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工程中空氣監測現場質量控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階段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空氣環境污染程度更加嚴重。為著實推進綠色環保型社會建設進程,還需要加強環境工程管控力度,重點關注空氣監測質量控制工作,從根本上保障空氣監測數據的全面性與精準度。以某地區環境工程空氣監測案例為切入點,提出空氣監測現場質量控制目標,闡述空氣監測采樣流程與樣本管控重點,分析現存于環境工程中空氣監測質量水平的各類因素,并就此些問題制定出專項可行的質量控制對策。
關鍵詞:環境工程;空氣監測;質量控制
因工業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大量污染物質被排入大氣環境中,致使大氣污染問題更為嚴峻,污染物種類逐步趨向于結構化、復合化方向發展。為從根本上提升大氣環境治理水平,向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還需在現階段加強空氣監測質量管控力度,通過獲得更加全面精準的空氣監測數據,分析當地空氣污染特征、污染情況變化規律,為大氣環境治理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持。
1空氣環境監測案例
以某市為例,該地區具有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特征。山地在城市總面積中占據16%,平原占據38%,洼地占據22%。通過分析地區空氣自動監測系統數據,發現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質濃度正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空氣質量穩定且緩慢提升[1]。根據空氣質量持續監測數據,發現當地空氣環境輕度污染頻率為330次,占總天數的30%。判斷當地空氣監測數據問題發生頻率,發現污染問題發生頻率最高的時期在冬季,發生頻率最低的時期在夏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冬季降雨量較少,不利于污染物質擴散。受北方地區冬季供暖因素影響,污染物質排入空氣中的濃度增大,導致空氣污染發生頻率更高。
2環境工程空氣監測流程質量控制目標
為盡早實現集約型、節約型社會建設目標,為大眾構建起生態綠色發展空間,應當采用快速有效的方式開展環境治理工作。環境保護應當以環境監測為前提,以監測數據質量管理為根本條件,確保監測結論能夠為環境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但就目前來看,在環境工程空氣監測工作開展期間,監測質量效率極易受到不利因素影響,獲取樣本的代表性及真實度不佳,還需要加強空氣監測各環節管控力度,理清空氣監測采樣流程,制定專項可行的空氣樣品管控機制。
3環境工程空氣監測現場采樣
3.1環境監測方案準備
在環境監測現場采樣工作開展期間,需要做好采樣方案編制準備工作,嚴格遵照采樣流程開展采樣作業項目,確保現場采樣工作職責能夠落實給個人。編寫監測方案,嚴格遵照既定要求及框架編寫,要求環境監測方案標準有序,能夠為后續監測工作提供明確指導[2]。在環境監測方案編制過程中,還應當對監測現場進行定位標記處理。方案編制后需要由相關部門進行會簽確認,從根本上提升方案整體的可行性。做好采樣前準備工作,著重關注采樣技術交底,要求采樣工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采樣流程,熟知監測點布置情況,保障現場采樣工作高質高效開展。
3.2現場采樣準備
對采樣點進行細致檢查,結合周圍情況明確采樣要點,最大限度降低環境因素對樣品質量的影響。設置現場采樣操作規范,細致了解監測點具體位置,并借助定位設備開展監測工作,從根本上提升后續采樣數據應用水平。對現場采樣環節進行完整記錄,切實保障監測原始數據的完整度。
3.3結束階段工作
在樣品采樣結束之后,還需要對采集到的樣品進行規劃保管,并對監測現場進行還原,設備記錄數據需要打印留存,為后續環境監管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4環境工程空氣監測樣品管理
在環境監測現場中,樣品管理水平可直接影響到實際監測工作質量與效率,需嚴格遵照現行科學標準,做好樣品管理。
4.1樣品采集
樣品采集工作開展前,監測人員應細致分析樣品所處環境特征,選擇適宜的采樣方式,切實保障采樣效果。做好采樣環節的保護工作,避免樣品在采集過程中出現性能變化問題[3]。配合使用定位掃描采集等先進方式,提升采樣工作效率,使采集到的樣品數據能夠實現快速處理與利用目標。
4.2樣品運輸及交接
采樣工作完成后,還應當進行樣品驗收與交接工作,避免藥品在此過程中出現損壞問題。注重在樣品交接前檢查外包裝的完整度,如在水體監測過程中,樣品主要被保存在樣品瓶內,需避免樣品在運輸期間出現流出問題。對樣品運輸與交接工作制定出相應的應急方案,有序規范處理泄漏樣品,防止樣品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現場人員及運輸人員應當做好交接工作,在保障樣品完整的情況下才可以簽收交接證明。
