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美術教育的陶藝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美術教學越來越得到教師與家長的重視。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美術被認為是阻礙學生學習成績的學科,并且將其上課時間安排到其他主要課程上。現階段,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高,小學美術成為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科目。許多學校對美術教學進行了創新,在美術教育中加入陶藝教學。本文將針對小學美術教育中陶藝教學的內涵以及對學生發展的實施策略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小學美術;陶藝教學;內涵;實施策略
一、小學美術教育中陶藝教學的內涵及必要性
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加入陶藝教學,其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玩,而是讓學生通過這個“玩”,能培養他們綜合能力,開放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陶藝教學的加入,也能讓學生更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感受藝術氣息,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加入陶藝教學非常有意義。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促進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陶藝教學從其本質非常有藝術感染力,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特色。隨著我國文化的發展,陶藝也在不斷進步。在小學美術陶藝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帶領學生了解陶藝的來源及特點,懷著一顆敬仰的心去接觸陶藝藝術。同時,教師也應豐富自己的陶藝知識,最大程度上發揮陶藝教學的教育性,發展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審美與求知的欲望。所以,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加入陶藝教學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美術教育中陶藝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通過陶藝,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是以教材為主,進行簡單的知識傳輸。但是學生好像面對的是一本“無字天書”,難以理解美術帶來的知識內涵。當在美術教學中加入陶藝后,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陶藝,簡單的來說就是“捏泥巴”。泥土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像一個無形的朋友,讓學生樂于去接觸它,和它一起玩耍,傾訴心事。因此,教師可以將泥巴帶入美術教學中,首先在教材的基礎上,講解美術中的重要內容。然后,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動動自己的雙手,將一堆松散的泥土,通過自己的創作與創新,形成一件藝術品。可以是一個花瓶,一個水壺,一個小碗……通過陶藝的吸引,學生會有興趣接觸美術,提高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創作、創新能力和觀察動手能力。
(二)通過陶藝,培養學生的個性
小學生正處于發展的最佳階段,教師應給予正確的引導與指導,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認可學生的思維與行為方式,通過陶藝,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陶藝具有強烈的藝術氣息,是一門藝術學科,可以根據學習者的特征進行隨意的變換。因此,陶藝是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陶藝創作大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方式有兩種:一是自己創作。通過學生對生活的細心觀察,通過陶藝創作出具有意義的陶藝作品;二是創新。通過對已經成型的陶藝作品進行改造,創新出自己對作品的新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自由發展。陶藝便是這樣一種藝術,在無形之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通過陶藝,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美術和陶藝都是藝術學科,將二者結合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更深入地感受文化氣息。而在中國文化迅速發展的當下,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發展,順應教育對學生的要求。陶藝的創作過程也是學生眼、腦、手相互配合的過程,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協調能力及智力的發展。在小學階段,教師并不是注重技巧的傳授,而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主。所以,可以讓學生先模仿、再創新,讓學生根據著名的陶藝作品,進行模仿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作品進行創新,從而開放自己的思維。陶藝教學在美術中的實施是為了更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陶藝,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重視美術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通過陶藝教學,在興趣的指引下,教師引導學生提高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開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步彬.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陶藝教學芻議[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97.
[2]周璐.開展小學陶藝教學的策略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8(04):164.
[3]鄒豪生.農村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陶藝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6):224.
[4]楊亮.小學美術教育中陶藝教學的作用與影響[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
作者:陳運南 單位: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陽東廣雅學校