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工程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人類生產生活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凸顯,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也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各國面對的國際性任務。在各類環境問題中,大氣污染具有涉及面最廣,危害程度較大,防控難度較大的特點,它不但對人類和動植物正常生存生活造成較大危害,也對生態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平衡產生了較大威脅。文章就環境工程架構下大氣污染的危害及其成因、防治管理措施做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環境工程;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析
引言
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革命的縱深推進,讓人類享受了工業化、信息化成果紅利的同時,也承受了過度開發及環境保護不力帶來的污染后果,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較大的威脅。尤其是在大氣質量管控和污染防治上,在十九世紀歐洲許多國家已經有過類似問題的慘痛教訓,因此當前環境工程科學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應用實踐而言,大氣問題關系到各行各業與千家萬戶,要從制度設計、防控措施、長效機制和行為引導方面進行努力,保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1大氣污染的破壞性及其原因分析
通常情況下可以把大氣污染原因分為客觀的地理環境變化和主觀的人為影響。自然環境變化有地殼運動引起的火山爆發、極端天氣、沙塵暴等等,這些自然現象產生的大氣污染會延續較長的時間,同時防控的難度也較大,集中性的對某一地區會造成較大的危害,危害程度相對較大。主觀性人為活動是目前對大氣產生污染的主要原因,其通常是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氣、廢液、廢物等的排放,造成了大氣環境中的空氣質量受到嚴重破壞。目前較為集中的問題是各類機動車尾氣排放和工農業生產中處理不達標的廢氣排放,如秸稈焚燒,化肥農藥的濫用、農村取暖季傳統的燃燒燒煤取暖方式以及城市的垃圾焚燒、高污染工業企業廢氣排放等。大氣污染的破壞性最直觀的是體現在對人類身體機能的影響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大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通過各種形式進入人體,最終造成人體的器官組織出現異常或者病變,例如氮氧化物、硫化物物質會對人體的呼吸道、肺、肝、鼻等多個器官造成破壞,誘發肺炎、氣管炎、鼻炎等急慢性疾病,最終導致全身系統性的機能受損,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安全具有極大的威脅。二是破壞自然界生態平衡,大氣的有毒有害物質會經過呼吸作用進入動植物體內,同樣會破壞其生理結構,影響生殖發育,而后依靠攝入食物讓毒素在不同生物體內循環累積,會嚴重侵害到生態鏈結構,也可能造成一些動植物的基因突變,這些都對自然界與人類的和諧相處以及美麗家園的守護產生較大的挑戰。
2基于環境工程視角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的對策分析
2.1為大氣污染防治管控做好頂層設計
政府要肩負起大氣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構建起全方位的污染防治管理體系和架構,做好政策制定、制度設計和監督落實工作。在污染監督監測方面,綜合利用新技術新體系開展嚴密扎實的污染情況實時檢測,通過衛星、北斗定位系統開展天基領域的宏觀偵測[1],通過無人機、人工飛機巡測方式開展區域大氣環境監測,通過地面人工站點采樣分析開展詳細點位監測,同時要建立有效的響應機制,對于異常的監測指標要及時的報送相關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并開展深入的調查和后續的處置工作。在制度建設方面,要健全完善大氣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規,把污染防治作為紅線和底線性要求,建立健全大氣污染物排放和處理標準體系,加大污染行為的懲戒與處罰力度,強化法律的運用落實,加強生態環境執法力量建設,加快環境保護違法犯罪行為司法處置進程。在監督責任落實方面,明確大氣污染防治的第一責任人,落實各方的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領導責任,同時要落實好中央環保專項督查工作,加大環保執法的審查審計,堅決把大氣污染防治政策落實到位,對于不履職盡責的責任主體要嚴肅依法依規處理。
2.2加強各類機動車尾氣排放管控
當前,內燃機動力的各類機動車的尾氣排放仍然是大氣污染的一大主要來源,因此機動車尾氣排放管控是環境工程視角下的關鍵任務之一。其排放管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對尾氣排放標準進一步嚴格要求,加大對機動車檢測中尾氣污染物及其達標情況的檢測力度,能源部門、環保部門、車輛生產企業要聯合起來,在現有基礎上努力生產含有毒有害物質更低的石油能源、尾氣處理技術更先進的機動車。環保部門應當對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逐步的提升等級,限制黃標車輛的運行范圍,加大尾氣不達標車輛的淘汰力度。二是要大力的推行新能源汽車,包括油電混合、太陽能等新技術產品,國家應進行適當的資金扶持,幫助車企去提升新能源技術,從而在該類汽車的性能、穩定性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上有進一步的提升。三是鼓勵公共出行和綠色出行,在城市完善公共交通體系,開展城市限號,減少機動車的使用頻率[2],引導公民共同為大氣污染防控積極努力。
2.3著力加強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污染一方面要防治,另一方面生態的修復與建設也至關重要。早期的環境保護重視污染的防控治理,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治標不治本,例如若僅通過淘汰污染氣體排放標準不合格的產能,限制機動車的使用,但是這只能放緩污染物增加,不能切實減少污染物排放,所以生態修復就要發揮作用,開展綠化工作,加大自然保護區建設,要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因地制宜打造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少空氣二氧化碳含量,城區與山區的綠色植被也能夠為人類釋放更多的含氧量高新鮮空氣。此外,還要統籌山林湖海總體生態環境修復工作,促進生態圈的良性循環,減少水環境中污染氣體的排放和化學需要量增加,改善城鄉人居生態環境,多使用生物質能的垃圾處理方式,減少化工業的廢物排放,多利用生態自我修復來推動大氣質量的全面提升。