4.3樣品保存
在環境監測過程中,不同樣品的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不同,需要針對樣品不同性質選擇適宜的保存手段。如在以銅、鋁等金屬離子為主的樣品保存過程中,需要對樣品進行密封保存,規避樣品泄漏問題出現。還有部分樣品在遇光后容易產生分解現象,應當對其進行避光保存。
4.4樣品容器管理
建立起不同形態樣品識別區,切實提升藥品監測工作效率。要求在環境監測現場樣品管理工作開展時,監測工作人員需要做好樣品容器管理工作,結合環境監測工作內容,選擇適宜規格的樣品容器。要求在樣品容器使用前,需要注意檢查容器內壁是否保持干燥、潔凈,避免容器雜質進入樣品內,使樣品監測結果的精準度受到不利影響[4]。不同氣體樣品選擇的存儲容器不同,如果腐蝕性樣品需要選擇內部有涂層的鋼瓶保存。在樣品采集后還要在內部添加固定劑,對二氧化硫、臭氧等樣品應進行避光或冷藏。
4.5樣品安全管理
做好樣品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在樣品監測期間出現安全事故。部分樣品具備易燃性與毒性特征,需要在實驗監測期間嚴格遵照安全管理標準,合理控制監測劑量,選擇適宜的樣品監測技術手段,避免實驗人員與樣品直接接觸。腐蝕性較強的樣品需要進行集中存放,并在監測工作完成后將剩余物質進行充分處理,防止樣品對周邊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5環境工程空氣監測質量現狀問題
5.1環境監測效果不佳
環境監測技術可以全面評估大氣污染程度,但在實際使用期間依然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具體來說,不同大氣下的污染物質種類不同,實際監測段位較為狹窄。由于不同環境監測標準不統一,導致環境監測工作難以實現全覆蓋目標。部分地區的大氣污染情況極為復雜,僅使用單一環境監測技術難以對污染情況進行細致分析,監測效果與預期目標存在一定差距。發達國家環境監測技術研究時間較長,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環境監測模型,監測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由于我國地區各資源受到明顯限制,還需將監測標準進行進一步統一,增強環境監測效果。同時,環境監測效果不佳問題主要還體現在現場監測準備工作不充分方面。在空氣監測工作開展前,監測人員需要對待監測地區的地理特征、氣候條件進行全面調查,制定專項可行的采樣技術方案,確保后續監測工作有序開展[5]。但事實上許多監測人員僅憑借經驗開展監測工作,并沒有對監測地區進行細致調查,導致制定出的采樣方案并不合理,監測結果存在較大誤差問題。
5.2環境監測環境較為復雜
因不同區域內的地質條件與各領域生產經營建設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污染物質種類不同,環境污染程度的反應情況也不一致。在環境監測過程中,需要細致分析污染物質特征,確保監測結果全面精準,監測內容符合地區實際情況。同時,相關部門還應當注重考察水域特征與大氣內污染物質種類,配合水文條件特征制定適宜的環境監測方案,因此監測工作難度較大。
5.3監測點選擇不合理
空氣監測點選擇不合理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選擇監測點期間沒有嚴格遵循隨機性原則,多將監測點設置在公園或綠化帶附近,實際監測結果無法切實反映出地區空氣污染情況,導致空氣監測工作的重要性無法充分發揮出來。(2)監測點數量較少。部分環境監測單位為最大限度控制空氣監測成本,只設置了3或4個監測點,導致監測結果的覆蓋性不足,難以代表地區環境污染情況。
5.4監測結果利用率有待提升
由于環境監測技術在大氣環境中的應用時間較短,實際積累經驗不足,相應監測結果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環境監測工作需要借助監測環境中的污染物質特征,分析大氣污染問題。環境監測技術結果主要包括污染物質種類與技術特征等信息,需要切實提升監測結果利用率,將監測結果應用于評估污染程度中。環境監測工作是一項長期過程,需要監測人員花費大量時間確認污染物質特征,推動大氣具體污染情況。大氣環境監測技術綜合性顯著,在監測結果實際應用期間,還需要分析大氣污染對大氣造成的潛在危險,判斷實際大氣與大氣中污染物質之間的關系。
6提升環境工程空氣監測質量的具體措施
6.1做好空氣監測現場采樣準備工作
現場采樣準備工作直接影響環境工程空氣監測質量水平,還需要在實際監測工作開展前合理規劃采樣準備流程,從根本上保障現場采樣工作效率[6]。對待監測區域的地理、氣候條件進行全面調查,注重分析監測區域基本環境情況。制定專項可行的監測采樣計劃,明確空氣采樣工作的目標、內容與具體完成時間。加強現場采樣收集容器、存儲容器的管控力度,對現場采樣環節進行合理分組分工,確保采樣工作能夠高質高效開展。
6.2合理布置各監測點
