加的實在,讓學生知道要考察的是什么,同時也明確考察的內容是用來做什么。同時避免了照搬照抄的情況,使實踐真正的在進行。在體驗的過程中,將學過的材料性質更好的理解,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礎。3、增加課程反饋環節。目前的課程設計為:課程過程中進行作業輔導,課程結束或是課程結束一段時間之后,收取作業,教師對作業進行評價和打分。對學生來說,最終只查到一個成績,并不能知道本人與其他人的差距,也不能知道自身的問題,再進行下一次作業的時候,同樣的問題可能再次發生,甚至伴隨學生整個求學階段、工作階段。通過設置課程反饋環節,對作業情況進行總結,學生梳理設計的流程,包括調研、設計、圖紙等內容,并及時地到反饋,包括老師及其他同學的反饋,以期得到提高。結論:環境設計作為實踐性強于理論性的一個專業學科,需要通過實踐的體驗來培養學生,使他們更加貼近社會需要。當然,這需要學校以及社會的配合,將體驗式教學融入學習日常,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了解就業等方面都將起到積極地作用。
參考文獻:
[1]游柱然,胡英姿.體驗與構建———當代美國高校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6.
[2]李芒,周玉芬,李子運.論教學設計學研究的十個方向[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總第139期)[文章編號]1003-1553(2004)11-0020-06.
[3]郭佳,李光霞.從傳輸式教學到體驗式教學[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作者:劉文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