2.4做好多層次多形式的環境保護宣傳工作
強化輿論宣傳引導是提高公民環保意識,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控的有效措施。通過有效的宣傳培訓指導,讓公眾對大氣污染的成因、危害、防控大氣污染的政策及技術都有了全面的認知和了解,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自覺的從自身做起。首先可以通過在社區、單位、公共場所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冊,開展各類環保講座等形式擴大宣傳的范圍,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聯合各級學校組織環保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從小就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其次還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渠道,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線上宣傳,例如出品各類環保紀實的紀錄片,在知名的網絡平臺上去邀請環保專家、公眾人物等做相關的環保知識專題講座,同時借助移動互聯網終端,開發相應的低碳環保應用程序,比如健步行軟件,既能幫助大眾去強身健體,也能實時顯示減少機動車使用后所為降低碳排放所作出的貢獻。最后要加強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讓環保法規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在網絡媒體和電視媒體上,開展環保法律法規的講座、影視劇、紀錄片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宣傳,讓公眾知曉危害大氣環境的法律后果以及對社會他人和自身的嚴重危害,強化大氣的保護理念,從身邊做起,做大氣防控與生態建設的踐行者。
2.5加大以廢氣綜合利用為核心的技術研發力度
廢氣污染占據了大氣污染的絕大比例,因此立足現有的基礎條件,加強廢氣的凈化與再利用是最為直接有效的防治手段[3]。當前的工業企業已被強制性要求安裝廢氣處理裝置,其排放的廢氣中的有害有害物質含量必須低于國家及地方的強制環保標準,否則會被責令停產甚至關停,面臨高額的罰款甚至是刑事處罰。瞄準環保行業的前沿技術方向,加快無害化處理的技術研發,爭取能夠將處理后的污染物進行二次利用,實現污染防治投入和產出的內循環,讓企業更有動力去開展研發工作。
2.6建立市場化機制的環保產業體系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環境污染防治與保護特別是大氣污染防治存在只投入不產出的尷尬局面,這也是導致部分工業企業鋌而走險,觸犯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一個主要原因。這就要求我們加大廢氣處理特別是廢氣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發及技術投入,政府也要著力支撐相關的項目研發[4],同時積極鼓勵社會資本介入環保科技的研發項目中去。應按照市場經濟體體制的要求,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開發,多主體支持建立多層次的環保產業體系,一是在污染物的處理方面當前的很多企業排泄廢棄物的處置主動性不高,很大原因取決于處置成本高,缺少相應的市場補償機制,這就需要以排污權交易市場的規范運行來解決當前環境污染處置中權責利之間不平等不協同的問題,讓環保措施運用到位,廢棄物處理得當的生產企業能夠把前期的投入資本化,在排污權交易市場上擁有合適的定價標準,從而鼓勵企業加大污染物的處理凈化力度。二是在環境保護建設的投入上要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資源投入的穩定性長期性,建立制度化的環保建設體系,而不是僅僅盯著政策方向,一段時間搞大氣污染防控,一段時間搞水質污染處理,缺乏統籌管理,造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面,生態環境治理不協調不均衡。三是環保技術的支撐體系要建立,政府要出臺專項政策,拿出專項資金去鼓勵科技企業加快環保技術研發,同時依靠排污權,排放權交易構建的市場機制,盡快實現技術專利的市場化運行,加強環保技術專利權的保護,促進其有序交易,同時要引導技術企業瞄準當前環保工程中最為迫切和棘手的問題,集中進行攻關,特別是在大氣綜合防治,土壤環境改良,水生態環境修復以及人為活動產生的工業三廢和生活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與循環利用上,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政府可以把利用廢棄物再產出的環保型產品進行集中采購,并進行一定的價格補貼,讓企業能夠更加積極的開展技術研發,提升環保技術研發和贏用能力。
結語
總之,在當前大氣環境污染的防治和生態環境的修復保護已成為全人類共識之下,社會各界應當通力合作,從廢氣產生的源頭、污染的方式、處理的技術方案上開展有效的防控和修護工作,進一步加大大氣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力度,讓更多公眾參與進來,齊心協力,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共同守護美好的地球家園。
參考文獻
[1]周韜.探究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評《環境工程技術基礎》[J].電鍍與精飾,2020,42(03):54.
[2]劉剛.基于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0(04):223-224.
[3]劉群.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J].環境與發展,2019,31(12):38+40.
[4]王皓.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簡析[J].節能,2019,38(10):167-168.
作者:侯廷建 單位: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