嚴格遵照國家及有關部門針對現階段環境工程空氣監測工作的明文規定,對各監測點進行合理設置。要求空氣監測點50m范圍內不得有明顯污染源或者遮擋物,各監測點應當距離4~5km。在空氣監測選點過程中,需要結合監測區域規模合理布置監測點,注重繞開公園或綠化帶等綠化率較高的地區,確保選擇的監測點具有代表性。為從根本上保障監測結果精準度,還應當嚴格控制監測點數量,避免監測范圍重疊導致監測物資被浪費的問題出現,切實增強空氣監測工作綜合效益。
6.3加強空氣監測質量管控力度
環境監測現場質量保障工作需涉及現場內質量保障與現場外質量保障等工作內容。其中,現場內質量控制主要就是控制實驗誤差,保障實驗結果的全面度及精準性。現場外質量控制就是進一步消除實驗中的數據誤差問題,確保獲得的數據能夠被更好應用在環保工作中。在環境監測現場質量保障工作開展時,相關部門需要定期做好實驗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工作,落實設備管理職責,要求使用人員必須正確且熟練得掌握正確操作設備的方式,并對設備進行及時維護。在因人為損壞導致設備故障問題出現的情況下,需及時追究責任人,切實提升工作人員對社會管理工作的參與積極性。要求在空氣監測時,針對樣品特征、監測結果使用要求,選擇適宜的監測技術手段。著重關注樣品質量、濃度等檢查工作,確保采集到的樣品和實驗標準。在環境監測實驗工作開始前,還可以對實驗結果進行預估,判斷實驗期間可能出現的各類打擾因素,規范化開展樣品監測工作。配合使用現代監測技術手段,對大氣環境中的污染物含量進行全程監測[7]。例如使用云監測設備,采集大氣環境信息數值,最大限度提升環境監測期間的質量與效率。將氣體監測技術、信息通信技術結合在一起,使監測獲得的信息數據能夠更好實現公開共享,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重要指導依據。對大氣環境防治期間的數據進行充分挖掘,配合使用數據收集、數據挑選、數據保存等技術方式,提升數據利用率。選擇適宜的大數據挖掘手段,將大氣污染及防治工作開展數據進行集中處理,保障異常數據處理水平,為后續大氣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在大氣污染防治數據處理過程中,還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建模處理,確保存在于大氣污染防治方案中的問題能夠被及時發現。
6.4提高監測人員的專業水平
在大氣環境監測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采用專項可行的質量控制機制,保障監測結果全面精準,從根本上提高監測結果利用率。做好監測人員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培訓工作,要求其能夠有序開展實驗樣本準備環節、實驗過程及實驗分析。要求在大氣標準物質實際監測過程中,對監測人員質量控制對策進行專項培訓,確保其能夠通過定期考核后才能上崗就業。監測員需要了解到監測工作標準及質量控制樣品的相同來源,做好干擾實驗分析工作。在實驗前,需要配制大氣質量控制液體樣品,從根本上保障實驗結果的精準性。要求監測人員重點關注樣品稀釋環節,依照標準程序進行稀釋工作。
6.5做好樣品運輸保管與質量控制工作
在空氣監測過程中,采集到的樣本還需要進行運輸與保存。由于空氣樣本極易受到生物、化學等因素影響出現質變情況,導致監測結果的精準度無法得到根本上保障。因此在空氣監測采樣過程中,還需要加強樣品運輸及保存質量控制水平,選擇適宜的采樣容器保存氣體樣品。著重關注樣品運輸保管與質量管理的職責劃分工作,落實樣品管理職責,確保監測工作人員能夠對樣品運輸保管環節給予高度重視。
7結束語
環境工程中的空氣監測工作開展水平可直接影響到大氣環境管控效果。為切實發揮出空氣監測工作的積極作用,還需要加強空氣監測現場質量管控力度,分析存在于空氣監測工作中的各類問題,制定出專項可行的空氣監測質量管控機制。著重構建起一支高素質監測隊伍,確保實際監測工作能夠始終趨向于高質、高效化開展,為空氣環境治理工作提供更加充足的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慧.環境保護工程空氣監測現場的質量控制措施[J].化工設計通訊,2021,47(1):174-175.
[2]周鵬飛,汪嘯,汪海鵬.環保監測中空氣污染監測點的布設要點分析[J].綠色環保建材,2021(4):67-68.
[3]李紅云.環境保護工程空氣監測現場的質量控制措施[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1,2(12):52-53.
[4]周正.環境中遺傳毒性有機污染物監測及健康風險評價[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7.
[5]倪沈陽.室內環境PM_(2.5)質量濃度控制方法研究[D].長春:吉林建筑大學,2018.
[6]王政權.智慧社區的環境監測與分析系統設計[D].上海;上海第二工業大學,2020.
[7]李立.環境空氣監測數據分析及處理方法[J].環境與發展,2019,31(1):148-149.
作者:韓康達 單位:北京中瑞環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